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地方综合年鉴图片编纂的若干问题

点击数:44222013-11-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通常又是资料性工具书,但又有着连续出版物的诸多特征,而且目前很多省级地方综合年鉴以及部分专业年鉴都已经获得了ISSN(CN)编号,也就是俗称的刊号。这意味着从科学分类的层面,年鉴已列入一个广义的期刊的范畴。因此,年鉴图片的作用应该体现年鉴工具书的属性和期刊类的特质。

 关键词: 年鉴;图片编辑;图片功能

 

图书、期刊的编纂过程,其实就是把文字和图片等元素有机融合的过程。年鉴的编纂也不例外。就全国年鉴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特别是地方综合年鉴运用图片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投入,对地方志年鉴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各种摄影、排版、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此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纵观现在的纸质媒体市场,成功的报纸、期刊和图书很多,受到读者欢迎和好评的缘由也是林林总总,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在图片运用上非常成功的。结合年鉴的特点,图片在年鉴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图片运用如何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呢?结合自身的一些工作实践,本文就此略探一二。

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通常又是资料性工具书,但又有着连续出版物的诸多特征,而且目前很多省级地方综合年鉴以及部分专业年鉴都已经获得了ISSNCN)编号,也就是俗称的“刊号”,这意味着从科学分类的层面,年鉴已列入一个广义的期刊的范畴。因此,年鉴图片的作用应该体现年鉴工具书的属性和期刊类的特质。

1.图片在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前,年鉴因为其工具书的定位,再加上受排版、印刷等技术条件的约束,图片的地位是较次要的,或者说是辅助的。中国大陆地区年鉴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这个阶段,年鉴普遍采用的是卷首彩页(铜版纸四色印刷)加正文黑白印刷,偶见双色印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脑排版制版和印刷技术突飞猛进,纸质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随之而来,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全彩印的年鉴。上海的地方综合年鉴中首次采用全彩印的是《宝山年鉴》2004年卷,时任《宝山年鉴》副主编的胡新力同志大胆尝试,不单纯追求图片数量上的突破,而是在图文的呼应、色彩的配置、版式的设计上下功夫,当时引起业界热议,现在看他们的路还是走对了。《上海年鉴》从2005年卷也开始采用全彩四色印刷。目前,全国省级年鉴和一些副省级城市年鉴全彩印已经相当普遍。发展到这一步,年鉴编纂对图片的要求就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图片在年鉴中的地位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要性不断凸显。可以说图片已成为年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能够使读者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真实情况有更为直观醒目的了解。好的图片和精巧的排版布局能达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年鉴的品味得以提升,个性得以彰显,这个是毋容置疑的。

图片的作用概括说有如下三点。

展示作用,也可以说是突显作用。年鉴是信息总汇,每册年鉴的信息量非常大,不可能每条信息都配有图片或者照片,那就不是年鉴了,就会变成图册或者图鉴。年鉴中使用的图片一定是突出年度特色的、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展示,地方特色的展示,一种个性的展示。这恰恰是卷首照片的重要功能,要挑选最精彩的,最有代表性的图片。笔者认为,卷首照片可以不用面面俱到,不要求全,应该求精,求亮点,而且最好能根据每年本地的要事、新事、特事组织和策划专题版块。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年鉴的三特(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地方综合年鉴卷首照片就是体现这“三特”的最好的舞台。《上海年鉴》的卷首照片部分一直秉承这种风格,这几年更加凸显。2009年卷的“免费开放历史建筑”、2010年卷的“百年外白渡桥”都是根据年度亮点和体现上海特色的选题设置的。2011年卷《上海年鉴》抓住世博会契机,在卷首彩页安排20个页面的专版全景式地展示开闭幕式活动、一轴四馆等世博会的重点和亮点。在正文部分,结合世博会专栏文字内容,引入杂志期刊的图文混排版式设计形式,以场馆展示、各类活动、服务保障为专题,点面结合地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注释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导读作用,或者说是地情资料最根本的作用——存史资治教化。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照片使叙事的过程增加了可信度。特别是一个建设成果,一些突发事件,用一张图片足以证明一切,再多的文字描述都没有一张图片来的直观。这是图片在年鉴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段。年鉴文字内容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条目,为了更加形象地反映条目内容,需配图片。这种图片一般都是资料性很强,与条目内容紧密结合。这也是年鉴中最通常的图片运用方式,也是年鉴图片最基本的作用。注释作用可以弥补条目文字在表述上的先天不足,文字与图片在传达信息方面起到互补作用。较之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图片对读者来说更为直观,更具“现场感”。而“现场感”,对于年鉴内容的资料性和真实性是特别重要的。在题材方面,最好是相关的实物、产品、建筑物、生动的场景等,尽量避免会议照片。以求达到“一图胜千言”的功效。注释作用的图片一般以资料翔实作为第一考量,但也要兼顾画面的观赏性。版面设计中,这类图片一般应跟随在相关条目前后,要避免另页情况的出现。注释作用还有一种情况现在也经常被采用,那就是以图代条目。这类情况特别适用于工程竣工、新产品问世等反映具体事物的条目。一张图片配上翔实的文字说明,资料性和观赏性远远强于三四百字的条目。这样处理既节省版面又美化版面,一举两得。《上海年鉴》一直强调图片的资料价值,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硕果累累的产业新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生动精彩的社会生活是我们选题的重点,但是一些负面的,或者说是有警示意义的事件,《上海年鉴》也充分加以考虑,正可谓是秉笔直书。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11·15胶州路特大火灾我们都配以一幅甚至多幅图片加以突出注释,这样读者可以通过图片的引导,结合文字更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全貌,保存历史原貌的同时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修饰作用,强调设计感。这方面,以前可能不太受关注。因为传统意义上说,年鉴这类出版物,不必太追求美学和版面艺术的效果。我们认为这个观念现在应该有所改变。这里重点要提出一个“版面设计”的问题,看到一些业内同行的文章,已经对此有所涉及,在这里也谈一些观点。版面设计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信息传达的重要渠道,二是使读者通过阅读版面产生遐想与共鸣。版面是一切视觉传达设计的舞台,版面设计是把文字、图形根据特定的需要恰当地组织在版面上,是对书刊可视部位每一个细节的推敲。《上海年鉴》2009年卷至2011年卷,图片数量从160幅增加到479幅,且结构也有所变化,串文图片数量已大大超越卷首图片。其实全彩印后,卷首彩页的提法已不妥当,所谓卷首彩页是当时针对黑白印刷的正文而言的。全彩印后这个界线已不太分明,我们已把卷首照片和串文照片等同对待,是一个整体,需通盘考虑。大量增加的图片需要十分精心的布局。版面设计尤为重要,是需要下工夫的。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形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是自己把握的。但有几条原则,我们认为还是可以明确的。一是卷首的照片无论是从存史的角度、摄影艺术的角度、美学的角度、色彩的角度都应该是最精选的。二是要强调版面设计,照片不应该是简单的堆砌,一定要有设计元素,有整体感。卷首照片要大气、夺目,可考虑大幅面的满版;串文照片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两栏横构图,可考虑多种布局或者出血设计。《上海年鉴》2010年卷开始尝试在串文中安排多图拼接、通栏图片和单栏竖构图,收到一定效果。版面的精心设计布局并不意味要过于追求花哨和复杂的构图设计。正文部分的版面设计要考虑到文字、图片、留白之间关系,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年鉴的版面属于“静态版式”,设计要求各栏目的版面设计风格乃至设计形式均保持统一,从栏式、标题、字体字号,到用线、围栏、修饰、色彩的使用等,均按统一的标准设计。静态版式可提高读者的认同率,加强指引性。但静态版式并不意味着设计一成不变,静态只是相对的。当设计专文、专栏、资料等版面时,可打破原有的格局,让图片、标题和文字合成一体,这样处理可起到调节作用,增强设计感和修饰作用,吸引眼球,提升读者阅读兴趣。三是领导和会议的照片要精简,翻开一些年鉴,卷首彩页都是领导和会议的图片,无论从存史价值和审美的角度来说都是意义不大的。这个问题后文再展开。

2.图片编纂过程中的一些方法。① 年鉴的图片编纂其实是不断积累不断扩展的过程。首先要积累,年鉴编辑对自己一块的工作都非常熟悉,在平时工作中都应该做有心人,关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介,注意素材的积累,这样在组织图片稿件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手到擒来。《上海年鉴》有一支约20人的相对稳定的摄影作者队伍,主要有各媒体专业摄影记者、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等构成。每年图片组稿会之前,都会根据他们每个人的专长,拟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组稿纲要。另外我们也通过各种形式与摄影作者沟通交流,获得第一手线索。现在发达的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搜集图片选题和线索途径,但需强调的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首先涉及版权问题,其次网上的图片一般经过压缩处理,分辨率是无法达到印刷要求的。我们可按图索骥找到原作者或者原供稿单位,争取能拿到拍摄的原始文件。

高质量的图片需要一支相对稳定,并且不断延伸的作者队伍。思路要广,朋友要多。年鉴编辑部内应有一位相对固定的负责图片征集,作者联络的人员。要与所在地区主要平面媒体(报纸为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些摄影爱好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要发动各个参编单位和文字撰稿人员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集思广益,朋友多了,接触面大了,自然而然图片稿件的来源就丰富了,也会更容易组到精彩的照片。《上海年鉴》中世博会开幕式内场照片、航拍青草沙水源地等珍贵照片都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

文字说明一定要详尽,准确。时间、地点、涉及人物事件等要素缺一不可。图片组稿的时候要反复强调这点,如果要素不全,交到编辑手里容易产生误差,在排版配图的时候也可能产生与史实的出入。本来一张不错的图片,可是由于文字说明不全,而且时过境迁,又无法追述,导致年鉴上无法使用,或者出版后给读者造成错误信息,产生硬伤。所以无论是对供稿者还是对年鉴编辑来说,一定要反复核对文字说明和图片内容,绝不能想当然。

3.对一些问题的思考。① 关于领导人照片的使用。《上海年鉴》在2006年之前,领导人照片是用的,但是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往往是为了一张图片中领导人位置的关系,或者是头像大小的关系,反反复复地筛选,舟车劳顿,牵涉不少人力物力。而且有时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2006年陈良宇事情后,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我们顺水推舟,取消了卷首的领导人照片,连正文中也不再出现领导人照片,这个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一些区县和专业年鉴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包括登载领导人照片是有明文规定的,有4个相应的规则制度,总署的官网可以查到,这里不再原文引用。大概的精神就是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里的领导人也是有明确界定的)照片一定要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才能使用,见报的图片使用也要履行相关报送手续。另一方面,笔者不完全赞同领导照片是记录地区发展轨迹的珍贵史料的提法,领导照片具有一定存史价值,但是过多过滥的使用领导照片会给人一种浓重的官本位的感觉,按大到小排排座,脸大脸小有讲究,这就是一种官僚作风。过分强调领导作用,而相对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实质性的资料和内容,是不符合年鉴和志书本质的。20034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和出席其他文艺活动,给部门、地方的指示、批示,出席部门和地方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确需报道的,由中央办公厅通知新闻媒体。”另外还提到“地方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要参照本意见确定的原则掌握。同时要注意到,中央领导同志担负着国务活动任务,各地不应在报道规格上简单比照。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更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多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健康有益的新闻信息。”虽然这个通知是针对新闻而言的,但其中的原则也完全适用于书刊等其他出版物。不用领导照片或者慎用,在年鉴同行中已经热议多年,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有碍于很多因素,很多时候还是不得不用。但是数量和质量一定要控制。笔者看到过一本省级年鉴卷首彩页总共52幅照片,其中领导照片就占了31张。60%啊!这个基本上可以算领导的写真集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无从谈起。

谈谈会议照片。笔者翻看了一些省市地方年鉴,会议照片比较多,不光是串文图片中,连前彩页也有很多图片,这也是值得商榷的。无论从信息量和美观程度来说,会议照片都有它的局限性。一些重大工程竣工,新产品问世,重要活动的开幕式,完全可以用一些反映实体面貌或者具体活动场景的图片,这样既增加了年鉴的资料性,又可以使版面更加生动美观。《上海年鉴》卷首彩页是不用会议图片的,串文中也尽量避免使用会议图片,只在少数无法避免的栏目和分目才使用,而且基本都是选用全景式的,避免突出某个或几个领导。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这里不便多说,有一点要强调,会议图片在取舍上还是应该注意尽量要明快一些的,清晰一些的,构图和视角美观一些的。

图表的设计和运用。数据是年鉴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年鉴官方性质和权威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传统的统计表格在形式上过于呆板,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不少年鉴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统计图,也就是柱状、饼状的立体的统计图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这样可以使枯燥的数据更直观更生动,便于读者的理解和使用。有些年鉴还把一年中主要数据前置到卷首,冠以“数字××”、“××概览”的名称,成为一个独立的版块,凸显当地一年来的成就。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去思考,有没有可能再去挖掘一下,拓展一下,选取某一段时间,或者就某个热点问题,利用各种先进的排版软件,设计出更美观更具研究和参考价值的图表,从广度和深度上全景式地反映某项成就,某些事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有所突破,彰显年鉴的个性和权威价值。

谈谈广告的问题。很多年鉴都有广告彩页,但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上海年鉴》的原则是增加信息量,淡化广告色彩。笔者看到有些年鉴从卷首开始就出现广告,甚至封面都出现广告,而且广告图片的质量也很一般,公司大门,老总大头照等。还有就是大量政府机关做广告,我们《上海年鉴》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会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正文中的内容和广告内容混淆,给读者造成错觉。这是一定要避免的。有一些读者也给我们提出建议,认为《上海年鉴》这样的有官方背景年刊不能有广告,这样影响权威性,也就是掉价了。广告是年鉴特定时期,特定大环境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也为年鉴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阶段,很多编鉴单位已纳入参照公务员的管理体系,许多生存发展的压力大大缓解,我们何不换个步伐前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上。

上海已在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转型驱动,创新发展”的要求,我们也要顺时代潮流而动。年鉴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编纂理念的创新、编辑流程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版面设计的创新。这些方面,图片的编纂工作无疑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