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年鉴动态>>最新消息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特辑: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年鉴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点击数:21072018-01-29 15:57:17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年鉴研究会)

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许 家 康

20171215日)


尊敬的中国版协领导,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家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后提出修改意见。
  2013年11月底换届以来,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年鉴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在中国版协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全体会员单位的支持协作下,负重克难,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全国年鉴界研究、交流、培训、评比的平台作用越来越大,主动加入本会组织的年鉴编纂单位越来越多。截至2017年11月底,本会会员单位已达860多家,比2013年底增长30%以上;慕名参加本会举办的各类研讨、培训活动的会员和非会员单位,平均比上届增长40%以上。
  一、四年来的工作
  四年来,年鉴工委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改革、创新、求实、规范的理念,强化自身素质,开展系列活动,致力于推动全国年鉴事业发展,促进年鉴编纂出版整体水平提高。
  (一)理论建设
  年鉴工委会坚持以学术立会的原则,深入开展年鉴学术研究和年鉴编纂经验交流活动,并取得一批新的成果。
  1.提炼学术名词
  2014年,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版协年鉴工委会组成专家组,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规范年鉴学术名词,促进年鉴学科建设。由我主持并主编,工委会副主任李国新、王守亚、莫秀吉参与撰写,孙关龙先生为顾问,将年鉴界常用的和编纂过程遇到的年鉴编纂出版名词术语加以规范,提炼出160多个年鉴学术名词,并赋以释文,为年鉴学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出版学术著作和论文集
  2013年底到2017年初,年鉴工委会编辑《年鉴论坛》四集,分别由中国林业出版社、税务出版社、长城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共刊发年鉴学术论文150余篇,90多万字,印行6000多册,继续发挥其全国年鉴界探索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学习的窗口、沟通的桥梁等积极作用。
  本会副主任王守亚、莫秀吉,顾问谭惠全,副秘书长崔震,学术委员阳晓儒、杨正宏、杨汉平等应邀参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教程》一书编纂工作,并承担了90%以上的撰写任务。该书已于2016年出版发行。
  3.召开学术年会
  本会学术年会两年一次。第十四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2015年10月21-23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年鉴编纂规范化与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李国新作《关于年鉴改革创新思考》的主题报告,我做《创新是年鉴事业战略性选择》的主旨发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选择6名论文作者进行了大会发言。
  第十五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定于2017年12月在合肥举办,以“年鉴如何编以致用”为主题,深入探讨年鉴编纂不忘初心、服务读者的问题。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其中42篇汇编成册,作为这次大会的材料。学术年会与换届大会一并召开。
  4.组织编纂研讨
  四年来,年鉴工委会共主办各类年鉴编纂研讨活动13次,参加人数达2800多人次。
  ①省级年鉴研讨活动。第十四次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2013年11月19-20日在广西南宁召开,200多人参会。会议针对年鉴界出现的书越编越厚、印制越来越豪华的现象,按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路,确定会议主题。我在会上发表《扫一扫年鉴的奢华之风》的主旨讲话,王守亚作《删繁减雍去奢华》的主题报告,李国新作《中国年鉴转型升级》报告。
  ②城市年鉴研讨活动。城市年鉴研讨活动从1991年开始,到2015年每年一次,从未中断。第二十四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于2014年7月1-3日在哈尔滨召开,300多名代表参会。大会以“增强城市年鉴精品意识,迎接全国年鉴评奖”为主题展开研讨。我在会上作精心准备,《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的主题报告。第二十五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于2015年9月15-17日在贵阳举行,22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展出年鉴100余种。大会以“新常态下,城市年鉴的转型和创新”为主题。年鉴工委会城市年鉴工作部主任黄玲作《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城市年鉴转型和创新》的主题报告,我作《论年鉴编纂出版转型》的主旨发言。
  ③地州区县年鉴研讨活动。年鉴工委会本届任期内,地州区县年鉴研讨活动举办5次,是各类年鉴研讨中次数最多的。第十四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3年12月9-11日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召开,近200名代表参会。我作《县级年鉴的体例缺陷及弥补方法》的主题报告。结合对26部县级年鉴的研究,从年鉴总体设计体例、选题选材体例、条目编纂体例、成书加工体例四大类十个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弥补体例缺陷的方法。第十五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5-16日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召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年鉴代表248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20篇。我在会上发表题为《地方年鉴编纂出版现状与展望》的讲话,莫秀吉作《努力增强县级年鉴实用性》的主题报告。第十六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5年4月22-23日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召开,全国年鉴界300余人参会,姚敏杰作《对地州区县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点滴思考》的主题报告。第十七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6年4月20-22日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召开,全国各类年鉴代表240余人参会,会议收到论文37篇并汇编成册。莫秀吉作《论年鉴的功能及作用》的主题报告,我作《也谈年鉴的功能与作用》的主旨发言。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会上还举办《南海网络年鉴》(南海大观)上线仪式。第十八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7年6月8-9日在四川绵阳市召开,全国各地各类年鉴代表220多人参会,会议收到论文30多篇并汇编成册。张建明作《年鉴内容创新与质量管理》的主题报告,莫秀吉作题为《年鉴质量建设关键词》的主旨发言。
  ④地方专业年鉴研讨活动。地方专业年鉴研讨活动开展较晚,但影响较大,有力地促进了该类年鉴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七次全国地方专业(行业)年鉴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6-28日在武汉召开,由湖北建设年鉴编辑部承办,150余名代表参会,我在会上作《专业(行业)年鉴内容质量控制要领》的主题报告,王守亚作《从<安徽文化年鉴>创新谈起》的主旨发言。第八次全国地方专业(行业)年鉴研讨会暨首次高校年鉴论坛2017年10月31-11月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黄丽作《从十所大学年鉴看高校年鉴的编纂质量》主题报告,张兆安作《专业年鉴功能特色与编纂要点》主题报告。会议还邀请谱牒专家王鹤鸣、语言文字专家郝铭鉴分别作《从家谱看中华民族的寻根情节》《年鉴中的常见文字问题》的专题讲座。高校年鉴是我国年鉴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高校年鉴研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本会的活力。
  ⑤网络年鉴试点工作研讨会。2015年9月,在第二十五次全国城市年鉴会议期间,本会决定开展网络年鉴试点工作。从众多的申报年鉴单位中,确定中国交通年鉴、深圳年鉴、苏州年鉴、成都年鉴、四川交通年鉴、北京教育年鉴、南海年鉴等7家,作为网络年鉴试点单位。2016年1月18日,南海年鉴社率先承办网络年鉴试点工作研讨会,邀请部分试点单位代表及网络专家参加,20多人与会。2016年5月9-11日,第二次网络年鉴试点工作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由四川交通年鉴编辑部承办,相关年鉴单位及专家学者70余人参会。7家试点单位分别汇报网络年鉴试点工作方案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会议达成如下共识:一是试点可采取多种模式,摸索经验,探索路径,逐步形成在年鉴界可复制、可推广的几种模式;二是尽可能不增加人手、少投入经费,兼顾大多数年鉴单位的承受能力;三是要引导、培养读者的阅读检索习惯,树立网络年鉴的权威发布品牌;四是注意协调、处理好网络年鉴与传统书本型年鉴的关系。2017年4月13-14日,第三次全国网络年鉴试点工作研讨会在苏州召开,相关年鉴单位和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各试点单位交流试点工作经验。会议举行了苏州网络年鉴上线仪式。
  ⑥中央级年鉴、央企年鉴等都开展或举办一些研讨联谊活动。2014年1月,由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和央企年鉴工作部共同举办首都年鉴界新春联谊会,有近70名代表参加。2016年12月,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组织举办部分中央级年鉴参加的编纂经验交流会。
  (二)质量建设
  年鉴工委会以研讨交流、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编校质量检查评比、 精品年鉴成批涌现。
  1.组织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
  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被称为全国年鉴界的大考,五年一次的大检阅。从2004年第三届开始,均由中国版协主办,版协年鉴工委会具体组织,最后由版协授奖。本届理事会成立之初,就确定2014年开展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经过一年的筹备,于年底顺利结束。参评年鉴单位近460家,各家从近五年编纂并公开出版的年鉴中任选一部参评。本会成立由年鉴工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为成员的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领导小组,下设中央级年鉴和央企年鉴、地方年鉴两个评委会,分别在北京、深圳组织评比。统一评比原则、评比范围、评比内容、评比标准、评分方法、评比时间和奖项名称及设置,不收取任何参评费、评审费。参评年鉴比上届增长60%以上,评出综合特等奖年鉴51种,一等奖139种,二等奖141种,三等奖109种,从而为全国数千家年鉴、本会800多个会员单位树立了新的学习标杆。经中国版协同意,2015年4月22-23日,我们在杭州市萧山区举办了颁奖大会,中国版协副秘书长陈宝贵代表中国版协出席并讲话,300余名代表参会。
  2.开展编校质量检查评比
  本届理事会决定,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每两年开展一次,如遇“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顺延。2013年开展的评比活动,共有305种年鉴参评,评出特等奖54种,一等奖86种,二等奖89种,三等奖76种。评比活动设领导小组、评比委员会、顾问专家复审组和办公室,评比标准严格,程序合法,过程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受到年鉴界的好评和欢迎。2016年,本会开展了2015-2016年度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以及中国出版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等标准和规范,制定《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办法》。2015-2016年度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于2017年2月结束,参评年鉴280种,评出编校质量特等奖29种,一等奖86种,二等奖98种,三等奖72种。
  3.进行学术论著评奖
  学术论著评奖活动每两年一次,由本会主办,学术委员会承办。2015年10月举行第七次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奖活动,收到参评论著49篇(部),其中论文46篇,著作3部。经过专家委员会认真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38篇(部)。
  (三)队伍建设
  培训全国年鉴编纂队伍,是提高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本会的职能和责任所在。四年来,年鉴工委会除举办十多次学术研讨和编纂交流会议外,每年还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四年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近千人。
  1.第十四期全国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
  2014年8月19-22日在广西桂林举办,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220名年鉴工作者参加。研讨班安排四讲:年鉴编辑加工、中外年鉴比较、年鉴总体设计、年鉴条目编写,分别由我和工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国新和王守亚、副主任莫秀吉授课,并采取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台上台下互动,即时交流。研讨班结束时,由年鉴工委会与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共同为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2.第十五期全国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
  2015年6月26-29日在广西北海举办,250多名年鉴工作者参加。研讨班安排的四个授课专题,分别由王守亚、莫秀吉、姚敏杰和我主讲。
  3.第十六期全国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
  2016年8月2-5日在安徽全椒举办,参加培训人数近260人。安排四讲:年鉴创新发展、年鉴发展史、年鉴内容记述、年鉴功能与作用,分别由我和王守亚、莫秀吉、姚敏杰授课。
  4.第十七期全国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
  2017年7 月17-20日在广西北海举办, 220人参加。安排四个专题:年鉴总纂要领、年鉴如何编以致用、年鉴条目选题技巧、网络年鉴设计思路,分别由我和王守亚、莫秀吉、哈幸凌主讲。
  (四)自身建设
  年鉴工委会主任、副主任均为兼职人员,会员单位多,活动开展多,为此,各位主任、副主任和顾问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工作部门认真负责,妥善安排完成承担的任务,做到尽职尽责。工委会办公室只有一名同志负责日常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四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每年的工作总结和下年度的工作计划,每年安排5~7项活动。
  二是每年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调整各工作部组成人员,研究决定重大事项。2017年4月13日的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完善省级、城市、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的办会方式,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三是按照中国版协的有关规定,撤销本会的账户账号,经费收支纳入版协统一管理。
  四是持之以恒地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会员单位持续增加。
  五是以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央企年鉴工作部为主,组织编纂出版《年轮--中国年鉴事业35周年》画册。
  六是2015年10月21-23日在西安举办中国年鉴学会组织建立30周年座谈会,并为从事年鉴工作30年以上、20年以上的编辑人员分别颁发“明鉴春秋”镀金、镀银纪念章,以表彰他们为中国年鉴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本届理事会的四年,是年鉴学会组织30多年来变化最大的时期。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年鉴事业的发展、学会组织的办会思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回顾本届理事会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是学术活动是年鉴工委会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只有连续不断、富有新意、水平不低的学术活动,才能使年鉴工委会永葆青春活力,并富有号召力、凝聚力。
  二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促进年鉴事业繁荣发展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会员单位服务,才能获得会员单位的拥护和支持。
  三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出于公心,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单位,群策群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对于年鉴工委会的未来和年鉴事业的发展,我们始终满怀信心。
  本届理事会任期即将结束,我们虽然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偏重于编纂经验总结,重大理论问题没有新的突破,对新时代新问题研究得也很少;在队伍建设方面,分类指导、分层培训不够,大呼隆式的培训使新入行者感到太深、资深年鉴编辑又觉得太浅;在质量建设方面,广大会员单位普遍感到五年一度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周期太长;在研讨活动方面,连续25年的城市年鉴研讨会因故中断两年,省级年鉴、中央级年鉴、央企年鉴的研讨活动还没能规范开展起来等等,留下了不少遗憾。
  二、对下一届年鉴工委会的建议
  年鉴是忠实记录实现“四个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载体,年鉴工作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不久前胜利闭幕,要组织会员单位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并用以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实际;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国家《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为主要遵循,指导会员单位的年鉴编纂工作。新一届年鉴工委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中国版协的领导下,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拾遗补阙,以年鉴学术研讨、培训提高、质量评比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年鉴界的影响力。
  (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1.继续提炼概括年鉴名词术语,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2.办好两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围绕一些重大专题组织开展深入研究。
  3.组织好学术论著评奖,培养年鉴学术骨干。
  4.编好《年鉴论坛》,强化年鉴学术阵地。争取每年由一期增加到两期。
  (二)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办会形式
  1.扩大网络年鉴试点范围,将网络年鉴工作性研讨提升为学术性研讨。
  2.增加高校年鉴等工作部,扩大业务领域。
  3.继续办好省级、城市、地州区县、地方专业、高校年鉴研讨会。
  4.抓好中央级年鉴、央企年鉴的研讨活动,争取做到常态化。
  (三)以年鉴编纂业务培训为抓手,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1.以新入行和新办年鉴编辑培训为重点,普及年鉴入门知识,打好基础。
  2.办好每年一期的年鉴编纂高级研讨班,研讨内容向出版规范、年鉴语言运用特点等方面延伸,以提高年鉴编纂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四)开展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和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
  1.争取2018年举办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通过四五年一度的大检阅,促进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
  2.四年内争取举办两次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检阅各类年鉴编校质量。
  (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1.加大会员发展和巩固工作力度,按章清除或劝退一些长期不交会费、不参与活动、不支持本会工作的会员,增强年鉴工委会的活力。
  2.做好会员单位服务费催收工作,做到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财务制度,保障本会工作高效运转。
  4.发扬团结协作的传统,进一步搞好内部团结和外部协作。
  各位代表,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本会已经走过32年的历程,为中国年鉴事业发展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更加艰巨,让我们继续努力,为中国年鉴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许家康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