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回顾与展望

略述年鉴编纂出版在江苏的复苏与发展

点击数:41572011-02-21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1978年以前,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在江苏几乎中断。〈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江苏的年鉴编纂工作开始复兴。从1982年《江苏美术馆年鉴》问世,到2007年底,江苏编纂出版的年鉴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一、20世纪80年代编纂出版的年鉴

19801990年,这一时期,是江苏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复苏阶段。据统计,这10年间相继诞生的年鉴有20多种。其中部门、专业年鉴10种,综合年鉴14种。《江苏美术馆年鉴》,1982年创办。《江苏博物馆年鉴》,1983年创办。《江苏经济年鉴》,1986年创办,1991年改名《江苏年鉴》。《江苏统计年鉴》,1986年创办。《江苏水利年鉴》,1986年创办。《江苏卫生年鉴》,1988年创办。《江苏财政年鉴》,1988年创办。《江苏金融年鉴》,1988年创办。《江苏科技年鉴》,1989年创办。《南京卫生年鉴》1987年创办。《苏州年鉴》1983年创办。《玄武年鉴》1985年创办。《鼓楼年鉴》1986年创办。《建邺年鉴》1986年创办。《金阊年鉴》1986年创办。《吴江年鉴》1986年创办。《吴县年鉴》1986年创办。《平江年鉴》1987年创办。《沧浪年鉴》1987年创办。《南京年鉴》1987年创办。《高邮年鉴》1987年创办。《武进年鉴》1988年创办。《宜兴年鉴》1989年创办。《如皋年鉴》1989年创办。

最早的部门年鉴是《江苏美术馆年鉴》,创办于1982年;最早的专业年鉴是《江苏经济年鉴》,创办于1986年;最早的市级年鉴是《苏州年鉴》,创办于1983年;最早的县(市)级年鉴是《吴江年鉴》、《吴县年鉴》,创办于1986年;最早的区级年鉴是《玄武年鉴》,创办于1985年。

《江苏美术馆年鉴》由江苏省美术馆编辑,首卷1982年卷,2000年前每年出版一卷。16开平装本,每卷100多页。

《江苏经济年鉴》1986年创办,到1990年共出版5期(卷),每年1期(卷)。印发44万册。199011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出版〈江苏年鉴〉的通知》(苏政发\[1990\]135号),将《江苏经济年鉴》改名为《江苏年鉴》。《江苏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由时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焕友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办公厅、省计经委、省统计局有关领导担任。委员会下设编辑部,主编由省社科院院长薛家骥担任。具体编辑、编务工作由省社科院承担。

《苏州年鉴》由苏州市档案局负责编辑。原为32开本,后改为16开精装本。每卷约100万字。

《吴县年鉴》、《吴江年鉴》都是由档案局(馆)具体编辑的,原为32开精装本,分别于19961997年改为16开精装本,每卷在30万至50万字。

《玄武年鉴》由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主办,1994年前为32开平装本,后改为16开精装本,每卷约25万字。

从江苏20世纪80年代年鉴编辑、出版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受到政府及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编纂出版的年鉴,绝大多数是由政府主管、主办的(部门、专业年鉴则由主管部门主管、主办),并建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年鉴编纂(辑)委员会。如《江苏经济年鉴》创办之初,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出版〈江苏经济年鉴〉的通知》(苏政发\[1986\]62号)。《通知》不仅对年鉴编纂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年鉴编纂的组织机构、工作经费做了明确规定:“为了加强领导,决定建立《江苏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由分管副省长兼任主任委员,省政府办公厅、计经委、社科院、经济研究中心、统计局各出一位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委员,省科委、建委、经贸委、体改办、教育厅、高教局、商业厅、交通厅、农林厅、财政厅、文化厅、出版总社、新华日报社等单位各出一位领导同志担任委员。编委会负责《江苏经济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确定每年的编辑方针、选题重点、组稿计划,并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委会下设编辑部,由有关单位的同志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辑,承担具体工作”;“编辑出版《江苏经济年鉴》所需经费,由编委会每年编制预算,报省财政厅核拨事业费”。每年由省财政核拨的专项经费有68万元。

第二,年鉴编辑、出版工作,主要由文化部门发起并承担。9种部门专业年鉴中,《江苏美术馆年鉴》、《江苏博物馆年鉴》,分别由省美术馆、省博物馆学会负责编辑;《江苏经济年鉴》编辑部设在省社科院,主编由社科院院长薛家骥担任,具体编辑、编务工作由省社科院承担。市、县(市、区)的综合年鉴很多是由档案局(馆)发起并组织编纂的,如《苏州年鉴》、《吴县年鉴》、《吴江年鉴》。

第三,编辑、出版的年鉴主要集中在南京和苏州地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较快,对当地的文化建设形成有力支撑。20世纪80年代江苏编辑、出版的24种年鉴,80%集中在南京和苏州。从专业和部门年鉴来看,除了9种省级年鉴而外,市、县专业年鉴只有《南京卫生年鉴》。从综合年鉴来看,苏中、苏北地区只有两种,即《高邮年鉴》、《如皋年鉴》,分别创办于1987年、1989年,其余年鉴皆在苏南地区,除《武进年鉴》(1988年)、《宜兴年鉴》(1989年)外,主要集中在南京和苏州。如南京市,除《南京年鉴》外,还编了《玄武年鉴》、《鼓楼年鉴》、《建邺年鉴》;苏州市,除《苏州年鉴》外,还编了《金阊年鉴》、《平江年鉴》、《吴江年鉴》、《吴县年鉴》。

由此可见,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在江苏的复苏,不仅得益于政府领导的支持,而且得益于文化、经济实力的支撑。  

二、 20世纪90年代编纂出版的年鉴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江苏的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复苏时期,那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江苏的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则步入了发展繁荣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不仅年鉴的数量急剧上升、品种增多,而且办鉴思路、方式不断创新,年鉴质量日益提高,“年鉴大省”逐步形成。

首先,市、县(市、区)综合年鉴日益增多。199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出版〈江苏年鉴〉的通知》(苏政发\[1990\]135号),决定从1991年起,将《江苏经济年鉴》改为《江苏年鉴》,该年鉴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综合年鉴。到2000年年底,江苏有13个省辖市,30个县、28个县级市、51个市辖区〈2〉,共计122个市、县(市、区)。从年鉴编纂的情况看,13个省辖市都编辑出版了年鉴,其中90年代开编年鉴的分别为无锡(1990年);常州、扬州(1991年);镇江(1992年);淮安(阴)(1995年);徐州、南通、盐城、泰州(1998年);连云港、宿迁(1999年)。109个县(市、区),编印年鉴的有46个,其中90年代开编的有36个。全省有市、县(市、区)年鉴59种,占全省122个市、县(市、区)的4836%。具体情况如下:

南京市:有15个县(区),已编年鉴10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 6种,分别是白下(1990年),高淳(1993年),溧水、浦口(1996年),下关(1997年),江浦(1996)。〈3

无锡市:有6个市(区),已编年鉴3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种,分别是江阴(1993年)、锡山(1995年)。〈4

常州市:有6个县(市、区),已编年鉴3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种,分别是金坛(1995年)、常州新区(1997年)。

苏州市:有11个市(区),已编年鉴8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5种,分别是昆山、苏州高新区(虎丘区)(1995年),〈5〉常熟、张家港(1996年),太仓(1997年)。

南通市:有8个县(市、区),已编年鉴5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种,分别是通州(1997年),启东、海安(1998年),海门(1999年)。

连云港市:有7个县(区),已编年鉴1种,于90年代开编 ,即灌南(1997年)。

淮安市:有8个县(区),已编年鉴4种,均在90年代开编,分别是盱眙(1994年)、金湖(1995年)、淮阴(1996年)、涟水(1998年)。〈6

盐城市:有9个县(市、区),已编年鉴3种,均在90年代开编,分别是阜宁(1994年)、盐都(1997年)、建湖(1999年)。

扬州市:有7个县(市、区),已编年鉴3种,其中90年代开编的种,分别是江都(1998年)、仪征(1999年)。

镇江市:有6个县(市、区),已编年鉴4种,均在90年代开编,分别是京口(1993年)、丹徒(1994年)、句容(1996年)、丹阳(1999年)。

泰州市:有6个县(市、区),已编年鉴1种,于90年代开编,即泰兴(1995年)。

宿迁市:有5个县(市、区),已编年鉴3种,均在90年代开编,是泗阳(1997年),宿城、沭阳(1999年)。

徐州市的11个县(市、区),到20世纪90年代末均未开编年鉴。

其次,各级各类部门、专业年鉴相继诞生。省级的有:《江苏机械工业年鉴》,江苏省机械工业厅主办,1991年创办;《江苏出版年鉴》,江苏出版年鉴编委会编,1992年创办;《江苏体育年鉴》,江苏省体育局主办,1992年创办;《江苏乡镇企业年鉴》(《江苏年鉴》分册),江苏省乡镇企业局主办,1993年创办,2004年改为《中小企业信息报告》;《江苏企业文化年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企业文化中心主办,1995年创办;《江苏教育年鉴》,江苏省教育厅主办,1996年创办;《江苏交通年鉴》(《江苏年鉴》分册),1996年创办。市、县(市、区)的专业年鉴也比较多,如:《南化年鉴》,1995年创刊;《南京房地产年鉴》,1997年创刊(内部发行);《徐州教育年鉴》,1995年创办;《徐州铁路分局年鉴》,1995年创刊;《盐城市建设年鉴》(1993~1996),1993年创刊;《大丰统计年鉴》,1991年创办(内部);《建湖统计年鉴》,1997年创办;《江苏油田年鉴》,1996年创办。

第三,年鉴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频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于年鉴理论的研讨逐步提上议事日程。由于年鉴编纂分处于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此,研讨活动的开展也从“单兵作战”逐步走向“联合协作”。从19928月至199812月,先后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指导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年鉴》杂志社、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年鉴学术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召开了9次研讨协作会,促进了全省年鉴编纂工作开展。19983月,南京还成立了“南京年鉴研究会”,首批入会22个团体会员(当时南京地区有各类年鉴32种)。南京年鉴研究会成立后,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和质量评比活动,促进了南京地区年鉴事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南京市率先实现县、区年鉴全覆盖,南京年鉴研究会功不可没。  

三、 进入新世纪后编纂出版的年鉴

2000年开始,江苏的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步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新门类、新品种年鉴不断涌现,二是基本实现县(市、区)级综合年鉴全覆盖,三是整体实力趋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从年鉴的门类和品种来看,这一时期,江苏的年鉴编纂工作突破了传统的领域,党政群团等部门也开始编纂出版年鉴。如《江苏宣传年鉴》(2000年创办)是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的,在全国是首开先河的。正如该书编者所言:我们每年都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年鉴,却从未见过一本年鉴是记载宣传工作的。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部门的工作是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宣传工作者善于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可是多少年来,我们对全省一年宣传工作的情况、进展和正反经验却从未留下过一本经筛选、提炼过的汇集成册的完整的资料,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省委宣传部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决定从2000年起,每年编纂出版《江苏宣传年鉴》,以求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以利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江苏散文双年鉴》由省作协散文工作委员会和南京市作协联合会主编,创刊于2003年。第二卷(2005年卷)收入了江苏散文作家2002~2003年度作品123篇,生活气息浓郁,其中既有知名作家陆文夫、范小青、黄蓓佳、叶兆言、庞瑞垠等人的新作,也有许多立意不凡的新人作品。其形式和内容别具一格。《江苏信息化年鉴》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省信息中心主办,2001年创刊,是一部反映江苏信息化建设全貌的大型专业年刊,集中展示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成就、经验及普及信息化的知识和理念。此外,像《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长三角发展年鉴》、《江苏城建档案年鉴》、《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年鉴》、《徐州建设年鉴》、《无锡城市建设年鉴》、《南通文化艺术年鉴》等年鉴的相继编纂出版,都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刷新了年鉴门类、品种的新纪录。

从地域来看,江苏基本实现了县(市、区)级综合年鉴的全覆盖。到2007年底,全省106个县(市、区),已编有年鉴84种,其中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连云港、盐城市、宿迁市的县(市、区)全部编有年鉴。具体情况如下:

南京市有年鉴13种,2000年以后开编的分别是江宁(2001年)、六合(2002年)雨花台(2003年)、栖霞(2003年)、秦淮(2004年)。

无锡市有年鉴4种,2000年以后开编的2种,分别是锡山(2002年)、滨湖(2005年)。  徐州市有年鉴3种,2000年以后开编的分别是沛县(2005年),新沂、邳州(2006年)。

常州市有年鉴4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1种,溧阳(2005年)。

苏州市有年鉴11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2种,相城(2001年)、吴中(2002年)。  南通市有年鉴6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1种,如东(2000年)。

连云港市有年鉴7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6种,分别是海州(2000年),新浦(2001年),赣榆(2003年),灌云、东海(2004年),连云(2007年)。

淮安市有年鉴6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楚州(2001年)、洪泽(2007年)。

盐城市有年鉴9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大丰、射阳(2000年),响水、滨海(2001年),东台(2004年),亭湖(2006年)。

扬州市有年鉴7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宝应(2001年),邗江(2004年),广陵、维扬(2005年)。

镇江市有年鉴5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润州(2000年)。

泰州市有年鉴4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姜堰(2000年),靖江、兴化(2002年)。  宿迁市有年鉴5种,其中2000年以后开编的是宿豫(2002年)、泗洪(2003年)。  

当然,这84种县(市、区)级综合年鉴,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内部资料保存,未公开出版,如下关、滨湖、新沂、新北、金阊、平江、沧浪、相城、海州、盱眙、楚州、沭阳;也有的是三年一鉴、五年一鉴,如高淳、溧水、金坛、新北、阜宁、句容、京口。但是,随着各地政府对年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这些年鉴的编纂和出版形式都将发生变化。   

 从年鉴编纂质量来看,进入新世纪后,全省年鉴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年鉴研究会(现称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多次评奖中,江苏不仅获奖多,而且奖次高。2004年是对年鉴质量和实力进行大检阅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中国年鉴研究会进行了第三次编纂质量综合评比,而且中国版协开启了“中国年鉴奖”、“中国年鉴提名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了全国首次地方志系统年鉴评比。在这次大检阅中,江苏的年鉴获得了佳绩,年鉴的实力与影响得到了见证。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承办的全国年鉴奖评比中,全国有214种年鉴获综合奖,有300多种年鉴的“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分获特、一、二等奖。获得综合奖特等奖、一等奖的年鉴都入选“中国年鉴奖”,获综合奖二等奖的年鉴都入选“中国年鉴奖提名奖”。江苏有39种年鉴参加角逐,其中15种年鉴获“中国年鉴奖”,19种年鉴获“中国年鉴奖提名奖”,参评率与获奖率位居全国榜首。在第四届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比中,全国有38篇论著分获特、一、二等奖,其中江苏作者11篇,占2894%。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的全国首次地方志系统年鉴评比中,江苏有62种年鉴参评,其中27种年鉴获特等奖,《江苏年鉴》、《张家港年鉴》分列省级年鉴和县(市)区级年鉴特等奖之首。参评率与获奖率位列全国第一。由此可见,江苏的年鉴编纂质量和综合实力已步入全国年鉴界的前列。

(本文作者系原《江苏年鉴》主编)

注释:

1〉据查,从1950年到1980年之间,江苏境内编印的年鉴只有一种,名为《新沂河年鉴》。由苏北导沂整沭工程司令部、政治部编辑,1951年出版,首卷辑入的内容时间为194910月至19519月。16开本,329页。

2〉为了完善市管县领导体制,优化城市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苏北发展。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江苏对扬州、淮阴、连云港、盐城等市的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新设了地级泰州市和宿迁市。此后,行政区划不断有所调整,撤县建市,或撤县设区。到2000年底,江苏有13个省辖市,30个县、28个县级市、51个市辖区。

3〉江浦县、大厂区2002年撤销,分别与浦口区、六合县合并,成立了新的浦口区和六合区。《江浦年鉴》创办于1996年,从1996年到2002年,每年一本,内部出版。《大厂年鉴》创办于2001年,2002年终止。

42000年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锡山市年鉴》创办于1995年,止于1999年。2000年开始编纂《锡山概况》。

52000年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吴县年鉴》创办于1986年,止于2000年。

      〈6〉地级淮阴市2000年改为淮安市,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撤销淮阴县,设立淮安市淮阴区。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