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回顾与展望

三言两语话年鉴

点击数:42312011-02-21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19808月,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1980》诞生,不到30年的时间,中国的年鉴出版物已经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出版的年鉴就有数千种。涉及的内容多如繁星,年鉴事业从业人员据说有10万余人,规模庞大,世界之冠,堪称“中国特色”。

一、年鉴的分类

目前,中国的年鉴大致按中央级年鉴、城市年鉴、地县级年鉴、行业或专业年鉴、企业年鉴等划分,由各级政府或部门承担或主要承担编辑出版的经费。这与海外年鉴绝大部分是商业性出版物,以市场为主导,以盈利为目的的年鉴有本质不同。

既然年鉴是外来物,不妨溯源看一下它的原意。年鉴英文词常见的有三个:“Yearbook”、“Almanac”、“Annual Report”,三者都用于年度出版物,用法各有侧重。

Yearbook,用于综合性的年鉴为多,例如《中国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年鉴》;Almanac,字典上的解释是年历。经常用于某个领域、某个专业、某个主题的年鉴,例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轻工业年鉴》,等等;Annual Report,大多用于公司、企业的年度报告,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或者是《宝钢年鉴》之类。歧义不大,在此不展开讨论。

二、境外政府出版的华文年鉴(Yearbook

这里专指中国的港、澳、台和新加坡政府全额出资的中文版本的官方年鉴。

香港政府新闻处出版的《香港》年报,每年7月出版,32开本。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编辑出版,至今60余年。最初只有英文版,书名也有过五六次的变更。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同步出版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香港政府出版的《香港》,以上一年大事回顾及政府施政为主要内容。有香港概况、政府特首和主要领导参加的各项对内和对外的重要活动、政府对一些重要事件采取的措施等主要内容;反映的是官方的立场和观点。要了解政府上一年度干了什么事、成绩如何,查一下当年的年鉴就基本清楚了。政府年鉴的部类,多年以来变化不大,要纵向了解香港的情况,检索也很方便。

2006年,第10届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在香港召开,与会代表拜访了香港政府新闻处,与政府编辑年鉴的同仁交流。据介绍,香港政府年鉴有一个颇具好评的特色专栏:每年选择以香港地方特色为主题的一组照片,有香港植物、动物、昆虫、邮票、节庆活动、百姓生活、市容市貌,等等。日积月累,变成珍贵的图片档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拆毁前的景观留下多少?现在回头再找几十年前城市旧貌的老照片,当年百姓生活的习俗风貌,真是太困难了。而这难道不是年鉴应该留给后人的记录吗?

《澳门年鉴》的历史较复杂,1921年到1980年以葡文出版,书名和编辑部门也更换多次。停刊20多年后的2002年,澳门政府新闻局重新编辑出版。32开本。中、英、葡三种文本,估计是同一内容使用语种最多的政府年鉴了。

《新加坡年鉴》是新加坡政府出钱资助,交给新加坡联合早报商业化运作的,32开本。中、英两个文本,2004年之后停刊。

台湾政府的年鉴,由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辑出版,内容和一般政府年鉴差不多,特别点儿的内容是介绍本届政府各主要领导人的履历。

三、香港其他华文综合年鉴

除了政府出版的综合性年鉴《香港》之外,香港还有《华侨日报》编辑出版的《香港年鉴》,16开本,1948年创刊,1991年停刊。由于是民间商业化运作的年鉴,内容很市民化。停刊已经18年,依稀还能记得内容有上一年的重大新闻、有怎样办出入境手续、怎样申请廉租公屋、怎样办理外国女佣到港工作签证手续等实用资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专门栏目讲新落成的大厦,包括大厦的发展商情况、投资额、所处街道位置、外观、特色、售价、租金,等等,有些还配上图片。1991年《华侨日报》卖盘转手,《香港年鉴》停刊。  

《香港经济年鉴》,由香港经济导报社编辑出版,1961年创刊。1996年及之前是32开本,1997年起改为正度16开本。《香港经济年鉴》已经连续出版48年,是迄今为止香港历史最长久的中文年鉴。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香港经济年鉴》是唯一以中文论述香港全面宏观以及细微行业经济情况的年鉴,因此除了经济方面内容外,也收集政府重大施政事件,还将政府统计处公布的香港社会经济200多类别统计报表翻译成中文发表,具有综合年鉴的色彩。《香港经济年鉴》的特色栏目,例如政商学界名人论香港经济,外国领事馆谈该国与香港两地经贸关系,来自近100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前景,都是该年鉴独家资料。自2007年起,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又新开设内地与香港经济贸易往来资料的独家专栏。

四、行业或专业年鉴(Almanac)主题鲜明、品种繁多

Almanac是专注某一主题的年鉴。这类年鉴针对性强,灵活多样,品种选择多,只要内容贴近市场,就能在发行上取得佳绩,成为年鉴商业化运作的主力军。

中国现时出版许多行业年鉴,轻工、汽车、出版、造纸,等等,但基本是政府出资编辑出版。纯商业的年鉴,如《中国摄影器材年鉴》之类,极少在政府年鉴举办的活动中现身。在境外,这类“主题年鉴”因市场需要而编辑。香港市面上出现过《美容年鉴》、《摄影年鉴》、《相机年鉴》、《汽车音响年鉴》、《舰船年鉴》、《模型玩具年鉴》,甚至还有股票年鉴》、《基金年鉴》、《房地产年鉴》、《赛马年鉴》、《中医药年鉴》等,门类众多,五花八门,但有一大部分寿命很短,出版一两年就再也见不到芳踪。

台湾出版的主题年鉴颇多。台湾中央通讯社1990年起编辑出版《世界年鉴》,它的英文书名就是《The World Almanac》。2005年版的内容有台湾重大新闻、基本概况、国际关系和世界各国概况,再配上独立一册《台湾名人录》(Whos Who in Taiwan),内容广泛,但点到即止。台湾还有《海外升学年鉴》,介绍各国大学收取海外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收生标准、办理留学的手续、当地的风俗习惯、到海外生活的注意事项,等等,自然是大受有需求百姓的欢迎。还有《台湾经济年鉴》、《金融年鉴》、《出版年鉴》等,笔者手里资料暂不完整,待日后有机会再补述。

常听说美国出版的《世界年鉴》、《老农夫年鉴》,发行量惊人,进入千家万户,应属于这类主题年鉴。《老农夫年鉴》顾名思义,应该是着重于农业耕作所必须掌握的气候、地理、农作物等知识,也属于专注某方面知识的主题年鉴。加拿大有个人编辑出版的《Almanac of the World》(《世界年鉴》),全英文,与中国《世界知识年鉴》内容相近,也是主题年鉴。

五、几点疑问和未成熟的回答

1.年鉴能否走进百姓家

如上所述,中国年鉴中由政府出资出版的那部分综合性年鉴,其主要内容是真实记录当地政府的工作、政策法规、优惠条件,供决策者或内外投资者分析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当地百姓有兴趣了解政府工作,愿意自掏腰包购买或阅读年鉴自然是好事,但普通百姓不是这类年鉴的主要读者。

笔者以为,诸如旅游、电影、美术、音乐、摄影等精神生活方面的年鉴,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衣履、化妆品、装修、家具类的年鉴,或者与个人投资相关的证券、基金、股票、房地产年鉴,大凡关乎衣食住行乐,市场有需要的实用主题年鉴,才是能走进千家万户百姓家里的年鉴。

2.年鉴是期刊还是书籍?

“杂志或期刊是一种定期发行的连续出版物,其中包含各种文章内容。是一种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的出版物。大多数杂志的收入来源都是广告和读者的购买。此外期刊都具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并且用卷、期或者年、月顺序编号出版。”(引自《维基百科》中文版)

以国际上期刊定义衡量,目前由各级政府出版的年鉴基本符合,显然是期刊。至于年鉴外观较厚,像本书,出版周期长达一年等的外在条件不能否定年鉴是期刊的基本属性。但是期刊收入来源是广告和发行,而政府的年鉴却是以全额或部分拨款支持编辑出版。那么将政府年鉴归类为期刊大类下的一项特别品种,倒是个创新的合理定位。

事实上,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管理上,年鉴也放在期刊部类管理。图书馆对供应商的订单无须审理书新中国第一本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1980》创刊者、首任主编刘火子,1980年夏,在安徽绩溪海峰印刷厂做付印前最后的编审、终校、复核。刘火子(左一)、编辑部主任邓德(左三)。刊名称和内容,以长期订购(Standing Order)的方法进行管理。如果是图书,当然每本书都需要审核内容,需要才购买,本本不同。

3.年鉴对政府有监督曝光的功能吗?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海外年鉴发行,常年接触终极用户,从实际经验看,海外读者心目中年鉴的作用和地位很崇高,他们把年鉴作为了解当地情况最全面、最权威的投资参考资料。因此政府全额出资编辑出版年鉴,终极目标是宣传政府的工作,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本地本行业经济发展。年鉴监督政府、暴露缺陷的作用,在海外用家看并不十分重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叶,“麦当劳”第二波大举投资中国中级城市市场之前,在香港购买数十种各城市的年鉴,如西安、桂林、长沙、三亚等,分析当地经济条件、男女比例、结婚年龄、儿童年龄结构等数字,最后决定全面铺开布点。笔者认为,这才是政府年鉴应起的作用。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