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回顾与展望

《中国林业年鉴》发展之路

点击数:43332011-02-21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中国林业年鉴》自1986年创办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符合年鉴出版工作规律,不断改革进取的发展之路。目前已连续出版21卷中文版和2卷英文版,印刷10余万册,总字数近3000万字。《中国林业年鉴》科学、客观、翔实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建设事业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林业科技、教育以及管理工作者指导林业工作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理解林业和参与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林业企事业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林业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珍贵史料,给后人留下可资借鉴的重要林业信息。年鉴凝聚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全行业的智慧和创造。年鉴编委、特约编辑和责任编辑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辛勤耕耘,刻意求新,精雕细琢,确保了林业年鉴的高水平、高质量,得到广大读者的首肯与好评,在中央部委年鉴评比中蝉联一等奖,在中国林业出版社优秀图书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08年又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中国林业年鉴》发行涵盖全国林业系统,在系统外也有一定数量的发行,并销往部分国家和地区,发行量居中央部委年鉴发行量前列。这些成绩标志着《中国林业年鉴》已进入全国优秀年鉴的行列。

一、中国林业年鉴的主要做法

1.围绕中心抓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林业进行了重新定位,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林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林业大发展,给林业年鉴工作提供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一是在年鉴中全景展示中国林业历史性转变时期波澜壮阔、生龙活虎的伟大实践,充分反映各地人民群众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祖国的巨大成就;二是发挥好林业年鉴工具书的作用,增加信息量,保证文稿的权威性,增强年鉴的实用性,充分发挥林业年鉴的作用;三是进一步总结交流林业年鉴编纂工作的经验,分析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继续加强特约编辑队伍的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工作负责的特约编辑队伍;四是继续加强编辑工作,深入研究年鉴编辑出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年鉴编纂的框架结构、条目设置、信息采撷等方面有所创新,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林业年鉴编辑工作的水平;五是抓好对年鉴的宣传、发行工作,争取让更多的读者从年鉴中汲取营养,为我国林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抓住形势需要、行业大发展的机遇,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工作,及时对年鉴编纂的领导机构——编委会进行调整充实,聘请国家林业局局长亲自担当编委会主任,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及事业单位编委由一把手担任,扩大特约编辑队伍,增加林业大专院校、森警部队等相关单位特约编辑。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年鉴工作的领导,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年鉴编委会会议,做好工作汇报。出台《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年鉴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以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年鉴工作。充分利用林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提请国家林业局加大对年鉴工作的投入,加强编辑部办公自动化建设。

2.调查研究抓发展。不定期召开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多年从事年鉴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参加的年鉴工作改革座谈会,国家林业局特约编辑年鉴工作改革座谈会,各省(区、市)林业厅(局)、林业(森工)集团特约编辑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为年鉴工作的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很好的建议。为了学习中央部委兄弟年鉴工作部门的做法和经验,编辑部对多家年鉴编辑部从经营管理、人员结构、发行数量、宣传广告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从中看清了自身的优势,找出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中国林业年鉴》工作改革的方向。

3.加强联系抓沟通。加强与编委、特约编辑的沟通,使信息更畅通,联系更深入。为了沟通快捷方便,编辑部印制出版了精美实用的《〈中国林业年鉴〉通讯录》,并多次修订再版,通讯录灵巧实用、信息量大,在编委、特约编辑与编辑部以及编委、特约编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及时交流信息,编发年鉴工作简报,将年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编辑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把各地年鉴工作先进经验予以介绍和推广;为满足编委、特约编辑对林业版图书的需要,编辑部还及时寄发中国林业出版社新书目,加深了同志们对出版社的了解;当编委和特约编辑有出书需求时,编辑部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年底编辑部还寄发了感谢信、挂历和明信片,以表达诚挚的祝福;对在年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特约编辑,编委会领导亲笔致信其所在单位领导予以表扬;编辑部还经常到各省(区、市)调查研究,加强交流,沟通信息;在各位特约编辑来京出差时主动帮助订住处、购车(机)票,迎来送往事虽小,但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感情。

4.夯实基础抓队伍。特约编辑是搞好年鉴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根据林业形势的发展和深入,编辑部进一步调整编辑队伍,并向更宽、更深的范围和领域发展壮大这支队伍。对新的特约编辑及时开展年鉴工作业务培训,除及时寄送学习材料外,还在特约编辑会上,抽出时间,将新特约编辑集中进行基础培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年鉴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充分的编辑业务讨论和交流,以达到提高年鉴工作质量、改革创新的目的。购买《年鉴编辑手册》,发到每一位特约编辑手中。在《中国林业年鉴》创办10周年和20周年的重要节点,出版纪念文集,将特约编辑结合年鉴工作实践体会编写的论文汇编成册,进行系统总结和交流。定期开展年鉴撰写、发行、征集光荣榜等工作评比活动,对于获奖单位和个人由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发文表彰,颁发证书和奖金。建立作者数据库,动态管理作者队伍。

二、中国林业年鉴的发展经验

1.组织保障体系。领导重视是办好年鉴的关键。自1986年林业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编纂出版《中国林业年鉴》以来,无论是林业部党组还是国家林业局党组都对年鉴工作十分重视。从年鉴创办开始至今,历届编辑委员会主任都是由部局主管领导亲自担任,机关各司()和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编委会委员。特别是从1994年起,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力量,又吸收各省(区、市)林业厅()和有关单位的领导担任特约委员。2004年开始,由国家林业局局长担任名誉主任。现有局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森警指挥部等45名领导同志担任编委;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四大森工(林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3所林业大学等39名领导同志担任特约编委;还聘有84名特约编辑。年鉴编委、特约编委几乎都是各司局、各省厅(局)一把手。各编委在本单位虽然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但都把年鉴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经常过问年鉴工作,指导帮助特约编辑解决实际问题。正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年鉴事业才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2005613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林业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体现了局党组对林业年鉴事业发展的关心与爱护,也对林业年鉴在林业大发展中发挥其“编年史”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智力保障体系。强有力的特约编辑队伍是办好年鉴的保证。22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支来自部局机关、直属单位和省(区、市)林业厅()高素质的特约编辑队伍。虽然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单位,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年鉴事业,政治性强,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文字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们既为《中国林业年鉴》提供选题和积极组织作者撰稿,又亲自动手精心修改和撰写稿件;既参与《中国林业年鉴》的出版,又建立发行网络,协助编辑部搞好发行工作;既积极征集先进单位光荣榜,又积极筹集年鉴事业基金。年鉴工作的许多新思路均源自特约编辑的智慧。22年来,有许多特约编辑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在林业年鉴事业中得到锻炼,年鉴在他们的心血浸润下发展壮大。

3.质量保障体系。《中国林业年鉴》从创办一开始,就始终抓住质量问题不放松,把不断提高质量,创一流水平,作为年鉴工作永恒的主题。

4.资金保障体系。为了保证年鉴工作的正常开展,自年鉴创办之初,林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就每年拨专款补贴出版经费,解决了部分出版经费。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进一步加大了对年鉴工作支持的力度,2005年,拨专款改善编辑部的办公条件,增添办公设备;2006年又拨款用于开展纪念年鉴创办20周年活动,对《中国林业年鉴》贡献奖获奖单位和特约编辑进行表彰,出版《中国林业年鉴创办20周年纪念文集》。为了推动年鉴发行工作,许多省(区、市)林业厅()还建立了年鉴工作周转金,用于开展《中国林业年鉴》的各项工作。由于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上下共办年鉴的良好局面。

5.发行保障体系。为了搞好《中国林业年鉴》的发行工作,扩大年鉴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了“明确发行任务,建立完善网络,确保发行经费,层层分解落实”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予以奖励。许多编委、特约编辑抓发行不遗余力,亲自带书下乡,送书上门。在抓好林业系统内发行的同时,积极拓展系统外发行,并建立了固定客户。许多省(区、市)多年来积极完成发行计划数,没有出现滑坡。由于对年鉴发行工作的重视,现已基本形成不积压的的局面,而且有几个年卷年鉴已经脱销。

22年来,林业年鉴工作在进一步完善五大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年鉴工作思想、功能、形式的三大转变。在思想上,从上到下已形成年鉴是行政编年史、是行政工作一部分的共识,作为编委和特约编辑的日常工作,需要纳入行政管理统筹安排。在功能上,《中国林业年鉴》由原来单一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资料性工具书逐步实现向记录历史、决策参考、信息交流、科研咨询和宣传教育的综合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历史转变。在形式上,适应和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中文纸质图书向利用多语种、多介质的多媒体展示我国林业发展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

三、中国林业年鉴发展思路

1.内容创新。中国林业年鉴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面对林业发展的最新形势,也面临着创新的巨大压力。年鉴如果不创新,就会固步自封,丧失应有的观察力,敏锐力,就无法正确记载和反映林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就不会有前途。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走向成熟,才能走向新的辉煌。

年鉴的框架结构是年鉴撰写内容的纲领,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条目则是年鉴内容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林业建设和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年鉴的框架也要发生变化。年鉴的常编常新,更是体现在年鉴条目资料的新颖上。年鉴的框架结构和条目撰写应随着林业形势的变化而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2.形式创新。在吸收借鉴兄弟年鉴的经验基础上,对原有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版式、材料等进行改革,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国际出版物接轨。

出版电子版年鉴和开办电子网站。林业年鉴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建设中国林业年鉴信息网的方案,并已经抢先注册国际域名,以应对今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还组织大量人员对兄弟年鉴信息网站建设进行调研,作横向、纵向的比较,总结出适合林业行业发展特点的建设思路和方案,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建设,争取早日对社会开放。

3.机制创新。特约编辑和作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年鉴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热爱年鉴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的队伍十分必要。今后,编辑部要建立资源数据库,不断完善、扩大这支队伍。

4.经营管理创新。《中国林业年鉴》的存在和发展要靠全行业的支持和维护。目前,林业年鉴的发行量在中央级年鉴中名列前茅,我们要确保完成计划发行数,及时结清书款,保证出版资金的正常周转。还要努力增加新的发行渠道,如网上售书,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扩大社会覆盖面,使更多的潜在的读者能够了解并接受《中国林业年鉴》。对几年完不成发行任务的单位,编辑部要下去调查研究,进行沟通,争取领导的支持,解决遗留问题。

年鉴具有权威性、存史价值、发行对象稳定、宣传覆盖面大等特点,是各单位形象宣传的良好载体。一年中,国家、省(区、市都要评出许多先进单位,如全国造林绿化的“四佳”单位,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各地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为开展光荣榜征集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在坚持完善这一形式的前提下,细分内容,确定不同的档次,力争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同时,为了沟通信息,便于读者使用,开辟“林业企事业名录”栏目,这样,编辑部也可增加收益。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国林业年鉴》已经日臻完善,并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年鉴事业发展的20多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是远远不够的。在发展与创新作为主流的今天,没有进步就等于倒退。在富国强林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坚韧不拔,努力奋斗,才无愧于历史辑录者的身份,无愧于林业大发展的见证者,无愧于国家生态建设的参与者。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