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年鉴研究

把握信息特征增强年鉴信息内涵

点击数:53602011-10-2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切实把握信息特征,增强年鉴信息内涵是促进年鉴编纂不断创新的基本前提,是推动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作者结合年鉴编纂工作的实践,从对年鉴信息的认知和特征的把握、注重把握年鉴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年鉴信息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信息特征;年鉴信息内涵;年鉴编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年鉴是一个地域全社会或特定领域一年内所发生的各种情况总揽,通过资料整合,提炼大量有用信息,为现实服务的大型资料信息工具书。年鉴提供的是资料,反映的主要还是各种信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充分利用。因此,切实把握信息特征,增强年鉴信息内涵是促进年鉴编纂不断创新的基本前提,是推动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对年鉴信息的认知和特征的把握

信息又称资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抽象性、感知性、传递性、储存性和共享性。文献是信息的一种,即通常所说的文献信息。年鉴是文献大家庭中的一员,是资料性文献,年鉴信息是经过筛选、整理(剔除了负信息和冗余信息)、综合、加工、提炼、浓缩、凝定而结晶的强化了的信息。年鉴所载资料实际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特定区域内各方面的信息,并被读者所利用。年鉴信息大体可从5个方面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按文字的载体特点可分为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按信息的活动状态可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按时效性来分可分为回顾性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性信息;按功能来分可分为意见性信息、事实性信息和指导性信息。其中,意见性信息是指年鉴所收资料系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价值判断、因果分析和理性抉择,如年鉴中的概述、概况和概览等;事实性信息是指年鉴对客观事物所作的客观、公正、准确的反映,如年鉴中对各种活动及事件的记述;指导性信息是年鉴中收录的法规规章选编、领导讲话、特载等内容。

二、注重把握年鉴信息的内涵与外延

年鉴所收录的资料、信息与报纸刊物所登载的资料、信息在价值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是不同的。报纸刊物登载的信息大多是分散的、零散的信息,是一时一事的报道,它强调报道及时,具有新闻价值,具有短、新、快,针对性强和不稳定的特点。而年鉴是有选择性地将一年内信息、资料予以积累、整理综合和集中,具有鲜明的年度性。与此同时,其对年度信息进分析,具有信息的选择性、总汇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明确年鉴信息的内涵首先要在明确年鉴的服务目标群体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客观定位,并准确地提供目标群体所需求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地方综合年鉴理应提供本区域内的统计信息、年度信息、特色信息、学科和专业知识性信息。统计信息是权威部门发布的年度统计资料。年度信息和特色信息包括消息主题和情况主题,消息主题是具体报道某一事件、活动的信息,年鉴中刊载的内容绝大多数属于此类信息。比如第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召开、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获批、武汉市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等;情况主题是概括记述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基本情况的主题,年鉴中的概况、概述条目均属于此。学科和专业知识性信息包括知识主题和资料主题,知识主题常用于介绍事物、人物、地方和机构等;资料主题则是通过对大量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提炼出能够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主题,一般年鉴中的情况综述和综合记事类条目都属于这一类。明确年鉴信息的内涵并进一步界定其外延,可以帮助年鉴编辑在年鉴框架的范围内,有的放矢地开展资料搜集和组稿工作,为保证年鉴的编纂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鉴信息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方式

年鉴是信息性的资料工具书,一本好的年鉴包含成千上万个价值信息,由此引申的隐形信息更是不计其数。但囿于年鉴篇幅的限制,一本年鉴不可能穷尽所有信息。因此,年鉴信息的价值取向应从实际出发、从读者出发,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把读者需求的信息最大化。

1.努力挖掘新信息,拓展深层次信息。当前出版的许多地方综合年鉴为读者提供的有效信息远远没有达到读者的需求量。

其一,肤浅、单一信息较多。所记述的内容多数较为肤浅,仅局限于一般的工作回顾或日常事务,看不到年度发展特点,反映不出读者希望得到的线索或信息,统计数据单一,局限于部门本身,没有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加以反映。虽然年鉴的时效性相对其他媒介较弱,但对于入鉴信息来说却有了时间的沉淀,因此年鉴刊载的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应该与“抢出来”的新闻信息有所区别。对重点、热点问题,可进行多角度、多体裁、立体化的反映,充分运用条目、图片、表格、小资料等多种传达信息的手段,突破原有栏目版面的限制,进行放大式的集中反映。对常规性条目,要围绕主题挖掘具有地方、行业特点的深层次资料。比如,在民营科技的主题下,可以挖掘出民营科技的管理、规模、成果及转化等深层次信息;在对外贸易的主题下,可以挖掘出进出口产品结构及主要出口市场等情况;在人民生活的主题下,可以挖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等。这类深层次的信息,正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如能及时收入年鉴,必定能提高年鉴信息资料的使用价值。此外,年鉴是地情资料书,反映地域特点的信息是年鉴信息体系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广西年鉴》设置“民族”类目,以突出反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区域特色。《西安年鉴》设置“会展业”,显示出会展业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民俗”和“方言”是一个地域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域最具典型意义的地方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前进,它们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成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一个浓缩的标志。对这些具有“原生态”属性的地方信息的记载,能够帮助读者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较深层次地了解一个地域民众的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武汉年鉴》近年来在坚持记录武汉地区“民俗”、“方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其二,年鉴有效信息缺乏。所谓有效信息指的是读者通过年鉴检索到信息后,无须再从别的地方去查阅相关内容来补充,即“拿来便可用”的信息。相对于线索性信息而言,它是一种“终极”信息。年鉴在为读者提供线索性信息的同时,应大量提供“终极”信息,这就要求入鉴信息尽可能的宽、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目标。从纵向(时间)上来说,应大量采用历时性、背景性、前瞻性资料,作纵向对比、预测,或说明原因、交代背景。《武汉年鉴》从2003年起,所载表格一般采用前溯5年的对比数据,以5年一个周期反映内容的连续性,增强了信息含量,为读者分析决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前瞻性资料以提高年鉴的时效性。《武汉年鉴》这几年设置了出版当年“1月—6月大事纪略”栏目,将出版当年1月—6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提炼梳理,在增强年鉴时效性和增加年鉴信息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读者能从一年的年鉴中了解到一年半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年鉴信息的跨年度覆盖。从横向(空间)上来说,应合理地运用外界、外地的信息资料,作橫向对比、分析,说明本地、本专业(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或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丰富年鉴的信息量。我国目前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之一是地域经济文化圈越来越多,如“大北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等经济文化圈,它们各成体系,又有一定的联系,可交流对比的信息范围非常大。在部分资料信息处理上,把本区域和全国同类区域相比较,从中便可以看出本地的优势和不足。《武汉年鉴》将“武汉城市圈”列为一个独立类目,较为详细地刊载武汉周边城市的信息资料,为读者了解武汉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比较、可借鉴的信息。同时,在统计资料中,增加《全国十九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主要经济指标表》,将武汉市同全国其他十八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在经济方面的情况作了数据对比,真实反映出武汉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信息量非常大,受到了读者的普遍肯定。只有这样,年鉴的实用性、实效性、被读者认知度就更高,这也是年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2.增加二次文献的刊载力度。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提炼、浓缩组织而成的系统文件资料。它应是年鉴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称之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二次文献不仅可以扩大年鉴的信息量,还可以作为检索性的情报源供读者分析检索。二次文献大体可分为文摘、目录和名录、大事记和专项年表、解释性资料、统计表和统计示意图、照片和绘画作品、索引等7个方面。其特点一是信息报导作用明显。二次文献不同程度地提示了某一区域或学科领域里出现了哪些资料信息,读者借助它可以了解各区域、领域的发展概貌和状况,以及最新成果、发展水平和趋向,重要课题研究进展等,从而全面把握该区域或领域的整体情况。《武汉年鉴》刊载的“报刊·文章·题录”类目将一年来发表在国内外期刊报纸上的研究武汉的文论予以汇总,分类按序排列,同时还对重大课题及重要文章以文摘的形式将观点和重要资料析出编入,成为各种期刊报纸有关武汉研究资料的简明总汇,其信息报导量大,检索性强。此作法受到了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先生的肯定,并在第四次全国地方专业年鉴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专门提及。此外,《武汉年鉴》近年来强化“社会调查报告”分目内容反映力度,刊载了一批注重社会实际,关注市民生活的社会调查报告,从“民间”的视角反映出百姓关注的热点信息,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其特点二是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二次文献一般由在某些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专业人士编制,他们对各学科流派及源流有深入研究,对重要学术问题和文献资料能作深入剖析,并能站在较高的层次去评价和组织材料,因而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其特点三是具有较强的检索功能。二次文献可以给读者提供大量资料线索,既可以检索年鉴自身的资料,又可以提供年鉴之外的信息资料出处,帮助读者检索所需信息,是年鉴具有工具书特点的直接体现。许家康先生曾撰文呼吁,年鉴中的二次文献量应达到总篇幅的40%~50%,足见二次文献对提高年鉴信息量的重要作用。

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可用的信息资料是年鉴的生命力所在,是年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从事年鉴编纂的工作者,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明确年鉴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年鉴的信息量,努力为读者构建一个庞大的信息空间,为促进年鉴事业更好服务于“创新社会”、“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②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③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

④许家康:《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线装书局,2006

⑤肖东发,邵荣霞:《实用年鉴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武汉年鉴社 张辉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