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年鉴研究

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初探

点击数:41022013-11-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本文在综述目前国内年鉴社会热点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5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年鉴功能;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问题在社会上逐渐暴露了出来,并形成了一些所谓的“热点问题”, 很多问题还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106月出版了《七个怎么看》一书,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7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影响之大,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面对这些热点问题,作为兼具存史和实用价值的年鉴必然会有所涉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内年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记载。

1.国内年鉴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综述。作为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一般都由各级人民政府主办或者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主办,具有公报性质,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所涉及。如《乌鲁木齐年鉴》以特稿的形式,发表了《厄尔尼诺现象与乌鲁木齐气候变化》《区县经济展望》《安居工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解读年度热点问题。《新疆年鉴》(2010年卷)对“七五”事件的反映。《武汉年鉴》在“社会调查报告”分目刊载了一批注重社会实际,关注市民生活的社会调查报告,从民间视角反映百姓关注的热点信息。《西安年鉴》对于“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的反映,对于本地热点问题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四城联创”、“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社会民生”等的反映。这些无不表现出地方综合年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年鉴创办和年鉴副产品以及地情资料的开发上。《俄罗斯和东欧中国年鉴》《中国—东盟年鉴》《国际形势年鉴》《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年鉴》等直面国际关系和反恐怖主义等国际热点问题;《西部年鉴》《长江三角洲年鉴》等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带(区)等国内经济区域整合等热点问题。《中国文化年鉴》《中国儒学年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彩票年鉴》《中国慈善年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中国房地产广告创意年鉴》《中国社区建设年鉴》《中国新农村建设年鉴》等全国和地方性行业、专业年鉴的编纂,无一不是因热点问题而起,因热点问题而生,而且,每年都会有很多因此而产生的年鉴。而《大连百姓年鉴》《浦东生活年鉴》《浦东年鉴·时尚版》《世园在西安》相关的年鉴副产品和地情资料的产生,均不同程度地关注着社会热点和百姓生活。

可以说,年鉴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社会热点,记载着社会热点,而年鉴的发展又要求年鉴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热点,不断地记载社会热点。

2.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这就决定了地方综合年鉴天然具有两个属性:资料性和年度性。资料性决定了地方综合年鉴必须资料丰富、门类齐全。而社会热点问题是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受关注程度较高,比较热门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年鉴在记载这方面内容时不可能绕开,必须进行反映。年度性决定了地方综合年鉴必须记载年度内的动态信息和涉及年度的资料为主,以稳定性资料和知识性资料为辅。而社会热点问题必然会在年度内有所体现,也必然会被记载在年鉴当中。而且,现在的地方综合年鉴一般都是政府官办,稿件来源于各个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等,必然会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所反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再加之年鉴要资政,就必然绕不开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就如《七个怎么看》一书中所列举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社会热点问题,以期引起决策者的注意,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3.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优势与不足。年鉴关注和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天然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相对比较全面。无论是综合性年鉴还是专业性年鉴,较大的篇幅和丰富的内容,使得年鉴可以把视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对反映的也就会比较全面,可以全面地反映社会热点的全貌和产生的社会影响。第二,有着相当的深度。相对较长的时间积淀,使得年鉴对社会热点的反映有着相对的冷静,不盲从、不跟风,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可以反映得更清晰,不会浮于表象。第三,相对的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对年鉴的要求,也决定了年鉴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较长的时间积累和较广泛的视角范围使得年鉴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官书”的性质决定了年鉴必须客观、公正、如实记载。第四,具有权威性。年鉴是“官书”,也是政府的喉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代表着官方的态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虽然年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有着以上的优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年鉴对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的不足方面。第一,时间的滞后性。从年鉴的时效性来看年鉴的信息具有发布和更新的滞后性,年鉴一年或者几年出版一期,即便一年一期出版的年鉴其信息滞后期至少也在半年以上,几年一期出版的滞后期更甚,这就决定了年鉴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与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等其他信息传媒比起来相对滞后。第二,篇幅限制。一部年鉴的文字从几十万字到一两百万字不等,图照从几十幅到几百幅不等,其选材要求系统全面、浓缩精炼,一个问题可能只用一个条目几百字、一篇文章几千字或者一个分目几万字就需反映,这就决定了年鉴在一个热点问题上需浓缩精华、运用简练的语言阐述问题主要轮廓框架而不能运用过多笔墨连篇累牍、持续的轰炸式报道。第三,互动性不够。年鉴的记述体裁和体例决定了其对热点问题的反映只能采用第三者的方式和官方的角度述而不论、客观反映,同时作为工具供人们查阅而没有提供一个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无法满足读者参与其中,发表意见的需求。必然导致其读者产生距离感,这点年鉴远不如网络等载体。第四,受众范围不够广。年鉴承载的信息是一地一年间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并非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资讯,加之年鉴的周期长,无法满足现阶段受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追求信息即时性的要求,而且年鉴的发行范围仅限定在一定的地域和领域,且携带不够方便,因而受众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4.年鉴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年鉴有其天然的优缺点。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点,尽可能避免其缺点,就是摆在每个年鉴编辑者面前的问题,要做到这个方面不妨采用如下措施:

第一,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年鉴记录现实,为现实服务。社会热点问题是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一定范围内的问题的集中反映,作为年鉴应该不回避问题,据实而书,不能讳言,甚至视而不见。即使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直书其事,也应该从侧面进行反映,以保存资料,为决策者服务,为后世提供借鉴。要始终坚持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记述,以客观的立场展现热点问题的原貌。

第二,巧妙布局,集中体现。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集中在个别行业和领域。这就要求年鉴在框架设置时需进行统一考虑和规划,在反映常规性内容的同时,以动态的内容进行反映。碰到特别重大的内容时,尽可能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避免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进行记述。如在记述“汶川大地震”这一事情时,完全可以在“特载”、“特辑”中设立分目集中处理,也可以在“地震”、“民政”等类目中设立分目分别进行反映。但切不可在每个类目、分目中都设立“抗震救灾”条目,否则显得过于分散凌乱。而且条目重复,给检索带来不便。

第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社会热点问题是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矛盾的集中体现,因而在记述时,要抓住其重点,记其主要内容,把问题讲清楚就行,切不可枝枝蔓蔓,一一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显得内容庞杂,主次不清。而且社会热点问题可能只是一些纷杂的表象,其深层次的东西才是其核心,要在庞杂的信息中发掘其主要矛盾,以典型代替一般,以点带面进行记述突出典型。

第四,抓住主要问题,表现特点。社会热点问题可能是很多内容的集中体现,年鉴在记述时一定要抓住其矛盾主要的方面,归纳总结其特殊性着力记述,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与特点。

第五,正面为主,明确表述。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来说是某行业、某领域、某方面的矛盾的集中表现,多是负面消息,对这类问题不能讳言,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年鉴要在记述的同时,记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做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但是切忌美化。需实事求是,力求真实,还原问题的原貌。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