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坚持规范,不断创新,推动企业年鉴持续健康发展

点击数:42612010-09-06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中国铁建年鉴》创刊于1993年,已经连续编辑出版17卷。17年来,在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各位领导、专家及年鉴界同行的指导帮助下,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不懈地以规范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企业年鉴价值、提高年鉴编辑质量、有效发挥年鉴作用,得到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可,在全国年鉴质量单项或综合评比中多次获奖,在2009年全国年鉴编辑出版质量综合评比中荣获特等奖和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3个单项评比优秀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不断修正企业年鉴定位


17年来,公司领导虽然几经更迭,但无论是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或是分管副总裁,对企业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都一如既往地给予,高度重视。

首先,对企业年鉴的定位非常重视,结合实际及时进行修正。在年鉴创刊之初,公司对企业年鉴定位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载企业改革、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教育、党群工作等方面的成果、经验、教训等重要活动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职工教育和编史修志提供信息服务”。显然,这一定位侧重的是发挥企业年鉴的资政、教育和存史价值。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迅速融入社会、融入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投入巨资进行企业形象及其产品宣传。利用企业年鉴这种大众传媒工具,充分发挥企业年鉴沟通企业与社会的桥梁作用,通过企业年鉴宣传生产经营中取得的突出业绩、成就、荣誉及其产品优势,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因此,公司对企业年鉴又赋予“沟通企业与社会的桥梁”、“对外宣传的窗口”这一新的定位。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正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单纯经济实力的竞争,向复杂隐蔽的企业文化竞争演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设备实力、资源配置能力、职工凝聚力及其团队精神等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新的标志。企业年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用先进科学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等团结教育职工,激发职工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开拓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重要任务,这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企业年鉴又承担了“着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定位。企业年鉴定位的不断创新,既体现了公司领导对企业年鉴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公司领导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是对年鉴编辑人员及时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规范创新的有力指导。

其次,加强领导,严格把关。公司领导把企业年鉴当作沟通企业与社会的桥梁、反映企业形象的窗口、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高度重视企业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董事长、党委书记、分管副总裁不管工作多忙,每年都要对年鉴编辑方案和年鉴送审稿亲自审核把关,对年鉴编辑出版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为提高年鉴质量和信誉提出了许多重要指导意见或建议。不管企业经费是否紧张,对年鉴编辑出版费用都给予保证。公司领导还非常注重发挥企业年鉴的使用价值,企业股改上市、经营管理、重要会议等重大活动制发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也时常让年鉴编辑人员对其中的史实和数据进行审核把关。由于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企业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二、建章立制,逐步完善企业年鉴质量控制体系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年鉴事关企业形象,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年鉴编辑出版过程进行质量预控,才能保证年鉴质量。在多年的年鉴编辑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编辑出版法规手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评比办法》等有关规定,初步形成企业年鉴的质量控制体系。

⒈建立年鉴编辑方案送审制度。每年年初,年鉴主编在全面了解上年度全系统生产经营重点和机关工作总体概貌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中国铁建年鉴框架设计及编写分工方案》《中国铁建年鉴人物条目资料征集提要》和《中国铁建年鉴图片征集提要》,经公司领导修改审批后下发,作为年鉴资料组稿的依据。

2. 建立年鉴资料提供网络体系。中国铁建已在公司总部、集团公司、公司三级机关建立起一支200余人的比较稳定的年鉴资料撰稿人队伍,形成比较完善的年鉴资料提供网络。每三年左右对专兼职年鉴编辑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业务培训,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年鉴栏目设置、条目拟写、编辑校对、版面安排、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规范点和创新点,着力提高专兼职年鉴资料撰稿人员的业务水平。

3. 推行年鉴质量控制责任制。主要是严格把好“五关”:一是严把年鉴资料提供质量关。在总部机关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实行年鉴资料提供署名制,撰稿人撰写的年鉴资料完成后,必须经过总部机关部门负责人或所属单位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对所提供年鉴资料内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二是严把年鉴编辑质量关。在年鉴编辑中实行栏目署名制,要求对年鉴资料精心进行编辑加工,做到文字精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彰显企业风采,并对本栏目的编辑质量负责。三是严把年鉴校对质量关。除推行年鉴编辑自校、互校和主编通校责任制以外,每年都选择一个所属单位对年鉴进行封闭式校对,对全书进行两遍唱校,每部年鉴至少校对7遍,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年鉴校对质量。四是严把装帧设计质量关。除年鉴编辑人员自行精心设计以外,还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把关。五是严把年鉴印刷质量关。慎重选择印刷厂家,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确保年鉴印刷质量。

4. 建立企业年鉴“三审定稿”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说,企业年鉴“三审定稿”制度仍然属于年鉴质量控制的范畴,但它更侧重于对企业年鉴整体质量的审核、把关。企业年鉴编辑完毕后,一是年鉴主编、副主编对年鉴全书进行通审,从总体上发现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统一全书风格;二是将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编辑完毕的年鉴书稿发送机关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复审,确定无误后再签字确认,并将确认单发还年鉴编辑部。三是由公司分管及主管领导终审,确定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后,签字确认。最后,还需送出版社审核,领取书号,方可交付印刷厂印刷出版。

多年来,由于严格坚持企业年鉴质量控制,《中国铁建年鉴》编辑出版质量逐步提高,连续六年在全国及铁道部年鉴质量单项或综合评比中获奖。


三、坚持规范,不断创新,彰显企业年鉴的持久活力


所谓规范,就是以《编辑出版法规手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适用年鉴学》等法规、规定为依据,对年鉴资料进行规范编辑加工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克服常见的质量通病,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所谓创新,就是树立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不断发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成就、新亮点、新特色,并创新年鉴表现形式,体现企业年鉴特色,增强年鉴可读性,保持年鉴持久活力。规范与创新是年鉴编纂永恒的主题,也是年鉴编辑人员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近些年来,我们在年鉴编纂中着重抓了六个方面的规范与创新:

一是年鉴框架设计的规范与创新。在保持年鉴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运用创造性思维,对企业上一年度的生产经营全貌进行多方调查、总体把握,确定宏观结构,选择重点内容,明确取材方向,思考表现手法,使用求异思维,使年鉴框架顺应时代发展和企业改革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更好地体现企业特色和时代风采。

二是年鉴选题的规范与创新。任何年鉴都是集多种选题与一身的复合体。一方面,要对构成年鉴的众多的选题内容按照大致统一的标准进行筛选、规范,对多种选题进行优化配置,使之体现编纂主题、服务编纂思想,避免交叉重复。另一方面,要着重挖掘、筛选具有“新”、“大”、“特”、“鉴”等反映企业改革发展深层变迁的题材,力求做到大事、要事、新事、特色事不丢不漏,各种辅助选题收录平衡,着力客观反映企业发展变化轨迹,揭示发展规律。

三是年鉴条目的规范与创新。条目是年鉴的基本组成单元,在年鉴中约占60%的比重,是年鉴编纂规范与创新的重点内容。我们在年鉴编纂中,注重对条目标题、内容和格式的规范与创新,力求使条目选题符合价值标准,事实准确,要素齐全,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富有新意,具有特色,增强年鉴的可读性。

四是年鉴文章类资料的规范。对年鉴中特载、专文、文摘、法规性文件、统计资料、附录等文章类资料,不但要从内容上进行摘录,还需要对其中涉及的诸多要素进行鉴别、订正和规范。

五是年鉴微观资料的规范。主要是对年鉴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人名、地名、职名、单位名称、地图使用等进行规范,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是年鉴装帧设计的规范。使其符合美学要求,体现企业年鉴特色和专业特色。

总之,只有注重规范,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体现企业年鉴特色,保持企业年鉴持久的生命力。


四、恪尽职守,一如既往发挥企业年鉴“窗口”作用


企业年鉴作为沟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世界的桥梁,企业对外宣传和文化建设的窗口,受到企业上下的日益重视,企业年鉴已成为公司领导和机关各部门案头必备的资料工具书,同时企业年鉴已成为公司出国考察、访问代表团馈赠外国政要和企业领导的重要礼品。为此,我们深感欣慰,但感受更多的是肩负的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编好企业年鉴,充分发挥年鉴的社会传媒作用,是年鉴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我们深知,《中国铁建年鉴》从粗糙逐步走向成熟,离不开中国年鉴工委各位领导、专家和年鉴界同行多年来的悉心指导,再次向各位领导、专家、同行表示感谢。

我们深知,《中国铁建年鉴》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规范与创新的道路还很漫长,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行继续给予指导帮助。我们也将继续规范、不断创新,为中国年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