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政府主导,锐意创新,打造精品
——《广东年鉴》办刊经验浅谈

点击数:50762010-09-23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广东年鉴》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的权威、全面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自1987年创刊以来,经过几代年鉴人的辛勤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广东的文化精品,连续四届获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特等奖,2004年获中国年鉴奖,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回顾20多年的办刊历程,我们认为,《广东年鉴》编纂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锐意创新,打造精品的办刊之路。


一、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广东年鉴》的编纂工作


《广东年鉴》从创办之初就成立了高规格的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由省长担任编委会主任、主编,各地级市、省直和中央驻粤单位领导担任委员。创刊20多年来,先后有4位省长(副省长)担任广东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这个做法是《广东年鉴》非常有效的组织领导模式,保障了《广东年鉴》编纂高效运作。2009年,广东年鉴编委会委员达98人,编撰人员540多人。在具体工作安排上,每年省政府都召开《广东年鉴》全省组稿工作会议,主任(主编)到会讲话部署,要求各方支持配合年鉴的工作。20多年来,各地、省直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抓好年鉴组稿、稿件质量,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支持年鉴各项工作,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把年鉴工作引领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二、坚持开拓创新,把《广东年鉴》办成文化精品


《广东年鉴》编纂秉承创新理念,把创新贯穿到编纂的全过程。

一是坚持办刊理念的创新。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客观真实,全面均衡的要求,增强年鉴的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工具书性、实用性。对年度的重要资料、重要事件、重要态势、重要人物,都要认真准确地收录。把为现实服务和对历史负责统一起来。不以个人好恶来取舍或剪裁客观事实。对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民生指标作全面的反映,成为一部忠实记录广东科学发展的全书。

二是坚持内容和形式上“见新”。与时俱进,关注新事物、新趋势、新成果、新经验。如在2009年刊“特辑”篇中,我们注意选题突出地方性、年度性、全局性,讲求社会影响力和资料价值,在内容上“见新”,安排以下8篇专文:广东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举世瞩目、广东体育健儿北京奥运创佳绩、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广东年鉴》的重点栏目,它以专题形式反映全省年度的大事要事及社会热点问题。在出版形式创新,凸显年鉴的年度特色。如从2006年刊开始,我们将《广东年鉴》的封面从过去用于广告宣传改为刊录年度大事的图片组,以此突显年度特色。

三是坚持按照精品化、个性化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图片,从装帧设计到制版印刷,精益求精。《广东年鉴》采用双色版面,版式统一、规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便于查检、检索和阅读。彩色画页设计坚持精品意识,有创新,有亮点。内文插图和照片构图新颖,采用彩色扩印片或高精度数码照片,不用印刷复制品,以保证良好的制作效果,图片说明简明扼要、准确生动。


三、保持对框架结构的适时调整


我们在保持《广东年鉴》原有体例、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注意对框架结构适时进行调整。在具体的编纂工作中,我们根据要求和资料储备,经过筛选梳理形成每年年鉴的“编写大纲”,然后把“编写大纲”发送到广东年鉴编委会的各位委员和各编写组,广泛征求意见,经多次修改后最终定稿。这种做法成为《广东年鉴》的编纂规程,以此把握时势的变化,做到年鉴长编常新。在“编写大纲”的形成过程,我们体会到:编纂年鉴不仅要突出记录经济指标,也要突出反映社会发展指标;在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和谐社会建设,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问题,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尤其是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以《广东年鉴》2009年卷为例,在保持基本框架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全省概况”篇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类目。“政治”篇增设“应急管理”类目。“法治”篇增设“典型案例”分目。“文化”类目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目。“医疗?卫生?保健” 类目增设“广东省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等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年鉴框架结构适时进行调整,以强化和凸显热点,把握时势的发展脉络,做到与时俱进。


四、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条目题材的新颖性


条目是年鉴框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决定了年鉴的质量。办刊20多年来,我们在年鉴的编写中注重增强条目题材的新颖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很多东西处在转型期,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要求不一样了。为此,我们在编写年鉴时,注重把握年度大事、新事、特事,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东年鉴》2009年刊有2629个条目。在条目选题上,我们做到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抓住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选题立目,以“大事不漏,小事不收”为原则,做到为“大事”立目,为“新事”立目,为“特事”立目,为“热门话题”立目,为“经验教训”立目,突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部门(行业)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


五、不断提高广东年鉴队伍素质


《广东年鉴》有着庞大的编写网络和为数众多的撰稿人,每年编撰人员的变动在30%左右。面对这种情况,广东年鉴社注重加强撰稿人队伍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年鉴撰稿人培训班,以期不断提高编撰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发扬团结协助、敬业爱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团队风范。广东年鉴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常务副主编)黄龙云在2008年《广东年鉴》组稿工作会议上指出:年鉴编纂是文品和人品的统一。人品是文品之魂,文品是人品的一种表现。一部好的《广东年鉴》,一定是文品和人品的最佳结合。编写人员要注重自己的学习提高,才能编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在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立得住,在实际工作中为大家所经常翻用、经常借鉴的一部好书。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