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规范铸就精品,创新再续辉煌

点击数:55432010-09-2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2009年末,《安徽年鉴》在中国版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荣获综合奖特等奖,这是《安徽年鉴》继上一届(2004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能获得全国年鉴界的最高荣誉,是《安徽年鉴》全体编纂工作者勤奋努力、孜孜追求的结果。《安徽年鉴》在全国创刊较早,培养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编纂工作者。多年来,大家围绕年鉴的写作、编辑和出版,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流程严格按规范操作,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达到新的规范。既注重宏观的把握,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又注重编纂细节,体现工具书的特点。


一、《安徽年鉴》的合理框架

《安徽年鉴》1984年创刊,现已编纂出版27卷。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成熟的编纂框架、丰富的历史资料、精美的装帧印制。全书除“附录”外,均按篇目、栏目、条目编排,叙述体例、风格做到了全书统一。

年鉴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生活、民生建设可谓丰富多彩,对资料的收集编审和成稿,要有传承,更要有创新。我们在每年年初制定《编写大纲》开始,对篇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通过召开作者、读者及专家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框架设置在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特。每年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内容对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如2009年卷,将延续多年的“人民政权”篇拆分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篇,与前面的“中共安徽省委”,后面的“人民政协”构成记录全省政治经济决策层面的系统全面资料,更具合理性,对读者而言,在目录检索上更是一目了然;将“群众团体”篇名改为“人民团体”,表述更为规范。2010年卷,设置“特辑”,记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徽省60件大事及6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将“房地产业”、“环境保护”从“城乡建设”篇中析出独立成篇。


二、《安徽年鉴》的质量保证

省级综合年鉴涉及面广,供稿单位多,作者水平和重视程度有差异。就《安徽年鉴》而言,涉及全省300多个供稿单位、近千人参与、原始稿件有500万字之多,要将这么多的文字编辑成150多万字的精品年鉴,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承载有用信息,对我们每个编辑来说每年都是新的课题、新的考验。每年组稿阶段,都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环节,既要组织到需要的有实质性内容的稿件,又要防止供稿有偏差、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各单位的作者频频更换,新作者往往不了解年鉴的体例,不知从何入手,一些部门将工作总结作为稿件,应付差事,甚至将领导出访、部门会议、单位活动写成条目,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内容。因此,规范稿件内容是年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制定《编写大纲》的时候,对稿件提出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注重内容的信息含量,杜绝虚话、套话,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保证编出的年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读者的检验。《编写大纲》对省直单位、市县政府、企业和开发区都有明确供稿要求,《编写大纲》后附上条目范文,为概况性条目、专题性条目提供指导。为避免数据文字化,《编写大纲》中使用统一的表格形式,将需要的内容设置好,供稿单位根据需要填入数据。这样,既有效地规范了年鉴的内容,又为各单位留下了突出特色、发挥水平的空间。

多年来,我们探索出从组织稿件到最后开机印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每一个计划、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每位责任编辑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既独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又相互配合、工作整体有序推进。从分管领导开始,层层管理,责任落实到位。编辑部在年初倒排出工作时间进度,各位编辑每周例会交流编辑工作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工作。地方志领导对年鉴编辑工作常抓不懈,编辑人员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无人掉链子,无人拖后腿。在工作后期,更是进行倒计时,工作安排细化到每一天。

审校严格按照出版部门规定的三审四校制,第一步,由编辑对原稿进行初编;第二步,初编稿交由志办分管领导(编审)审阅,分管领导通审通校,处理交叉重复的情况,将全书的用词、标点、计量单位、版式、图表等统一规范起来;第三步,志办领导(主编等)审读,严把政治关、文字关;最后交由编委会领导终审。每一稿都要经过编辑数次的校对。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安徽日报》的资深编校人员参与校对。审校结束后,再进行悬赏捉错,参与捉错的也是文字功底深厚、了解安徽历史、现实情况的专家学者。


三、《安徽年鉴》常编常新的动力之源


《安徽年鉴》在强手如林的评比中获胜,除了质量的保证,树立自己的品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要鉴”是《安徽年鉴》独创的品牌,内容经过专家反复讨论,选取的都是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安徽省年度发展的大要事和热点事件,有事实资料,有观点评论,发人深省,引人关注。民生工程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的一系列德政工程,我们及时将民生工程内容增加进来,使年鉴进一步贴近读者、贴近事实、贴近群众。安徽地处泛长三角区域,又属于中部省份,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我们在“附录”篇中登载长三角地区及中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内容,便于读者进行比较,看清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横向坐标。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2009年初就策划了“改革开放3030件大事”的评选活动,参与评选的有近千人,评选出的30件大事极具代表性,收入到年鉴中,成为2009年卷《安徽年鉴》的一大亮点。2010年又参与策划组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徽省60件大事评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好评。

20多年来,《安徽年鉴》与安徽的发展同行,为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存了可查、可鉴的资料3000多万字、图片1万多幅、数据160多万个,成为对外宣传安徽、推介安徽的有效平台,外界了解认识安徽、投资建设安徽的指南手册。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