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工作启动
点击数:33852011-01-24 00:00:00 来源: 年鉴网
2008年3月13日,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专家委员会由主任:孙关龙;副主任:卢晓华、曲宗生、苏伯华、肖东发、姚世刚;顾问:许进录、周奇、李振水;委员:马惠平、王彦祥、刘慧、刘菊兰、朱诠、朱德生、肖爱华、李国新、杜焕生、杨启燕、周斌、骆珊、寇兴军、崔震、蒋琦、解登发组成。评委会的任期为二年。
会议审定通过了《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了本届检查评比工作的方针,部署了参评单位自查和评委初查工作。
为了确保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的公正性,评委会决定,对此项检查评比工作的赞助一律不收。加入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免收参评费,对非会员单位的每种年鉴收200元评审费。
孙关龙主任总结了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开展以来的情况。他指出,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辛苦,报酬较低,完全是凭着各位委员的奉献精神才得以持续进行。到2008年,将年鉴研究会开展的编校质量评比算在内,已经开展了11届了。通过编校质量评比的持续进行,在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很多年鉴编纂单位借助评比,建立健全了编校质量内控机制,使得年鉴编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通过编校质量检查评比发现的问题说明,目前我国年鉴的编校质量还没有根本改观,还不能盲目乐观。年鉴编校质量提高依然任重道远。
苏伯华副主任介绍了本届评比活动的参评情况。本届参评年鉴已经超过了190家,参评单位超过了往届。从总体看来,地方年鉴参评踊跃,中央单位参评的积极性不高。本届参评的省级年鉴有17种、大中城市年鉴77家。城市年鉴是参评的大户。地州区县年鉴、企业年鉴也积极参评。很多年鉴的主编反映,评比促进了年鉴编校质量的提高。他们现在参评已经不再仅仅着眼于获奖,而是将编校质量检查评比当作客观、公正判断自身质量的依据,当成了改进年鉴工作的动力。不怕揭丑,敢于亮丑,以便达到变丑为美的目的。有的年鉴主编甚至提出,希望评委会派出专家,将本单位编纂出版的所有年鉴都检查一遍,以便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会议计划在4月15日前完成初查和自查工作,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函告参评年鉴,听取参评年鉴的申诉。评委会争取5月底拿出评比结果,报送年鉴工委核准后,公布参评年鉴的编校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