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回顾与展望

希望,在前行的路上
——2011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卷首语

点击数:45032012-09-30 00:00:00 来源: 年鉴网

内容提要:这是本辑新开辟的栏目,欢迎每一位年鉴人为本刊推荐好栏目、好条目、好专文、好图照、好规范、好点子…… 本刊主编在此向中国年鉴界推荐一篇文字优美、气势磅礴、资料实在、富有见地的卷首语;推荐一篇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1年版内容自洽、既有广度又有相当深度的卷首语;推荐一篇读者能一口气读完,从中能得到不少收益和启示的卷首语。这样的卷首语,没有对本年鉴的深厚情感,是写不出来的;不掌握本年鉴的内容及其相关的大量资料,是写不出来的;不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同样是写不出来的。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微博;微博年


2010年,又一度波澜壮阔的岁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不朽的年轮:

这一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顺利举行,一扇扇敞开的大门见证着新中国崛起的脚步。

这一年,深圳特区建设30周年,当年“春天的故事”召唤了如今满目金色的秋天。

这一年,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经济转型成为发展中的新看点。

这一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牵动着国人的心,华夏儿女和衷共济的骨肉亲情在灾难中愈发彰显。

同样在这一年,“神马都是浮云”成为最流行的词语。在生活节奏让人应接不暇、社会现象日益眼花缭乱的今天,阅尽世间百态的人们,用一种超越苦涩的达观的调侃,表达着对现实社会的个人理解与感受,也透露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诚然,这一年留下的值得描述的印迹还有很多,但从世博热到微博热,却是2010年中国传媒最独特的经历,最迷人的景观。

也许是巧合,与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也曾经历国人百年的梦想,也同样寄托着国人百年的强国梦。“各国专门名家大博士来集者不下数千人,各国大学学生来集者不下数万人。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这是1902年,梁启超在其所著政治预言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描述的上海世博会的理想画面。百年前的中国,外有列强压迫,内有贪官腐败,国弱民穷,惨不忍睹,有志于改变中国现状的志士仁人,都把希望寄托于将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举办万国博览会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和象征。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就这样借举办上海万国博览会(即世博会),寄托着他的强国梦。

百年之后,被誉为“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的世界博览会,终于如愿来到中国,并且真的落户在上海。201051日起,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千姿百态各具魅力的展馆构筑起世界文明交流碰撞的大舞台,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吸纳着八方来客,使这里转眼间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地球村。这是一届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历时184天,世界在这里浓缩,东方与西方交流,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辉映,八仙过海,争奇斗艳,来自世界各地的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成为史上规模最为盛大的世博会。中国人终于成功地圆了百年世博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世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世博会的历史清晰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常常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走向大众。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始,40届世博会中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个“第一次”: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诞生了马达。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宣告了电话的诞生。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展示了一项新的发明叫做“可移动的扣子”,这就是今天的拉链的雏形,它成为20世纪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推出了蛋筒冰激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甜点之一。

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上展示了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300多公里……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道出了世博会诞生以来一个多世纪里人类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而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与价值,也许在以后的岁月里会逐步得到展现。

观世博,知世界。诚然,世博会的意义、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对中国来说,世博会又是一次难得的国民素质和素养教育大课堂。整整184天,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走进世博园,走进这片令人兴奋、令人迷离、又令人感叹的神奇天地。在这里,有人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创意建筑,有人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声光电,有人看到了含苞欲放的未来趋势;也有人只为了感受这里的现代气氛,只记得如何漫长地排队,只记得怎样的人挤人。参观者和游览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淹没在世博园多姿多彩的氛围中。当热热闹闹的世博会结束之后,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人懂得如何有序排队,懂得如何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美丽整洁,并把这种素养保持和传播开来,那么我们就更加有理由数点上海世博会的遗产。

2010年,微博热,恰好在世博热之后,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神州大地上一发而不可收。微博,这个借助网络传播、被限定在140个字符里辗转腾挪的新媒体,2007年进入中国,2010年快速崛起,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说:中国微博的访问用户已超过12亿人,而且这个数量在迅速增长中。

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再度让人们浮想联翩:“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我们需要“阳光”,需要“阳光下”和谐舒畅的表达空间。微博的“应运而生”和迅猛崛起,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新的执政理念。

这一年,微博已经成为民间新闻发布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集散地,微博“围观”成为民意表达的最佳途径。河南高考考生李萌萌,因工作人员渎职而无端“被落榜”事件,通过互联网发帖,引起众多网民关注,从而迅速带来命运的转机;上海胶州路大火的关键报道,微博在第一时间取代传统媒体,将肆虐的火焰直接烧到人们面前;就连因揭露交易内幕而被某县公安机关“通缉”的经济观察报记者,也通过微博向大家报平安。

微博的崛起,首先在于它更容易接近真相。微博的原生态报道,使它成为这个时代离真相最近的媒体。微博是没有围墙的现场。微博有效地突破了某些信息屏障。而真相胜过一切,对真相的追寻是人的天性。“微博改变了传播方式,突发事件被‘加工’后才告知公众的方式已越来越难横行于世了。”而当一些传统媒体在真相面前缺席、失语、失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就使直面真实的网络微博更具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蓝皮书认为,在传统媒体因为种种顾虑而缺席或反应迟钝的情况下,互联网孤军深入,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

微博的崛起,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畅想式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自媒体属性的微博,使信息传播不再是从上到下,而是没有中心的开放式传播,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权威和平民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借助微博,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泯灭界限、抒情达意、“畅所欲言”。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也必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主流媒体固有的“天赋特权”。201098日,人民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让广大网民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纷纷开通微博发布信息,汇聚民意……微博所呈现出来的公共性,让每个公众都享有了平等的话语权。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也必将成为政府沟通民意的重要平台。如何善待、应用微博,打通倾听民意的快车道,已经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沟通、处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微博的崛起,使民主力量借助网络而迅速壮大。上访不如上网。网络时代,微博“直播”中国,“转发”沟通世界。微博——“围观”—— 民意——民主——进步,这应该是微博在当今中国的最佳行进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微博凝聚着民意,促进着社会公正;微博凝聚着力量,“围观”改变着中国。《人民日报》2010121日文章指出:“网络民意是现实民意在网络上的延伸,对于推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完善政府公共管理、促进民主政治进步具有积极意义。”这正是微博之“大”,正是微博发挥其威力的地方。

微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常常以其“尖兵”的神勇姿态,让传统媒体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甚至导致其公信力的流失。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另一方面,新媒体崛起的同时更需要传统媒体的强大。此时此刻,我们的传统媒体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来迎接新媒体的挑战,需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有力地彰显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并且使自己在和新媒体的竞争中相互促进,共赢发展。

快速发展变化中的微博和微博带来的传播方式甚至思维模式的变化,究竟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令人充满遐想。

2010年的微博还很年轻。年轻的微博,荡漾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大地,荡漾出一片希望的原野。在前行的路上,在希望的原野,年轻的心会随风飞扬。

201014日,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他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及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与媒体打交道的具体要求。

20101226日,在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考察,并且走进“中国之声”直播间。温家宝对全国广播听众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互动、交流。作为一个领导者,心里应该每时每刻想着群众,这种交流也应该经常进行……”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在生活中,选择放弃是容易的,难在坚守。年鉴编纂也是如此。2010年,是《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刊25周年。25年来,我们选择了坚持与坚守。25年的连续出版,给日新月异的中国广播电视留下一部浩瀚的历史画卷,她灌注着历史的真实,也彰显着事业的尊严。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