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由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景洪年鉴编纂委员会承办的第六次全国地方专业(行业)年鉴暨第十二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5至2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0余名年鉴界、方志界的领导、专家、学者。
中共景洪市委副书记、市长岩温才,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一是,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副主任黄丽、谭惠全、朱敏彦,《咬文嚼字》主编郝铬鉴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岩温才代表中共景洪市委、市人民政府致辞,李一是代表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和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向大会表示祝贺,云南省年鉴研究会给大会发来贺信。许家康代表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向中共景洪市委、市人民政府赠送锦旗。
会上,许家康作了题为《部分市、县(区)年鉴编纂中常见的突出问题——从两广出版的30种市、县(区)年鉴谈起》的主题报告。在充分肯定这些年鉴的基础上,指出从总体设计到内容编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提高市、县(区)年鉴编纂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上海《咬文嚼字》 主编郝铬鉴作了题为《如何建立编辑的语言优势》的学术报告。
围绕许家康主任和郝铭鉴主编的报告代表们进行了讨论交流:认为部分市县年鉴编撰中的一些常见突出问题,我们应当警觉。年鉴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年鉴框架设计应当有专业味、行业味、地方味,要有前瞻性、时代性,以人为本;栏目设计应当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优势和强项,与时俱进,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栏目,通过栏目的特色化,促进年鉴的风格化。年鉴内容资料应当实用化、多样化,条目编写规范化,以“博、大、精、深”取胜。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年鉴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界同仁要在年鉴性质和读者定位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年鉴出版管理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年鉴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年鉴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丽作会议总结。指出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准备充分。为了筹备好此次研讨会,今年5月,地方专业年鉴工作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了会议的主题;6月,年鉴工委主管副主任和地方专业年鉴工作部主任、地州区县年鉴工作部主任亲临景洪市,与景洪市地方志办公室一起商量研究并确定会议的议程和有关事项。二是会议主题突出,安排紧凑。三是形式新颖。两个年鉴工作部联合举办研讨会,资源共享;由年鉴工委主任作主题报告,外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内容丰富;交流观摩各与会单位编纂的数十部年鉴,收获颇多。
会议分别由朱敏彦和地方专业年鉴工作部主任李仁贵主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考察了西双版纳及景洪市的城市建设、热带风光、民族风情,观看了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中共景洪市委、市政府宴请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和来宾,市委常委、副市长岩香主持晚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施云峰致祝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