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经验交流

致力创新 悉心编纂

点击数:39652011-10-30 00:00:00 来源: 年鉴网

黄山市黄山区于20094月启动《黄山区年鉴》编纂工作。仅用8个月时间,实现“当年启动,当年出版”的工作目标。创刊号《黄山区年鉴》为3年刊(20062008年),上限与《黄山区志》的下限(2005年)衔接。该鉴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综合一等奖,框架设计一等奖、条目编写二等奖、装帧设计特等奖,实现“速度和质量双赢”。

一、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①学习取经。20093月赴省内相关地方志办公室学习年鉴编纂的好做法、好经验。②专题汇报。41日向区政府作专题汇报,分管区长当即同意《黄山区年鉴》创刊,并要求结合市志办49日来黄山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时召开启动大会。③成立编辑部。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为主编,另外2名为副主编。同时,物色了3名兼职编辑(按实际编辑工作量计报酬)。④认真筹备。43日~8日,编辑部3人加班加点,先后完成编纂方案、编纂大纲初稿的撰写、定稿、送签、印刷,编印《黄山区年鉴编纂指南》小册子,市、区参会领导讲话稿起草以及动员会会场布置等其他筹备工作。⑤按时启动。49日召开规模较大的启动大会,各乡镇(街道)、区直及驻区所有单位分管领导、撰稿人共250人参会,并接受业务培训。

2.全面指导。我们要求动员会后各承编单位40天之内交稿(即520日交稿)。会后,即陆续有不少单位主动上门咨询,与编辑部人员共同商讨条目设计与编写,有的往返五、六次,编辑部人员都热情、耐心指导。其间还采用预约谈稿、电话催稿、上门要稿等形式。至规定时间,大多数承编单位按时交稿。对于个别单位(主要是驻区单位)经多次督促仍未交的,我们采用直接与单位主要领导电话联系或面对面交流。从所交稿件情况看,有不少单位的搞件不符合基本要求,只得返回重来,或由编辑部人员亲自上门指导,甚至请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如工作总结、各类汇报材料、各种信息等),由编辑部人员代写初稿。

3.倾心编纂。本想3名兼职人员初始就以责任编辑身份参与文稿收集、修改、编辑,采取分工负责制(分块分工,责任到人、到底),以减轻统稿工作量。但由于各承编单位提供来的稿件基础较差、质量不高,兼职编辑又不能坐班办公等实际,决定改变方式,由2名副主编将交来的材料,按照“先交先改、即交即改”原则,全面认真修改一次,初步形成毛稿,然后再分配给3位兼职编辑,按照年鉴编纂的各项基本要求进行修改。这样多把了一道关,对提高年鉴质量有好处。

在此基础上,2位副主编再根据初拟的框架进行合成、通改、调整,去除交叉内容,适当增补内容,使其相对合理,形成征求意见稿。

4.严格把关。①全面征求意见。全面征求稿件提供单位撰稿人、审稿人、主要领导意见,各地上报的稿件必须由撰稿人、审稿人、主要领导审阅后签署审阅意见、签字盖章,做到程序规范。②专门征求意见。适时召开年鉴编纂委员会及年鉴审稿组成员会议专门征求意见。③重点征求意见。重点征求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层面对年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结合实际,进行修改,初步成稿后送厂排印。一校稿还专门呈请有关年鉴知名专家审稿,提出具体指导性修改意见,编辑部认真吸纳后,又先后3次校稿,并对全书装祯、彩版进行精心设计和打造,最终成稿。1120日付印,赶在全国评奖的截止日(1130日)前完成印刷,寄出送评。

二、点滴体会

编纂年鉴如同志书编纂一样,,涉及各行业、各部门,需要提供资料,组织人力参与编纂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年鉴的质量,抓好编纂队伍建设,是编好年鉴的前提。我们在发挥编写区志、乡镇志、部门志人员的“内行”作用外,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培训效果,提高编写人员的撰稿质量。同时,我们深深地感到:

1.编好年鉴必须将精品意识贯穿始终。质量是年鉴的生命。编纂年鉴必须始终坚定“做就做好、力成精品”的信念,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视质量过程的控制,在求真、求精、求新上下功夫。在资料收集、筛选过程中,严格把关,真正做到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回去修改补充。在具体编辑过程中力求内容全面、编排科学,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做到与时俱进。年鉴的编辑工作并不只是把条目稿件收拢而已,而是一种深加工,按照年鉴的编纂基本要求,一步一步地、一环扣一环地认真加工,半点不能马虎。编辑流程中的校对更要慎之又慎,必须把差错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编辑如此,主编、副主编也是如此,在编辑、分纂、总纂和核稿、审稿、校稿、定稿等各个环节更是如此,都必须细而又细,全方位、全过程把关。年鉴编纂的过程就是全体编辑人员围绕规范和创新、围绕提高时效性和可读性,全方位提高质量的过程。

2.编修年鉴必须为续修志书积蓄资料。年鉴同地方志书一样承载着“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年鉴的生命力与厚重感正体现在其内容上。我们感到对于区县级综合年鉴来说,在不违背年鉴基本体例的前提下,应当且可以使年鉴的体例、内容与志书有机地衔接,以便在以后续修志书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主要体现在:①年鉴总体框架设计中,尤其是在类目和分目两级的设置上,设立年鉴相应的连续性篇目、常规性条目及图表,有意识地与志书衔接,并保持相对稳定。②注重年鉴条目记述的深度和广度,下功夫记好整体性强、资料集中、数据指标逐年有可比性的综合性条目,着力提高单一性条目的记述深度。③在加强年鉴条目记述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重视用于链接、溯源、存史资料的作用,重视反映全面的信息、量大的信息,与时代、时政合拍的信息。④关注固定栏目的编纂,做到志鉴资料的相连接,确保篇目设计和基础资料的稳定、系统、全面,确保统计指标和口径的统一、连续、可比。如年鉴的特载、大事记、统计表格、附录等是为续志提供资料的主要方面,注意详记续志所需。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