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经验交流

注重流程管理 提升编纂水平

点击数:35262011-10-30 00:00:00 来源: 年鉴网

《嘉定年鉴》始创于1990年,至2010年已先后出版20卷。二十多年来,《嘉定年鉴》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编纂思想,力求准确把握地区综合年鉴的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框架,注重流程管理,提升编纂水平。该年鉴先后获首届全国地方年鉴县、市年鉴二等奖(1994年);第二届地方年鉴县级一等奖(1999年);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综合一等奖,获中国年鉴奖(2004年);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综合一等奖(2009年)。获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嘉定年鉴》经《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辑委员会审定,列为“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年鉴;与国内200余个省地市区县建立年鉴互动交流关系,《嘉定年鉴》编纂质量日益提高,影响逐步扩大。

1.注重框架结构设计。志书,是特定时段、特定地域的一方全史;地方综合年鉴,是特定地域的年度百科全书。年鉴属地方志范畴,具有地方志的基本功能:“存史、资政、育人”。其中首先是存史功能,所以在纲目设置时要考虑符合地方志的基本体例,注重行业分类合理,做到横不缺项。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整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一部高质量的年鉴,离不开设计严谨、科学的框架结构。《嘉定年鉴》框架从首卷的以特载、概况为纲,以大事记要为经,以政治、经济、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人物、乡镇概况7编为纬的设计逐渐充实完善其结构;第七卷起增设专文;第十卷起增设专记等栏目;时后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上海国际汽车城、私营经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栏目,逐步形成卷首为特载、嘉定概貌、大事记、专记、专文等栏目。“百科”部分按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编排的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栏目大体以党政群团、治安司法、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事业、镇(街道)、部()属单位选介、先进人物与集体等为序。共设栏目27个、分目190个、条目1400条左右,收录统计表格百余张,串文照片200余帧。全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等编入附录。卷末有索引,特设年度专题宣传彩页。其框架设计在体现年鉴特色的同时,站在志书的高度,提升年鉴成果的“兼容性”,在年鉴为地方志编纂积累资料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得到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和肯定。在全国年鉴(第一~第四届)编纂出版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三届获一等奖,一届获特等奖。

2.强化团队制度建设。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对年鉴编纂工作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嘉定年鉴》所涉撰稿单位180余个,涉及撰稿人近300人。为保障年鉴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不断总结完善,强化团队制度建设,在年鉴编纂制度上下功夫:一是抓基础。认真落实撰稿单位审稿、撰稿人,要求各撰稿单位行政首长负责,由办公室主任兼任,确保撰写搞件质量和各类资料的比较分析,做好初稿的保密审查和领导审核工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有一定专业基础和理论水平的年鉴撰稿员队伍和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二是抓规范。根据“政策性、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嘉定年鉴》编写规范细则,建立组稿、撰稿工作制度,印发《嘉定年鉴》撰稿手册;由年鉴编纂委员会制定年度编辑工作意见并下发各撰稿单位。三是抓培训。年鉴编辑部认真分析年度工作特点,优化框架结构,分栏目、分专题开好组稿会议,加强沟通,探讨交流,增进友谊;明确撰稿要求和时间节点,要求重点突出,大事不漏,要素齐全,文字规范;强化精品意识,写好固定条目,重视特色条目,用好撰稿手册。四是抓提高。通过组织编辑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分析当年来稿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交流编辑心得体会。编辑人员按时间节点,以出精品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地处理稿件,实出主题,去其冗余、正其谬误,理其不顺,增其特色、集其精华。

3.优化编纂工作流程。完善和优化年鉴编纂工作流程和审改稿工作制度,是确保提高年鉴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三、六、九”(即三月完稿、六月排版、九月出书)的要求,按专业、分栏目把审改稿、编排、校对任务分解到责任编辑,层层落实责任编辑负责制,采取“五校”制度(即:一校编辑自校,二校编辑自校基础上的互校,三校交叉校对,四校分块校,五校统校)。编辑部人员围绕提高《嘉定年鉴》品位质量,发挥团队作用,团结奋斗,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和发挥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宽松和谐的学术探讨环境,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主编、编辑一条心,淘尽黄沙始得金。

在年鉴日常编辑工作中,我们注重编辑队伍的自身建设,为编辑人员学习创设有利条件,积极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学习兄弟年鉴的长处,了解全局,把握大局,关注地区、部门、行业发展,做记录历史的“有心人”。要求编辑在做好“来料加工”的同时,积累和挖掘资料,采取出题目、动手采写的办法,力求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科技文化进步的亮点、地方和年度特色的看点都尽收其中,做到广覆盖、无遗漏、有价值,最终实现资料性工具书以资料价值见长的价值优势。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