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浅谈市县(区)栏目设计

点击数:32762011-10-18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最近,笔者翻阅了部分兄弟省市的省级地方综合年鉴,觉得许多“市县(区)”栏目的概况和典型性条目存在用《政府工作报告》“一篮子提”的问题。概况内容冗繁,典型性条目选题取材呆板狭窄。

一部高质量的年鉴,其概况应该是全面而精练的,典型性(单一性)条目是典型而鲜活的。因此,为了保证“市县(区)”栏目的质量,必须“精简概况,优化条目”。

一、“市县(区)”栏目存在的问题

许多“市县(区)”栏目作者在撰写方法上存在取材范围局限、选题内容“三多三少”问题,造成“市县(区)”整个栏目“头重脚轻、内容不新、信息量不大”的弊病,给整部省级综合年鉴的质量带来影响。在此,略举三例。

(一)“概况”生搬硬套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市县(区)”栏目内容大量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一篮子提”。有的把典型性条目的内容也放在概况之中,整个栏目只有概况,没有典型性条目,导致栏目构成要素残缺。大部分“市县(区)”撰写概况时,第一自然段的地理、人口等几项经济指标取材于有关部门填空而成,接下来的自然段全由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代替;有的自然段还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稍加浓缩、删改,有的自然段一字不改,全文照抄。

如:《××年鉴》(2009)××区【概况】写了3500多字,共11个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写了××区辖××个镇、××个村委会,版图面积,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等。接下来10个自然段都是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个方面内容,没有典型性条目。此“概况”内容交叉重复、信息分散、篇幅冗繁。

该部省级年鉴“市县(区)”栏目除了个别市县(区)写了1~2条典型性条目外,绝大部分“市县(区)”只有概况,没有典型性条目。普遍只有“面”上的概况,没有“点”上的典型,导致栏目结构残缺,比例严重失调,不符合年鉴体例要求。

年鉴除了有概括性的、全面的、系统的记述部分条目来说明事务的整体情况以外,还必须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事例作为条目来加以补充,给读者以更深刻、更具体、更形象的印象。概述性条目与典型性条目无论在哪部年鉴的哪个栏目中,都是二者不可缺一的。它们是点面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以达到共同充实年鉴体系的目的。

(二)典型性条目摘录《政府工作报告》

由于部分“市县(区)”栏目作者仅从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取材,《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在撰写“概况”时没有用完的材料,便又放到典型性条目中。

如:《××年鉴》2010“××县”分目,虽然“概况”基本上写得符合要求,但典型性条目均来自县《政府工作报告》的几大方面,其所选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民生】等7个典型性条目分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7个方面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不能直接剪辑成典型性条目,其主要原因有:

首先,这些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猎取的标题,不能作为年鉴典型性条目的标题。它不符合年鉴条目的写作要求。年鉴典型性条目的标题是一句能充分揭示事物年度特征的公报性短语,如正确的条目标题是:【重点项目建设后劲增强】。若直接引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小标题【重点项目建设】那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充分揭示事物年度特征——后劲增强。

其次,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取的材料是概述性的,内容庞杂、官腔重,缺乏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不适合撰写典型性(单一性)条目;典型性条目是反映一些独立的事物,重在写事,内容单一,若要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材料,应该以此为线索去有关部门采访、调查、补充内容,重新拟题加工,才能形成典型性条目。

其三,如果每个“市县(区)”栏目的典型性条目都取材局限于《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当我们打开一本本年鉴检索目录时,就会发现不同省(市)各个“市县(区)”的典型性条目标题雷同、重复或相似,象“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新局面”、“社会事业稳定发展”、“民生福利改善”、“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成绩斐然”等条目,重复率较高。各个省市县(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大体相同,以此改写的条目亦大体类似。此类条目选题没有突出“新”字,抓住“特”字,缺乏年度特色、地方特色,缺乏新意。

(三)条目选题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在典型性条目中,除上述指出的取材局限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市县(区)”栏目存在选题“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记述日常工作成就多,记述重大问题、社会变化少;记述官方政绩多,记述百姓生活少;记述浅表性事件多,记述深度信息的少。如:写“建筑工程开工或竣工、新机构挂牌成立、举办庆祝(纪念)活动、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或事物”的条目较多,而关于“物价波动、环境污染、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却很少渉及。

“三多三少”条目虽然记录了部分客观事实,但选题“点”没有撒开,没有一分为二记述事物,只记录一部分,遗漏一部分,不能客观反映社会的全貌。为官方、官员歌功颂德的内容太多,写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及其实际感受内容太少,这就意味着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并没真正地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就失去了年鉴现实性和可读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市县(区)”栏目会出现“一篮子提”的现象?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一)没有规范写作要求

承编省级年鉴编纂工作的编辑部在制定组稿计划方案时,没有规范好“市县(区)”栏目的构成要素;有的编辑部虽提出了写作要求或栏目的构成要素,但没有具体详尽规定“概况”(简况)要记述什么内容?多少字?典型性条目如何选题?大概多少条?总字数多少等要求。

由于编辑部没有统一正确的写作规范,栏目作者撰写“概况”时,面对仅有的撰稿资料——长篇大论的《政府工作报告》,不知如何取舍、浓缩,总觉得《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个自然段都是概况,每个行业的成就都要选入,结果是面面倶到。这样一来,市县(区)“概况(简况)”就写得篇幅冗长,内容庞杂。

(二)“市县(区)”栏目撰稿力量不强

省级综合年鉴“市县(区)”栏目撰稿任务,基本上都由各市县(区)修志机构承担。有的修志机构人手不够,尤其是县志办,有的只有1~2人,还时常参加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省年鉴编辑部要求的供稿期限已到,栏目作者手头上没有现成的材料,平常也没空到有关部门收集信息资料,为了完成任务,便从上一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摘录一些材料,改写成年鉴条目发给编辑部。编辑部的责编明知道来稿不符合要求,但怕耽误时间,只得将不合格的稿件用上。栏目作者第一年马虎过关,形成习惯,以后就年年搪塞编辑部,年鉴稿件的质量从源头上就没有把好关。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毋用置疑,就是“精简概况,优化条目”。如何“精简概况,优化条目”,以达到提高省级地方综合年鉴“市县区”栏目编篡质量目的?笔者认为:一要规范好“市县区”栏目的构成要素;二要搜集、整理资料;三要优化选题,精心设目;四要精心加工,撰写条目。

(一)规范“市县区”栏目写作要求  

省级年鉴编辑部应该规范好“市县区”栏目的撰写要求。根据《江西年鉴》编辑部在《江西年鉴》(2002)创刊时,规定的有关编撰原则,针对目前省级地方综合年鉴暜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市县区”栏目的撰写要求应作如下规范:

1,栏目的构成要素

稿件由综合性条目(设区市的概况、市县区的简况)、典型性条目、主要领导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概述性条目,在此以“概况”、“简况”形式出现。它是放在分目之首,其作用是概括某一地的全貌,或者说是介绍总体情况的条目。

第二部分为典型性条目,又称单一性条目、事实性条目,有时还以专题性条目形式出现。是记载上年度特定事物的条目。

第三部分为主要领导人名录,是“市县(区)”栏目的附属资料,以方便联系查找当地当年的主要领导人。

2,概况(简况)写作要求

概况(简况)每年均控制在600字以内,内容包括:①地理:列本市、县在全省的位置以及经纬度(市内区列在所属市的位置,可不列经纬度),所辖城区、郊区和市、县数,总面积及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和有林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城区列绿化率);②人口与民族:列总人口及其中市区人口(以万人为单位,县和县级市列非农业人口)、少数民族人口(以人为单位,列出族别及人口合计数)、人口自然增长率(‰);③经济:列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比上年增长率(%)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及比上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亿元)及比上年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名称及产量(最多列5种);农业总产值(亿元)及比上年增长率(%),主要农产品名称及产量(最多列5种);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亿元);④人民生活: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比上年增加值(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比上年增加值(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亿元)及比上年增长率(%);⑤资源:列主要矿产资源、旅游景点、地方特产的名称即可。有了这五个方面内容要素,撰写“概况(简况)”时就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典型性条目写作要求

典型性条目(单一条目)是栏目写作重点,选题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应选有年度特点的大事,即体现社会发展本质和主流的事,或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社会发展的事物。第二选择有史料价值的事物,包括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事。第三要抓有借鉴作用的事物,即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有推广价值、有鉴诫作用的事。第四要选有知识价值、能开拓人们的知识领域、陶冶性情、给人教益的事。遵循了这四条原则,撰写条目就成功了一半。

设区市的典型条目每年最多写8条,总字数控制在1800字以内;非设区市和各县(区)每年最多写4条,总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

4,“市县(区)”栏目范例

为了进一步将写作规范表述清楚,在此就以《江西年鉴》(2002)创刊号“市县区”栏目下的“乐平市”分目作为范例,转载如下:

乐平市

【简 况】位于赣东北腹地,介于东经116°53′36″~117°32′40″、北纬28°42′14″~29°13′14″。辖14镇2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万公顷,其中水田3.0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9.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8.7%。总人口76万人,其中市区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5。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55亿元。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7.7%。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增长6.7%。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87.04万吨、水泥59.14万吨、白酒774吨、棉纱946吨。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增长3%。主要农产品有粮食25.2万吨、蔬菜50.8万吨、棉花1020吨。地方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6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09元,增加44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20.58亿元,增长15.71%。主要旅游景点有洪岩仙境、浒崦戏台、翠平湖光、文山石林、东湖公园。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高岭土、沙金、铜陶粒岩等,其中世界稀有的海泡石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地方特产有乐平狗肉、中国桃酥王、灯笼辣椒、赣王酒等。

【乐平蔬菜走向全国】5月17日,长江流域新世纪蔬菜高产技术经济协作会在乐平市召开,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位专家、学者和分管蔬菜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乐平蔬菜批发大市场,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乐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乐平市领导向大会介绍了乐平蔬菜产业的情况:一是建立稳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33万公顷,有10大类160个品种,总产量达50万吨。二是抓好市场建设,建成了全省一流的蔬菜批发大市场。三是投资200万元建成蔬菜科学研究所。正是由于实施“基地+市场+科技园”这种三位一体的蔬菜产业培育模式,才使得乐平蔬菜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品种由劣到优,销售由近及远,效益由低至高,真正成为富民兴市的一项支柱产业。

【塔前镇“7·30”事故得到妥善处理】7月30日上午8时许,乐平市塔前镇座山采石场突然发生山体坍塌,正在现场采石作业的村民被石头堆埋。事故发生后,省、市领导非常重视,及时调集武警120名、公安干警20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机关干部700多名、116名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出动各类救护车辆30多台进行抢救。7月31日中午,省长黄智权、副省长王君、省长助理凌成兴率有关部门领导亲临事故现场,指挥事故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至8月3日上午10时,抢救工作全部结束,从现场挖掘寻找出遇难者遗体28具,9名生还者中,有8人负伤,经医院救治、均已脱离危险。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村民无证开采,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底部掏空爆破、上部崩落的开采方法,致使山体岩石大面积坍塌。

【开发建设塔山工业园】乐平市继创办童家工业园后,于10月22日开工建设塔山工业园,已整体搬迁村庄一个,搬迁农户104户,征用拆迁面积12余公顷。该园区位于市区南郊翥山脚下,乐安江畔,离市区仅4千米,与206国道连成一体,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可使用面积174.47公顷,商业服务用地27.8公顷,住宅用地18.07公顷,道路广场用地56.33公顷。年内,已有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微晶玉石玻璃项目和江西乐盛化工有限公司落户该园。 (乐平市编辑室)

主要领导人:景德镇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刘德意(任至7月),黄步荣(7月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金香。市长:占勇(任至7月)朱民安(7月任代市长)。市政协主席:毕向明。

(二)搜集、整理资料

搜集、整理资料是撰写条目的重要环节。栏目作者要提前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建立年鉴撰写资料库。

1,及时记录信息

作者应提前一年着手准备,对本地发生的新闻要留心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当年产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要作及时记录,当时,可以象记大事记一样作粗线条的记录,以后再逐步充实详情。一年坚持下来,作者对本地一年的情况有个大致了解,下一年度写年鉴稿就心中有数。

2,收集同级党委、政府部门信息资料

市县(区)委、政府两办是当地党政首脑机关,在这里能及时了解有关重大决策。因此,收集市县(区)委、政府两办及所属机关部门、单位的当年度的典型材料、总结报告、领导讲话等,将其分门别类建立资料档案、存入资料库很有必要。同时还要收集所属各乡镇场的有关大事、要事、特事、新事的汇报材料、调查报告等。这是经过加工过滤的信息资料,也代表当地党委、政府的实际观点,用起来比较稳妥;但禁忌照搬照抄,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事实真象。

3,从报刊中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要广泛搜集有关本地新闻报道内容的报刊,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机关报中有关本地的新闻报道,将其文章按特大、重大、普通三级分类剪贴在专门准备的信息记载薄上,以方便第二年撰写年鉴条目时选题取材。

4亲自调查搜集资料

有些情况资料需要栏目作者亲自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得真实、准确。一方面,从总结汇报中或报刊上搜集到的资料不全面、不准确、不充实,需要作者去进一步调查、补充、核实。另一方面,作者根据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自己出题搞专题调研,将调查到的情况整理、加工形成文字材料,以备待用。

5“学习、借鉴”新闻报道成果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年鉴单一条目有点类似新闻的动态消息,新闻消息和年鉴单一条目各有异同。相同点:1客体相同,都是反映大事、要事、特事,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2形式相同,反映或报道的都是一件事、一个点,一事一条,内容集中、单一、短小。不同点:1时间不同,新闻消息是报道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年鉴条目是反映上一年新事物、新情况。2两者体裁和语言有所区别。我们须掌握两者异同点,以便更好地利用新闻报道资料。

撰写年鉴条目要掌握第一手资料,由于各市县区修志机构人员,辖区内的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难得参加,仅靠地方志办1~2个人想掌握当地当年度的新情况、新事物困难比较大。因此,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合格条目的。而当地宣传部有比较健全的通讯网络,有一支实力较强的通讯员队伍,分布在各部门、各行业,他们的一些新闻稿件与我们的年鉴条目比较接近。为此,我们要主动学习、借鉴:

(1)借用宣传部门的撰稿队伍

我们不妨与宣传部门沟通,将宣传部通讯网络和通讯员队伍为我所用,建立起地方志年鉴通讯网和地方志年鉴通讯员队伍,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规定通讯员向同级修志机构上报信息稿件。

(2)借鉴新闻报道的成果

将他们当年的新闻稿件拿过来筛选,能用的直接改成符合年鉴体列的条目,资料不充分的我们可以此为线索,上门调查、补充内容。这样就丰富了年鉴条目的写作素材,进一步保证了年鉴条目的质量。

(三)优化选题,精心设目

撰写条目的资料、素材有了,如何从这浩瀚的资料中,选择若干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供加工条目使用,这便是条目选题。选题在内容上必须坚持“三贴近”,在形式上应抓住“新”、“特”二字。

1,坚持“三贴近”

年鉴的现实性是需要通过其内容资料的现实性来体现,而增强年鉴资料的现实性,除了框架设计要突出年度特点、条目选题要大部更新之外,还需要在内容方面选择尽可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就是要求条目撰写的内容必须是实事求是,能够反映社会事物发展的真实情况;贴近生活,要求条目撰写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民为天,能够反映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实际生活状况;贴近群众,要求条目撰写的内容要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反映群众的创造精神,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功过是非必须是客观公正,能够起到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的作用。

2,抓住“新”字

新,是条目选题选材的第一要求。“市县(区)”栏目除了“概况(简况)”的资料是相对稳定以外,其他典型性条目主体内容资料每年应当全面“换血”。这就要求作者善于捕捉年度新事物及其他新的重要信息,包括新业绩、新发展、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新举措、新困难和新问题,加以整理形成具有年度特色的条目。如《江西年鉴》(2010)“金溪县”的“多措并举促农民工向园区转移”条目选得好,属于新举措内容。2009年,江西全省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金溪县”栏目作者紧紧抓住这个主题进行立目,突出了年鉴的年度特点和时代特色。

3,抓住 “特”字

特,是指年鉴选题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简而言之,就是我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这就叫特色。地方特色包括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如:撰写经济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有:环鄱阳湖建设、南丰蜜橘等方面的内容;工业方面有:类似赣南钨矿、铀矿的生产、环保工业城市的打造等;风土人情方面有:井冈山红歌唱响中国、南昌采茶戏流行街头巷尾、南丰傩舞发展成文化产业等内容。撰写行业特色有名优特产品、行业发展的突出成就等。

如:《江西年鉴》(2002)创刊号刊登的“乐平蔬菜走向全国”条目,反映了乐平实施“基地+市场+科技园”三位一体的蔬菜产业培育模式,使乐平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富民兴市的一项支柱产业,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江西年鉴》(2010)“万载县”分目内,有一“成立花爆专业学校”条目,也写出了浓厚的地方特点。万载县自古以来就是“花炮之乡”,有千年历史,万载县烟花爆竹专业学校的成立,是传统的花爆产业向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迈进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精心加工,撰写条目

选题拟订了,接下来的工序便是伏案写条目。

1,概况(简况)的撰写方法

概况(简况)实际上是数据的统计。概况选题只要选地理、人口与民族、经济、人民生活、资源5个方面内容。地理资料是静态的,变化不大,可在当地综合志书中找到;人口与民族、经济、人民生活、资源4个方面的资料、数据,可以分别从人口普查办、计生办、统计局、公安局、矿产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查找核实。概况(简况)不要随意增加篇幅,文字要简洁,惜字如金。

2,典型性条目的撰写方法

占有丰富的素材,拟定了选题,按照记述文的“五W”原则(即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或单位、原因、结果等五个要素),写出300~500字左右的条目,应该不难。以下试对内容取材、标题制作、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探讨:

(1)内容的取材

围绕主题取材。这如写命题作文,要写什么,需要反映什么样的事情,一旦主题明确后,你就要到有关的资料中寻找相关内容。同一类内容资料很多,不能全用,要筛选、过滤、浓缩、提炼,若材料不足,还需上有关部门调查、补充、核实。作者最好在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一个全新的条目,千万不能整段整块的剪辑资料原文,如果那样,东拼西凑起来的条目,支离破碎,前后不连贯, 主题不突出,文体不符合年鉴要求。象前文提到的照搬照抄《政府工作报告》的做法不可取。

(2)标题制作

标题是对条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概述性条目的标题比较固定,如概述、概况、综述等。典型性条目的标题就不同,丰富多彩。它是一句能充分揭示事物年度特征的公报性短语,其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如“乐平蔬菜走向全国”。有时可以省略主语,如“开发建设塔山工业园”,是谓语+宾语结构。

典型性条目标题要求:

标题要题文一致、涵盖内容,不能哗众取宠、以辞害意。这就要求制作标题需反复锤炼。条目标题,在动手写条目内容前,就有初步命题,不过命题涵盖面大一点、粗一点。如“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涵盖面较大,根据具体内容,最后锤炼成“多措并举促农民工向园区转移”。此标题准确概括了条目内容。

标题要简洁明了表达条目的内涵,以最少的字传达近可能丰富的信息。如:“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可以改成“开展 ‘三下乡’活动”。

标题要文字简洁朴素,平淡无奇。年鉴条目标题不同于新闻消息标题。新闻可使用虚实相映的多层次标题、文学性较强的形象化标题,各种修辞技巧在标题中都可运用;条目标题则要求措词平实,朴素无华。新闻消息标题有时候有鲜明的导向性,有政治色彩、情感色彩;条目标题客观平淡,不随意褒贬。

如:【开发建设塔山工业园】标题,若在新闻中就可以写成“建设一个美丽的塔山工业园”,“美丽”二字是形容词,在年鉴撰写中不能用。而“开发”二字很直白、明快、准确,它直接反映出“塔山工业园”是新项目、新事物,要从头做起。

(3)语言风格

年鉴与新闻的语言风格有区别。年鉴文体是一种兼有说明文与记叙文的特点而以说明文为主的文体,其行文方式要求:实话实说、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不“穿靴戴帽”、不写套语,行文平淡、语气平和、扫除官腔官气;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词汇,杜绝溢美之词,不言过其实,留有余地。

新闻报道语言风格则不同:语言生动活泼,写作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夹叙夹议、描写抒情等,使新闻更有渲染力和鼓动性。所以,我们撰写年鉴条目时既要利用新闻稿中有资料价值的信息,又要剔除作者文中主观见解、文学性语言成分,客观公正地记载事实。

如:《江西年鉴》(2002)“塔前镇‘7·30’事故得到妥善处理”条目采用纪实性手法,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全文没有一句议论,内容写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结果。语言简洁、平淡,不带感情色彩,是较成功的条目。

总之,撰写“市县(区)”栏目的概况和典型性条目并不难,只不过是点面结合、相得益彰而已。关键是年鉴工作者在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前提下,要遵循年鉴编撰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认真精简概况、优化条目,“市县区”栏目的质量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