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年鉴编辑校对点滴

点击数:36982008-01-1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年鉴要出精品,就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决定年鉴质量的优劣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保障年鉴高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编辑。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出精品有赖于编辑工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创造性智慧,编辑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打造年鉴品牌。笔者就责任心、编校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注意分散等,谈点粗浅认识。

一、保障年鉴质量的关键是编辑的责任心

1.责任心的重要性。年鉴编辑只有培育责任感、增强责任心、强化责任意识,才能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努力打造年鉴品牌。责任心强,才能产生耐心和细心,责任心强就会工作认真细致、有条不紊,就会少出错甚至不发生错误,才能对整部年鉴的质量负责。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许多差错便熟视无睹。比如,笔者在编辑《北京卫生年鉴》时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笑话:“1321日~22日,举办了城八区医院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150人参加。”由于粗心竟然未发现时间上的错误。年鉴出版无小事,编校过程中,每位编辑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心境,只有耐心、细心地对待编校工作,才能把差错尽量消灭在出版之前,方能产出年鉴精品。

年鉴是一种历史的记载,要对历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年鉴编辑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要不断强化历史责任感,以切实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 “年鉴是昨天的史实,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就年鉴的作用而言,年鉴具有“鉴往知今,服务现实,保存资料,惠及后人”的作用。年鉴编辑人员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要视年鉴工作为神圣的事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表现为对政治观点和学术质量的严格把关;表现为好学深思,对新观念、新思维的追求;表现为超越世俗功利的敬业精神,表现为实现生命意义与历史责任感的高度统一的情怀。编辑要对作者负责,就是对作者所在的部门或单位负责,这就要求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要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对读者负责,应坚持以读者为本,为读者着想,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为读者提供信息量大、有价值的内容。

2.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责任心必须贯穿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讲责任,其中编辑加工是一个实质性环节,是质量把关的关键所在。编辑加工就是对原稿进行“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调整充实,润色加工”的创造性工作。此时,编辑的主体性就表现为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与业务敏感,推敲观点,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纠纰补漏。同时,也表现为给作品“动手术”时谨慎:不要因为自己的轻率和马虎而损害了原作在结构或语言方面独特的个性与内涵,不要因自己的“想当然”使原作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编辑“北京医学教育协会”条目时,把原稿中的“医疗纠纷协调中心”想当然地改为“医疗纠纷协调工作”,后来得知“医疗纠纷协调中心”是该协会的一个职能部门。

年鉴应当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在年鉴编纂中必须坚持真实性、科学性。只有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编辑要根据年鉴撰写规范的要求,对原稿中的条目进行识别和筛选,将不重要的条目删除,对缺漏的重要内容要求作者及时补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发挥编辑平时的细心能力,年鉴编辑要注意培养对信息主动、广泛地收集和捕捉能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泛猎取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大量资料,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侧面,全方位、深层次地观察,从而做出灵敏的反应,及时记录准确的信息,使年鉴的内容更充实、更有可读性。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就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要多关注本行业的重大新闻事件,包括重大社会事件和重要现象,此类事件往往会有深刻的背景和导因,人们普遍关注。比如,媒体报道了某区某小学发生了两起集体食物中毒。当编辑在捕捉到该信息后,马上就与该区卫生局的年鉴撰稿人联系,通知其把当日媒体报道的信息收集起来。编辑也要培养撰稿人员对信息的敏感性,做到平时多积累点滴的信息。只要时时、处处、事事作搜集资料的“有心人”,加工整理、撰写成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年鉴的信息量要大,资料要准确。要把上年本系统的新进展、新经验、新事物、新问题都记载下来。但是这些信息必须是准确的,否则会对读者造成误导,而以不准确的信息存史则会贻害后人。尤其是数字,往往容易出错或者相互矛盾。编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处理好年鉴中各种相互矛盾的数据,消灭“硬伤”,给读者和后人在使用时有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

3. 高尚的职业道德。编辑要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的节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编辑必须思想稳定,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甘愿为年鉴事业默默奉献,进而才能树立精品意识,把高质量当作年鉴工作的生命。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难免人浮于事、无所事事,哪里还会有诚信的职业道德!编辑在负责任地记述成绩和荣誉时,也要负责任地准确地记述失误和教训,以警示后人,鉴戒于未来。年鉴的纪实性要求条目既报喜又报忧,这是年鉴如实反映社会现实,为当今和后世提供借鉴的起码要求,也是年鉴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2007年《北京卫生年鉴》新辟了“反商业贿赂”条目。对于某区卫生局出现的腐败现象,媒体已经作了相关报道,但该区卫生年鉴文稿中却只字未提本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情况。编辑就能明察秋毫,及时与作者沟通,补充了相关内容。

二、编辑校对中常见的问题

1.连续性及对比时限。年鉴的功能之一是存史,为今后修志提供权威性的准确资料,因此,年鉴对必须设的重要方面和年年必须有的重要内容,如《北京卫生年鉴》中的“工作进展”、 “人事与干部”、“卫生工作纪事”、“卫生统计”等等要保持连续性,做到“横不缺项”; 各个条目下的各项数字,比如,“概况”中的人口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以及“医疗工作”中的门急诊病人数、病人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等,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年际之间的增幅或降幅,以增加资料的使用价值。如果中间有一年缺项,则该项就“断线”,这将给今后修志带来很大的麻烦。

2.重复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同一篇文稿中在不同的条目中出现相同的内容。例如,“基本建设”条目中记述道:“为病人增加了候诊椅,开辟了急诊候诊区域,地面坡道铺了防滑砖。”在“建设文明医院”条目中又写道:“为了维护病人的隐私,增加了病人就医时用的隔离帘,为了使病人就诊更加安全、方便,增加了候诊椅,粘贴了防滑地面。”另一种情况是同一篇文稿中的部分内容在不同年度中重复叙述。例如,某单位在2006年的年鉴文稿中已经记述过“医院采用国际质量标准进行管理,于2002年通过ISO90012000/ISO90021994/EN460021996/ISO134881996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2007年的年鉴文稿中又重复写该段落内容。年鉴要做到资料丰富而惜墨如金,就要对重复的内容加以大刀阔斧地删除。

3、对数据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编校《北京卫生年鉴》文稿时,一旦出现数字,就要马上警觉起来,决不掉以轻心,要实事求是地逐个核实:首先,看这个数字合理不合理,并与上一年的年鉴进行比较,如果与上一年的数字核对不上时,就再往前推1-2年,即查找前1-2年的数字进行核对;其次,采取横向比较的方法,与其他单位相同的条目内容进行比较。如果该数据既与自身前1-2年的数核对不上,又与其他单位(规模近似的单位,如东城就可以与西城、宣武、朝阳等区相比较;积水潭医院可以与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及宣武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相比较)相同条目内的数字没有可比性,即数字悬殊很大或不合理时,说明该数据一定有问题,要马上与作者核实。如果一个单位连续两年都上报相同的数据,那么,一般情况下该数据是错误的。比如,2007年某区卫生工作 “概况”条目中记述的是全区总人口为620417人。编辑在与上一年的年鉴对比后发现2006年全区总人口数也是620417人,一年中人口数没有变化是不合常理的,因此,应与作者核实。

4.数字资料不准确。数据不准确主要表现为虽然有数字,但数字是个大概值或近似值。例如,“医院全年申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多项。” “全年开展市级继续教育培训14期左右,近2800人听课。” “全年抽查门诊病历300余份。” “医院组织医疗纠纷与法制教育培训50学时,1200余人次参加。”“全区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340多个。”等等,在原稿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要求编校人员不仅要细心地发现问题,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认为差不多就成了,而应该耐心地把这些“大概值”逐个地与作者核实,要有对读者、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5.数据不一致。比如,一所医院在“基本情况”中写道:医院有职工291人,其中医技人员36人,护士100人,医教研主系列77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30人。但是,在“护理工作”中又说对全院120名护士进行了“三基”能力训练。在不同的条目中出现不同的数据、前后矛盾。一般说来,肯定有一个数据是错的,经与作者核实“基本情况”中护士100人是正确的,而“护理工作”中的120人是错误的。

6.分量之和与总量对不上。如上例中,职工总数是291人,但各个分量相加之后与总数不相符合。与作者核实后才把落掉的“28名其他技术人员” 补上。

真实准确权威的数据可直接影响和决定年鉴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如果数据出现差错,就会给读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甚至会使决策者和研究者作出错误判断,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出现重复、交叉、数据资料不准确等情况的发生,编辑在编校文稿时一定要谨慎。不要拿起文稿就修改,应至少先通读1-2遍原稿,从整体上看看条目齐全与否,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需要核实等,以便在加工时做到心中有数。编辑对文稿加工完成后,要再通读一遍,一是有重点地复核主要情况和数据,二是对稿件作进一步的推敲和修改。

三、防范注意力分散

一部年鉴要想成为精品,准确无误的校对是必不可少的。校对要细心、一丝不苟。对于《北京卫生年鉴》的编辑人员来说,既要当好编辑又要做好校对工作。在整个校对进程中,编辑对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对一些易错的字要格外警觉。一是形体近似字,如:已、己、巳,戍、戌、戊等等,在校对文稿中如遇到这样的字时,要高度关注,防止出现硬伤性错误。比如,“截止12月底,共监测高暴露人群9240 321人次,未发现流感爆发”、“组织临床医生开展病例讨论会20次。”原稿中“截止12月底”当是“截至”之误,原稿中“未发现流感爆发”当是“暴发”之误,“病例讨论会”当是“病历讨论”之误;又如,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错作“过渡使用”,将“候诊室”错作“侯诊室”,将“北京卫戍区”错作“卫戌区”等等。二是在一些常用的固定搭配词组中,易出现别字,由于这些词使用得多、见得惯,遂一晃而过。例如,将“麻疹”错作“麻珍”,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错作“慢性阴塞性肺气肿”,将“猩红热”错作“星红热”等。粗心和精力不集中是留下这种漏洞的主要原因。

在校对过程中,要心细如丝。屏气静心地校读,专心致志地比照,聚精会神地猎错。校对时要保持稳定的良好心境,心静如水,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校对角色,发现并改正原稿和校样上的各种差错,从而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静心能防范注意力分散,维持注意稳定。如果编辑有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体魄,就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校对是一项需要稳定注意的工作,又是一项单调、枯燥容易发生注意分散的工作,一旦心理活动起伏动摇,校对注意就容易分散,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防范注意力分散,维持注意稳定,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提高对校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增强校对职业责任感,在校对实践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次,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鞭策,提醒自己不要分心,鞭策自己专心致志。再次,避免长时间单调、机械的刺激带来的心理疲劳,等等。

在编辑校对时,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工作中就会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既具有编辑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做好编辑校对工作,打造年鉴品牌、发展年鉴事业的根本保证。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