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关于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定位的思考

点击数:26282008-11-2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1981年底创刊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已走过27度春秋。作为中国唯一的综合性国家年鉴,本年鉴以其权威性、准确性、客观性、资料性获得广泛好评,在竞争激烈的年鉴市场中占有稳定的份额,成为同类书刊中的一棵常青树。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本年鉴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适时地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现有定位,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编辑工作探索编辑工作探索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所面临的挑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地位”随时可能终结。目前全国的各类年鉴已发展到2000多种,其中以开放程度较大的地方、行业、专业年鉴竞争激烈。反观本年鉴的处境,它之所以能长期稳居“唯一的综合性国家年鉴”,主要是依托于新华社的信息资源和政府部门的“认证”,也就是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然而一旦国家对该类年鉴实施开放,市场环境将会急转直下。   

2.现有定位限制了对市场的开拓。《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主要服务于领导机关、研究部门、各大图书馆等,即社会管理者和学者层面,内容上偏重于政治类和经济类。因其专业性强、普及性差,到目前还远没能走向企业和社会。长期以来,它的销售量一直停滞在每年3000多册,甚至已出现萎缩,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难以扩大。  

3.编纂规范不便于读者使用。年鉴属编年体资料性工具书,需合乎工具书的体例与规范,以方便读者的检索与查找。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在编纂规范上主要采取报刊剪辑方式,大量记述会议、领导讲话和一般性常规工作,较少进行浓缩、精练和总结,使得有效信息往往被大量冗长信息淹没,不便于读者从中查找所需内容。

4.缺乏雅俗共赏的年鉴特色。年鉴在国外属大众读物,其中多数还是畅销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内容过于严肃、死板,缺乏必要的知识性、可读性、鉴赏性,缺乏日用、民用、实用的价值。无法做到雅俗共赏,使得它在社会读者中影响不大,在基层、个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从而更加制约了它的销售量。  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定位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广告语极好地概括性了它的定位:“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发展成就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国家年鉴”。通俗地讲,它是一部典型的“官书”、“正史”式年鉴,继承了中国史书资政、存史、教化的传统,编纂思想偏重于为意识形态服务。“官书”的特点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要讲究突出政治和正面宣传的办刊宗旨。“正史”的特点决定了本年鉴力求对官方事件做充分、翔实的记录,而对属于民间范畴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热情度不高。这些严重弱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应有的工具书作用,降低了实用性、可读性和鉴赏性,影响了年鉴功能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官书”、“正史” 并不属于一般个人的阅读范围,导致本年鉴在社会读者中缺乏影响力,从而也就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应对新时期的挑战,特别是经受住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需要切实转变观念,对自己的定位做出调整,弱化其“官书”、“正史”意识(它们属于我国年鉴业的历史“胎记”,要想完全克服尚不可能),强化读者意识和工具书意识,逐步从“官书官用”走上“官书民用”之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首先要明确的是“为谁而编,编给谁看,编给谁用”,也就是读者意识。读者对于年鉴有什么要求?说到底就是要对工作有用、使用起来方便、阅读时不枯燥。我们暂且把这些定义为“管用的原则”、“省时的原则”和“悦目的原则”,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未来的改革和创新,就应当紧紧围绕这三个原则进行。

一、“管用的原则” 

管用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用性。什么是实用性?就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奉献给读者。为了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实用性,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适当调整。  

首先,优化框架和选题,要对现有的部类、栏目和条目做一次大的清理,保留那些受多数读者喜爱、欢迎的内容,淘汰那些不实用或者已经过时的内容。改变以往的“求全”心态,树立以“求精”为宗旨的编辑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面临着“减肥”问题,大161000多页的规格,近300元的售价,很难被寻常读者所接受。  

然后,要对信息部分深加工,也就是让条目内容多以综述、述评的形式出现,实现对资料的浓缩、精练和概括。为此,必须改变报刊剪辑的方式——用新闻文体表现条目内容,而且按照年鉴的规范和体例进行撰写。把提倡并加强自写或自编,当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今后的发展方向。 

最后,要大幅度增加社会生活和教科文方面的内容,重视针对各类读者的实用性资料的收录。应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如住房、医疗、就学、社会保险、再就业、环境保护等;加强文化方面的内容如电影、流行乐坛、体育等;增添对当年最具新闻性的科技发明、科技词汇的解释。

二、“省时的原则” 

为了让年鉴的编纂更加合乎工具书的体例与规范,就应当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尽可能地方便读者的查找或检索。  在撰写中,要使用年鉴文体规范语言,做到真实准确,简明扼要,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含量。坚决杜绝全文刊登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法律法规等做法,如果领导讲话或法律法规确有价值,可以收入特载和附录里,在相关条目上以“参见”链接。   

尽量不要出现内容的交叉重复,对于难以避免的交叉,可采取“见”、“详见”、“参见”三种方式加以解决。最后,要有一定比例的图表配置,让一些严肃、刻板的内容,如经济、统计数据,变得直观、活泼起来,让读者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时。

三、“悦目的原则” 

在使用年鉴这种工具书时,还要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单调、枯燥的感觉。此外,不要把年鉴当作高深学术著作,因其内容包罗万象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它必然是普及性、通俗性刊物。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将它们转化得更通俗易懂,变为绕有兴趣的话语。总之,因为政治、专业的理由而拒绝通俗性,肯定不被市场价值规律所接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探索让年鉴进入大众文化消费领域,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知识性、指南性和鉴赏性,使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