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编好年鉴照片提高年鉴价值

点击数:28972009-01-0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笔者作为一名年鉴工作者,近几年每当把一部新出版的年鉴奉送到领导者、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手中时,看到他们总是急不可耐、饶有兴趣地先翻阅年鉴中的照片,对好的照片条目,更是反复欣赏,爱不释手。与文章相比,照片条目为什么能“先声夺人”、令广大读者深深喜爱呢?原因在照片的自身价值。第一,照片反映的是形象资料,最“抓人”、感人。第二,照片是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实录”、再现,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第三,照片提供的是直观信息,读者看图知义,一目了然,节约阅读时间和精力。第四,照片反映的情况动态性强,生动活泼。一部“砖头”厚的年鉴,黑压压的文字不免给人以沉闷、枯燥感,照片则能起到美化版面,调节视觉、味觉,增强趣味性、可阅性的作用。   

正因为照片条目在年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备受读者青睐,现在不少年鉴重视照片条目的设置和开发利用,把它与文字条目相配合,作为反映年鉴内容、扩大信息量的基本形式和手段。照片条目的兴起,给年鉴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活力,也给年鉴编纂者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怎样摄制、编发好年鉴照片条目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年鉴编辑要有强烈的“照片条目”意识  

从前些年已出版的许多地方年鉴入编的照片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照片在年鉴中所占的比重太小,有的一部100多万字的年鉴,照片只有一二十幅,甚至寥寥无几。二是照片缺乏“条目感”。有的年鉴虽然刊载了不少照片,但大多数是配合专文的人物头像,或会议场面、领导合影之类,单调乏味,不成其为条目。三是有的年鉴设置的彩色照片专辑,多是厂长、经理头像加门面、产品,“广告味”甚浓,千人一面,信息含量很少。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鉴编写者还没有充分认识照片条目在年鉴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为此,年鉴编写人员必须强化照片条目意识,能动地挖掘照片条目题材,开辟照片稿源,“找米下锅”,做好照片条目的采摄、征集、编发工作。  

当然增强照片条目意识, 并不是要把年鉴办成画册。 年鉴毕竟不是画刊应以文字条目为主照片条目为辅。 编纂者要把握图 、文在年鉴中的“度”做好全书的统编调剂一般1020个文字条目配一个照片条目为宜,即23个页码有一幅照片使图文相济,相得益彰。  

二、 要把握好照片条目的立目原则和特殊要求  

照片条目和文字条目一样要严格遵守立目资料的政治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 除此之外年鉴对照片条目还有其特殊要求:  

其一,立目的资料,即拍摄对象,必须有鲜明的外貌。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新信息,虽然都是客观发生和存在的,但有的“实”,就是说形状体貌特征鲜明;有的“虚”,即没有实体感。文字条目,无论虚、实,都可以立目写作,而照片则不然。如国家调整粮食、药品、水电、石油价格,这是关系人民生活的重要信息,照片就很难反映,只适合于文字记载。再如,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把大桥飞渡的雄伟气势和桥上车水马龙的壮观景象拍成照片编入年鉴,就能使读者获得形象化的认识,这比单纯用文字记叙优胜一筹。  

其二,立目拍摄的事物,要有浓烈的环境气氛。选择环境气氛足的事件拍摄照片,借“云”画“龙”,能起到烘托主题、突出主题的作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炼钢工人战酷暑夺得历史最高产量,这个材料的环境气氛是:高温炉、钢花飞溅、工人汗水淋漓……用照相机拍摄工人奋战钢炉的同时,周围的典型气氛也收入了镜头,犹如烘云托“龙”,这就使主题——工人敬岗爱国,艰苦工作、忘我奉献的形象更加突出,条目的主题更加深化。相反,如换一个“机关干部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法》”,或“企业政工干部评聘专业职称” 的材料,拍出来的照片无非就是人头加文件、桌子板凳,显得呆板、苍白、平淡。类似这样的信息,就不宜用照片反映,而应选择文字条目的记载形式。

其三,立目拍摄的对象,一般是正在发生、进行的事件。与文字条目不同,照片条目往往不需要,也不能在事件完结之后才去立目、拍摄,而应在事件正在发生、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实录下来,事后再用文字补述完整结果。如在火灾发生时,要把消防官兵英勇灭火的场面及时抢拍下来。如果时过境迁,再去摆布、导演,“补拍”救火镜头,这就违背了年鉴条目真实准确、科学严谨的原则。年鉴作者、编辑人员要耳聪目明,腿勤手快,密切注视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不失时机地把一现即逝的精彩资料、场面拍摄到手。  

其四,立目拍摄的形象资料,要有重大存史价值。年鉴的文字条目和照片,都有传输时代信息、资治教化、保存史料的功能。笔者认为,文字侧重于今——资政,照片优长于来——存史。在选择拍摄资料时,应当把事件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掂量,注重其存史分量。愈是有存史价值的形象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愈加珍贵 。如湖南株洲市解放前是个只有一条麻石街的衰败小镇,今日已建成了高楼林立、街市繁华的大都市。有幸的是在旧城“拆危”改造的当口,年鉴作者及时赶去把即将消失的古老麻石街抢拍了下来,编入志鉴,照片不仅保留了株洲古镇的真实原貌,为我们今天进行市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还是将来寻觅株洲过去、见证株洲发展的宝贵史料。笔者认为,照片条目应选择如下资料:重要人物的活动;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会议及庆典、盛会场面;重大成果、重大发现;即将灭失的重要物体等。在年鉴中载现这些资料,留“形”百世,其珍贵价值难以估量。

三、照片条目,要着力表现事件特点和地方特色

照片,就是用形象说话,“以形传神”。一部年鉴可以配几百个照片条目,如果把数百幅内容不一的照片掺合在一起,不用看文字说明,就能“看图说话”,道出每张照片的主要内容,就说明它各具风格特色了,而不是“千人一面”。年鉴照片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物、风俗民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纪念地等,年鉴作者和编摄人员要把照相机对准各个领域,深入现场中去,调动各种摄影手法,拍摄出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事件特色、人物特色的照片。这是年鉴照片质量要求的大前提。除此以外,在拍摄技术上,还要做到角度新颖,构图巧妙,画面简洁,图像清晰,色调明快,层次丰富,主题突出。照片的画面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横幅与竖幅结合,既强调实录,又要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画龙点睛,精心编写照片的文字说明  

一幅好照片,还要有精彩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只有辅以恰到好处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文、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才能延伸照片的内涵,扩大照片的信息容量,增强照片的信息效果,充分发挥照片条目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照片条目的标题制作,要紧扣照片的内容、形态、动势,要和照片反映的主题相吻合,力求简练明快、生动形象。如一幅数百军民在抗洪抢险中用身体抵挡洪流、保护堤坝的照片,如果制成“广大军民团结一心,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标题,不免显得“笼而统之”。若改成“军民筑‘人墙’截洪护堤”,这就与照片的内容既贴切,又形象生动、具体实在。  

照片的文字说明,既不能过于简单,如“图为军民抗洪抢险” 之类的注解式说明词,又不能拉拉杂杂,拖泥带水,一般配以百字左右为宜。这就要求开门见山,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如上面列举的军民截洪护堤,应说明洪涝规模,堤坝受险程度、军民抢险时间、地点、结果等。这就能使读者对军民抗洪护堤获得完整的信息资料。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