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读图时代的挑战与年鉴编辑的应对之策

点击数:42062011-10-2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图片已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之一。年鉴编辑面对读图时代,要站在比较高的层次,全方位、科学地选择图片,在具体编辑文字时要把握文字的主题,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图片,通过图文配合,能更好地表达所要反映的主题内容,使年鉴更好地吸引读者,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读图时代;图片信息

 

现代社会在进入二十世纪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电视、网络、多媒体成了信息交流的理想界面,甚至网络技术可以制造出虚拟现实,人们只需在个人空间范围内就可顺利地完成。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现为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并且信息量的需求与流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日益变得频繁复杂,不管在家庭、饭店、办公室还是在广场、公园,人们每时每刻都要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以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使我们正处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的时期。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在不断挤占、征服甚或凌越文字,充斥耳目的视觉影像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正是大家所讲的“读图时代”!

一、信息社会中阅读习惯的改变

早在几年前,就有传媒研究人士断言:中国的纸质媒体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不仅以图片报道为主的中高端杂志和以多媒体内容见长的网站层出不穷,而且传统的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报纸和杂志也开始大量采用生动的、更富表现力的图片作为重要的新闻素材。

读图时代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那么作为年鉴人,尤其是作为年鉴编辑,应该怎么办?显而易见,我们只能主动地去适应这个潮流,并且理性地、科学地应对读图时代对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首先要对“读图时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读图时代”,可以理解为对图片的解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之一的时代。为什么会产生“读图时代”?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这是一个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活动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所左右,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在这个信息爆炸、信息过剩的社会里,海量的信息纷至沓来,我们的眼睛停留在某个事物(信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是那些需要时间与耐心去阅读的文字,已经不能快速地、有力地吸引人的眼球;而在以“眼球经济”为指挥棒的商品经济时代,谁抓住了眼球,谁就赢得了商机。以图片为标志的视觉符号,作为一种信息或作为对文字信息的印证,因其形象直观、印证现实、瞬间永恒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等优势而备受受众青睐。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以其独特的报道方式与强烈的视觉效果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读者,往往是“一图胜千言”,能达到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譬如,面对火灾、车祸、抗洪救灾、矿难营救等突发性事件,摄影报道就比任何文字来得有力。由此可见,在信息社会和读图时代,编辑人对新闻图片的重视,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年鉴在“读图时代”应如何面对

“读图时代”,除了要求编辑具备高超的新闻判断能力、清晰的图片编辑思路、相当的审美取向之外,更重要的是所依据的新闻事实,是不是具备足够的“被阅读”的价值。简而言之,编辑手中的可供读图的素材是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片之间是否具备通顺的逻辑关系。一个标准的“读图”题材,并不在于某一张图片的视觉冲击,更看重的是文字与图片、图片与图片之间的互补与渲染。为了应对读图时代的挑战,有关专家和媒体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许多方案和路径,试图把传播媒体作为一个视觉整体,在文字与图片使用及版面的设计上下工夫,达到图文并重、和谐统一、赏心悦目之目的。

这些思考与探索,要求编辑不仅在具体编辑文字时要把握文字的主题,选择与文字主题相关联图片,通过图文配合,能更好地表达所要反映的主题内容,与主题相呼应,更直观地将要表现的内容以图像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做到图片与文字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构成合理。这些年来,全国年鉴界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年鉴文稿编辑中如何处理图文关系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在形式创新、组版方法等方面做一些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

例如:《广西年鉴》,其图片在内文中表现形式多样,不拘于一张照片,有的是用一组照片来表现所要阐述的主题,如2009年卷《广西年鉴》“文化、卫生、体育”篇用一组照片共6张,内容包括:①开幕晚会;②风情东南亚晚会;③外国艺术家专场演出;④南宁五象广场歌台;⑤“欢乐南宁”中外嘉宾大联欢活动;⑥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等图片,占版面半版以上。这一组照片反映的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栏目,照片精美,内容丰富,与栏目内容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惟妙惟肖地将该栏目中“2008年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和“2008年南宁国际民歌节配套活动”等条目内容,以多视角、多方位的图片为读者展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同样,在2009年卷《广西年鉴》“经济”篇“扶贫开发”栏目中,也是一组5张的照片,内容为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组图:①⑤竣工的公路项目;②搬运广播电视发射台设施;③高空作业;④竣工的饮水工程项目——东庙水厂等一组图片,这组图片与“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告捷”条目对应,反映的是在广西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艰难以及设施建设完成后的巨大变化,图片有时间、空间上的跨度,给读者具有较强冲击力。

上述这些照片形式的变化比原来只用单一的一张照片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给人的直观刺激感更强;表现形式更丰富。在这一方面有新的探索的还有《苏州年鉴》。《苏州年鉴》在图片的选择和编排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充实条目的内容,其照片插图版面各式各样,有单独一张照片的或一组几张的照片;占的版面也很灵活,有1/2版、2/3版等多种形式,如2009年卷《苏州年鉴》“农业”篇“农村改革”栏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目,用318张(每组6张,各占2/3版)精美的照片展现了苏州各地农村的新变化,有很强的视觉感受,生动展示苏州市新农村加快了现代化建设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图片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这些年鉴图片表现形式的探索变化,表明在现在“读图时代”图片在信息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位置,年鉴的插图从原来量少,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到照片插图在篇目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以各种各样形式表现,图片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与内文相呼应,更生动形象反映在各地方、各单位在这一年度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形象。做到了“图文并重”、“文照互倚”,提高图片的使用价值,使图片成为年鉴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年鉴信息的新的展现形式。由此可见,随着图片在年鉴文稿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重要,起到与内文直观反映和相互补充的作用。但这是不是表明,年鉴可以与一般的期刊一样,图片占据比例可能无限量地或者比文字的比例更大,在有的年鉴中,年鉴被设计成类似期刊的形式,图片在全书中占比较多的部分,这类“读图”式年鉴,是否适应年鉴这样一个文体?也就是说一个新的话题开始浮出水面;“读图”有没有界限?或者说,年鉴插图是否不论任何内容都可以用,所占的比例多少都没关系?年鉴作为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基本性质是年度性、资料性、工具性,主要是以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真实记录现实,才能实现深刻反映历史、服务现实的宗旨。①所以年鉴编辑在设计版面和选择图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文与图片相呼应,确立正确的图文关系理念。如何科学处理图文关系。在以住的年鉴文稿中,总量过于重视文字而轻视图片,新闻照片在全书中,仅仅是一个点缀,照片往往只是文字的附庸。这显然是不能适应读图时代需要的。对于年鉴来说,“文”是一翼,“图”是一翼。相比起来,此前“图”这一翼显得过于小、过于弱。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通过特别强调“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多用图片、用好图片。近几年来,《福建年鉴》每年对入选照片都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做到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和组织图片,做到不仅是多用照片,同时还要用好照片。遇到重大新闻事件,遇到特别好的照片都给予足够的篇幅,起到极好的视觉效果。如2009年卷《福建年鉴》新闻图片选择中,特别突出了在2008年全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国家大事、要事中福建省政府和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抗震救灾,参与奥运、感受奥运等激动人心的时刻,表现了该年度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作为编辑在处理图文关系时,需要“科学处理图文关系”,在图文稿件的使用上要放在一个合适的比例之内。图与文的比例,应该是恰到好处。年鉴作为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地拓宽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其具有的时代特色、专业特色、年度特色、个性特色也大大地增强,②既要有信息内容,也要有图片相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永远是“内容为王”。也就是说,要办好年鉴,就要在条目内容上有所突破,用丰富而有深度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使读者能从年鉴中便捷、轻松地获取信息,这是年鉴的重要作用。我们强调图片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文字的重要性,只是图片作为文字的必要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选择照片时,我们需要的也是那些既有新闻性又有思想性,能引人关注、发人深思的照片,而不是量越大越好、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通过直观、明晰、鲜明的形象和活泼的表现力来补充条目内容。

2.提倡创新,增加图片视觉新形象,扩展图片表现形式。在读图时代,媒体视觉设计已经成为赢得竞争的一大利器,平面媒体的一个重要出路在于对视觉形象进行整体包装。作为反映经济建设中心的年鉴更要以构思新颖、构图合理、文图相配来吸引读者。将图片作为一个视觉整体深入到条目中进行总体设计与包装,是近年来年鉴界十分重视并努力探索的一个事情。在这里我们举一些有表现力的例子来说明:

《宝山年鉴》这几年来图片在其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运用了较多图片甚至于整版的图片来展现宝山区建设新成就。如2007年卷《宝山年鉴》中,刊登的随文照片近百幅,整版图片有30多码,这些图片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新气象、新成就等“宝山映像”,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震撼力;并且在其内文图片基本做到了每个类目都有随文照片,较好地满足了年鉴使用者对年鉴信息阅读全面的需求。而且其表现的手法也有创新,如在内文中图片采用对比的手法,在2007年卷《宝山年鉴》城乡建设与管理篇中“水务”栏目中,同时用上、下2张照片将“施工过程与施工后成果”对比,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前后的对比,体现了事件的发展变化,这样的随文照片成为文字内容的有效延伸,照片与条目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这也是图片的一种新表现形式。

3.图文并重,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全书的图片安排要有前瞻性、全局性。首先,根据不同篇目,探索与创新适应读图时代媒体发展需要的新机制。在年鉴中特载、专文、法规文献等第一、二次文献中,配图比例应该不要太多,这一方面主要是以原文刊登或经过整理、加工组织后摘录刊登的资料,其事件性不强,可以不要或只有一二幅照片就可;而对于独立的资料主题的条目,是突出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风貌,其图片可以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式来反映条目内容。作为年鉴编辑,要站在全书的高度选择图片,对全书图片要有通盘的考虑,不能单纯只从某个片面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全局观念。主要注重以下几点:①图片内容要全面,要涉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同时兼具新闻性和资料性,尽量选择地区内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②图片要有层次感、空间感;③反映的主题要突出,要有情趣感和视觉美感,色彩丰富多彩,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近几年来,《福建年鉴》在每年的全省年鉴编纂会议上,我们都特别强调图片的重要性,要求各单位作者尽量提供能代表本地区、本单位在该年鉴中最能体现大事、要事、新事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照片,并强调尽量不要本单位领导人和会议的照片(这些照片太多会造成领导和会议图片展),要提供有年度性、代表性、地域性的照片,尽量做到图片能与条目配合。要求作者提供照片是获取图片的一种渠道,另一渠道是通过与省级报社、画报社的优秀摄影记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根据编辑本年度本地区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需要照片,这样才能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取得全面、生动的而有质量的照片,使图片更兼具新闻性和资料性。如2009年卷《福建年鉴》,在“教育”篇中“综述”栏目中配了一张“四川汶川地震牵动邵武市师生的心,邵武实验小学举行‘情系汶川义买义卖募捐活动’”的照片,反映福建省师生与四川人民心连心,支援四川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贡献力量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八闽儿女友善友爱的奉献情怀,有较好的时代感。同样的“九市概况”篇中漳州市·漳浦县中“漳浦剪纸”条目配有一组造型优秀、工艺精湛的剪纸作品,这样选择出来的图片图文并茂,与条目信息相互补充,形象生动,既弥补了文字叙述的不足,又增加了信息含量,使读者更能理解文字所叙述的内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独到功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年鉴编辑队伍素质

年鉴编辑人员要有高素质来进行图片的组织策划。首先,编辑对摄影要有基本的理论掌握,熟悉“镜头语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能从众多的图片中挑出最具表现力、最符合年鉴要求的图片;使每张入选的图片均有较高的质量,构图、用光、色彩等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平。第二,作为年鉴编辑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能抓住年度的大事、特事,有时代感,能主动提出要求,能与各报社记者和作者保持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收集到有新闻价值的图片。第三,作为年鉴编辑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具有站在时代高度去捕捉和把握新闻的能力。如果一个编辑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就会造成对于入选图片上的局限,从而影响对图片的发现和表现。

在具体编辑年鉴图片时,编辑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如果条件可以的话年鉴内文平均30005000字可配发一张照片。图片太多,成了期刊;图片太少,没有亮点。二是照片内容与文字内容应互相照应。三是图片的说明文字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不要有遗漏,有的图注没有标注时间,或标明不完整,有的图注太简单,没有说明主题。四是照片须跟在文字之后,最好紧跟随文字走,如果排版实在排不开,可以稍后。五是照片质量要好,即主题要好,拍摄质量也要好,尤其是彩色印刷的照片,质量不好影响效果。六是全书照片文字说明应该有统一要求。

作为优秀的年鉴编辑,应该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烂熟于心,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有深刻的理解,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具有站在时代高度去捕捉和把握信息的能力。如果一名编辑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就会造成对于信息理解上的局限,从而影响对信息的发现和表现。编辑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发现信息、挖掘信息主题的能力。

年鉴编辑的眼光,往往深层次地影响着文字稿件和信息照片的取舍,从而影响着年鉴的质量。面对读图时代,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判断信息价值的大小,以及对信息主体的表现是否到位、有没有视觉冲击力的能力。因此,有经验的编辑,总会从大量的信息照片中选取那些信息价值较大,能本质地反映时代精神,能震撼人的心灵的好照片,并给这些信息照片以适当的版面和适当的位置,使之形成版面视觉上的亮点。

总之,年鉴如何应对读图时代对媒体的新要求,就要在观念的转变、机制建设、手法创新、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下大功夫。这是一些全新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潜下心来,认真研究读图时代受众的需求,充分尊重年鉴本身体例的要求,并在版面上用好照片,我们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读图时代的潮流,很好地担当起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①许家康:《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线装书局,2006

②孙关龙:《中国年鉴的现状及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载《年鉴论坛》第一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作者:福建年鉴社 郑棻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