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省级综合年鉴大事记的统计与比较研究

点击数:26862011-10-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大事记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纲挈领地反映地区年度变化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评价年鉴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15部省级综合年鉴的大事记篇幅、条目数量、选取范围等指标的统计与比较,试图对现阶段省级综合年鉴大事记的现状特点有所发现,并为改进大事记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年鉴大事记;统计;比较研究


大事记作为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记载重大自然、经济和社会活动,反映地区年度变化,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中国地方志》、《年鉴信息与研究》、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等学术期刊和网站进行的检索,鲜见建立在精确统计和比较基础上的大事记栏目相关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力图在对部分省级综合年鉴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当前大事记栏目在设置和编纂上的特点,发掘新的年鉴理论研究思路。本文的比较研究选取了15本省级(11省、2自治区、2直辖市)综合年鉴包括《北京年鉴》、《黑龙江年鉴》、《广西年鉴》、《内蒙古年鉴》、《四川年鉴》、《新疆年鉴》、《浙江年鉴》、《河北年鉴》、《湖北年鉴》、《天津年鉴》、《湖南年鉴》、《山东年鉴》、《广东年鉴》、《安徽年鉴》、《云南年鉴》。的大事记,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研究,为减小因时间跨度相异带来的数据偏差(如奥运年与非奥运年相比大事记的记录会有所偏重),特全部选取2008年卷年鉴作为样本。

1.大事记设置位置。在省级综合年鉴中,大事记通常作为单独栏目列出,且通常置于“特载”、“专文”后,“概况”和其他栏目前,位于全书的前列。在15部省级年鉴中,有11部基本采用这种设置位置,占总数量的733%;而有4部年鉴则将大事记置于全书靠后位置,正文内容后,索引前(具体位置1部设于“附录”中,另3部单设)。大事记通常是读者最关心的项目,将其置于全书前,特别是正文前具有抓住读者目光,率先满足读者需求的特殊作用,因此多数年鉴均采用这种位置设置。而大事记后置,特别是置于附录中,会对读者查阅和检索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是否应当采用这种方式值得商榷。

2.大事记记述体例。从统计结果看,15部年鉴大事记体例均为按时间顺序记述,一事一条,纵向排列;在具体事例中,均记述时间、人物,经过、结果等要素。可以说,经过数年的发展与实践,大事记的记述形式和体例已经逐渐趋于一致。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体为辅的记述格式,能够充分满足时间表述清晰、记录完备、阅读便利、容易浏览的特点。

但是,这种记述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不采用分门别类按照事件属性排列的结构,缺乏分类清晰度,发生在不同领域、性质不同的事件无法得到有效区别,容易带给特定检索目的的查阅造成困难。

3.收录条目数量和篇幅。在15部年鉴中,条目数量差别很大。由于省份所辖区域面积的大小及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均存在差异,这种数量差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鉴于大事记“记录大事、要事”、“年度特色”和“简要记述”等要求,过分庞大的篇幅与条目设置反映了不少年鉴在大事记编纂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条目数量看,样本中条目最少的只有42条,而最多的达到829条,这样大的差异表现了在大事记编纂和选取标准方面各年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从总体统计看,条目数量在100条以下的1部,占67%100~200条的2部,占133%200~300条的6部,占40%300~500条的3部,占20%500条以上的3部,占20%

从大事记总字数来看,10000字以下的有4部,占267%1000020000字的有4部,占267%2000030000字的有4部,占267%30000字以上的有3部,占199%

尽管大事记选取标准存在差异,但综合来看,大事记的选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记录“大事”、“要事”,秉承“去粗取精”的挑选方法,从这个原则来看,一年记录多达800条以上的“大事”有悖于大事记的基本选取标准。鉴于当前各省级年鉴多具“官方身份”的现实,这些“水分”多数来源于各种会议、领导考察调研以及政府视角下的“政事”,有关此类大事是否应当全部或部分列入大事记,理论界尚存争议,但毫无疑问,控制有名无实,有时间、地点、人物要素却缺乏结论、实质成果的会议和调研类条目的入选数量对于精简大事记篇幅,提高其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从条目数量与字数的对比来看,即使条目数量相似,字数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样本中2部年鉴条目数相似,分别为248条和259条,但字数却分别为10400字和23710字,相差超过一倍,这说明除去选取标准外,我国省级综合年鉴的大事记撰写标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一条目,类似事件,却存在着字数控制、要素详略、数字列举等方面的不同,有待形成必要的共识。

4.收录条目分类和范围。大事记编写的核心与突出难点主要在于收录的范围和标准。鉴于各年鉴在编辑大事记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很难按照具体事项对条目进行统计和分类。因此,本文分析时采取按照事件属性划为自然、社会两大类,其中社会类再细分的分类方法。除自然类外,社会类分为:

1)政治类,包括政治领域相关事件,如建制政区变动,重要机构与成员变迁,政治活动和相关会议召开,法律与制度相关变化等;

2)经济类,包括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关事件,如重要项目兴建与投入使用,农林牧副渔类的发展成果,经济会议和交流活动开展,企业活动和交流等;

3)教科文卫体类,包括科技研究成果技术革新,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卫生和保健成果,古迹文物发现、破坏、保护,重大体育竞赛与成绩等。

此外,鉴于多数年鉴大事记收录的特点,还特别在统计类别中加入;

4)外事类,包括重大外事活动和涉外事件;

5)领导考察、座谈、调研类,包括各种调研、视察、考察活动等。

以上分类,基本能够囊括绝大多数的收录大事,而统计得出的数字也可以更为详尽地分析和比较当前省级综合年鉴大事记编写的特点和问题。

经过统计,条目总数量为5035条,其中自然类总数量:56条,占总数的11%,其中最多收录条数9条,最少收录条数0条;社会政治类总数量:1274条,占总数的25%,其中最多收录条数212条,最少收录条数12条;社会经济类总数量:1034条,占总数的205%,其中最多收录条数1574条,最少收录条数11条;教科文卫体类总数量:1517条,占总数的301%,其中最多收录条数209条,最少收录条数12条;外事类总数量:601条,占总数的119%,其中最多收录条数212条,最少收录条数1条;领导考察类总数量:553条,占总数的111%,其中最多收录条数127条,最少收录条数0条。

从统计结果看,目前省级年鉴条目收录的特点大致归纳如下:

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年鉴编纂水平的提高,过去大事记编纂中重政治,轻经济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纠正。从总数量看,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类条目所占比重(不包括领导考察类)几乎相同,如果再比较教科文卫体等项目统计,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全面而平等的反映。

2)自然类入选数目偏少。由于年鉴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相对自然地理变化时间而言较为短暂,因此记录自然类条目较少是必然现象。但有关自然灾害和奇异自然现象等的条目数量相对总条目数所占比例过小,如果适当增加此类条目,既可作为历史地情的年度性回溯资料,也可为年鉴的地区概况栏目和地方志资料的收集作出补充。

3)领导考察类条目数量仍然偏多,从所占比例看,领导考察类条目数量仍然占到了总数量的10%以上,大事记中记述的应当是具有新发生、突发性和具有重大影响特点的事件,具有发展变化性和唯一性、特殊性等属性,而一些领导考察、座谈和调研活动作为日常行政工作和行政行为的延续,选用时应谨慎筛选,去粗取精,数量不宜过多。此外,还有一些年鉴采取了单独列出重要领导考察栏目的做法,其优缺点值得理论界讨论和研究。《新疆年鉴》在“概况”中单独开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疆考察”栏目,与大事记并列。

4)同属省级综合年鉴,与前文讨论条目数量和字数时阐述问题一致——各年鉴在内容选取范围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仍然缺乏相对统一的认知。例如,在条目总数大致相等的3本省级年鉴中,领导考察条目数量分别为7条,21条,42条,差距很大,这说明大事记的选取标准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共识。

5.负面信息的反映。客观性与公正性也是大事记收录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诸如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案件与事故等负面信息的数量和所占百分比,是大事记选取标准客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从选取信息数量看,15部年鉴中的负面信息总数为89条,占总条目数量的18%,所占比例较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与大规模事故死伤等负面事件的数量正在慢慢减少,但不能就此断定负面事件会逐渐消失。近年来,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公共事件、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等新生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造成的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形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必须客观地反映到大事记中。从目前条目数量所占比例和数量来看,负面信息的选取和把握仍需要做到更加透明和规范。

6.大事记的创新与补充。大事记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省级综合年鉴的必设栏目,除此之外,很多省级综合年鉴还对大事记进行了创新和补充。在15部年鉴中,有4部年鉴在大事记栏目中开辟了新的补充性内容,如《山东年鉴》加入了“年度山东省10大新闻”,《广东年鉴》加入了“年度热门词语”,《云南年鉴》加入了“年度10件大事”,《安徽年鉴》补充了“年度国内外十大新闻、十大科技进展、十大基础研究”等。这些创新反映了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工作者正在不断创新中解放思想,求得进步。如前文所述,与国外年鉴大事记分别设置门类,再按时间纵向记述的体例相比较,国内年鉴大事记存在着查阅不便(特别是当读者就某一特定类别进行查询时)、信息量小、信息细化处理相对简单的缺点。因此,对大事进行再加工,细化检索项,二次处理信息并增加补充性内容,对于提高国内年鉴的实用性,增加读者群、增强服务性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但是,这种补充栏目、增添信息的作法也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现时各年鉴迫切需要“瘦身”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好增加信息和减少篇幅的平衡;二是这些经过二次处理后的信息,如何保持其客观、权威和准确性。这也是大事记创新时需要着重解决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统计部分省级综合年鉴大事记设置位置、记述体例、收录条目数量和篇幅、收录条目分类和范围、负面信息反映、大事记创新与补充等6方面数据,简要分析其中的差异与特点,当前省级综合年鉴大事记的编写、收录范围、创新与补充等依然存在着提高与改进的空间,而在编写标准和撰写要求等方面则需要国内年鉴学人不断探索和讨论,以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与共识,共同提高大事记编纂水平和质量。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