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论行业年鉴中综合情况的应用

点击数:280272013-11-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年鉴中综合情况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在写作方面的差异,并选取15种行业年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行业年鉴在综合情况的应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尝试对行业年鉴中综合情况的理想比重和写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行业年鉴;综合条目


行业年鉴又被称为专业年鉴,是我国年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行业年鉴的定义是“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或行业协会、学会、团体等主办的年鉴”,对其功能的表述是“这些年鉴多由政府部门主管并为本行业服务,其功能与综合性年鉴基本相同①。”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都出版了自己的年鉴,据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资料,我国的行业年鉴共有300多种②。本文选取部分以“中国”冠名的行业年鉴进行分析,结合《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编制工作实际,探讨行业年鉴如何在符合年鉴体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使用综合情况,最终达到充分体现行业特色的目的。

一、什么是综合情况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先生指出,以具体作用为标准,年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综合情况,二是动态信息,三是附属资料,四是检索系统③。这种分类方法是目前我国年鉴界广泛采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这种方法,年鉴中综述、概况、概述等内容属于综合情况。

综合情况是对某方面年度情况的一个总体介绍,可以使读者更为便捷地了解年鉴所反映领域的总体情况,对整本年鉴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本年鉴中综合情况的理想比重是多少?许家康先生曾对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30种年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年鉴中综合情况所占的比重基本维持在7%左右,他认为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④。不过,相对于综合年鉴来说,不同的行业年鉴在结构、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而综合情况的理想比重应当围绕7%的均值有一定的浮动,笔者认为,对于行业年鉴来说,综合情况的比重维持在5%9%之间即可。

年鉴中的综合情况基本以综述和概况、概述的形式出现。在《GB/T4894-2009信息与文献术语》国家标准中,综述被界定为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学意义上的综述是指某一时间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专题性强,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概况和概述目前没有见诸标准或重要文献的定义。

在《辞海》中,综述被解释为“综合叙述”,而综合是指“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个释义所强调的正与综述在文献学方面的定义相一致——综述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通过分析揭示某个专题的规律。在《辞海》中,概况被解释为“大概的情况”,“大概”指“不很精确的估计”;概述被解释为“大略地叙述”,大略的意思是“概要”,即“重要内容的大概”。由此可见,概况与概述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其侧重点都在于大概地叙述重要内容,并不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基本可以视作同一类型。而综述的侧重点则在于分析归纳,并揭示规律,与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在年鉴的编写中,应当区别对待综述和概况、概述。写作综述时应在总体叙述年度情况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并结合研究资料对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写作概况(概述)时只要归纳、提炼出年度概要情况即可。结合我国年鉴的实际情况,多数年鉴中概况和概述是通用的,在内容、结构和放置位置没有区别;而综述与二者虽然在放置位置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在内容和结构上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由此可见,多数年鉴工作者已经能够应用综合情况来反映行业特色,并认识到了综述和概况(概述)的差别,但对其特点尚未能完全掌握。

二、部分行业年鉴中综合情况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对我国行业年鉴中综合情况的使用有一个较为明晰的了解,笔者选取《中国经济年鉴》等15种行业年鉴,对其2011年卷综合情况所占的比重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年鉴的选取标准如下:

1.以“中国”命名;

2.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办或主管;

3.连续出版超过15卷;

4.获得一次及以上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或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年鉴类奖项。

经统计,15种年鉴均设有综合情况,其中,综合情况占总字数的比重在5%以下的有7种,比例为46.66%;综合情况比重在5%9%之间的有3种,比例为20%;综合情况比重在9%以上的有5种,比例为33.34%。具体情况如下图:


1综合情况的比重

可知,绝大多数行业年鉴已经意识到综合情况的重要性并在年鉴中加以运用,但综合情况能够达到理想比重的还比较少。此外,15种年鉴中,综合情况以综述形式出现的有3种,比例为20%;以概况(概述)形式出现的有6种,比例为40%;综述和概况(概述)都有的6种,比例为40%。可参看下图:

 

2综合情况的表现形式

可知,行业年鉴中综合情况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超过半数的年鉴只用到了其中一个类型,可推测其对于综述和概况(概述)的差别及其各自的特点认识不够深入,尚不能综合运用。具体到设综述的9种年鉴,综述的内容符合定义,有分析有归纳,能反映出这一专题发展趋势的有4种;在同时应用综述和概况(概述)的6种年鉴中,综述和概况(概述)在写法和放置位置上均有所差别的仅1种。可以说,对于综述和概况(概述)的区别及特点,多数年鉴尚没有完全掌握。

此外,从15种年鉴中综合情况的具体内容和设置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少数年鉴未将综合情况设为固定内容。个别并未将综合情况设置为固定内容,存在有则收录,无则不收的现象。这部分年鉴相连的几卷中概况(概述)出现的位置都不相同,且在目录或索引中也没有体现,可以推测其并未将综合情况设置为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处理方法使综合情况的有无和多少基本依靠供稿单位自行掌握,对于完善年鉴的框架结构,合理分配年鉴各部分比例是非常不利的。

2.有效信息含量偏低。部分年鉴的综合情况仅表达了该项工作进展良好的意思,并无事实或数字作为佐证,有效信息含量偏少。以某年鉴为例,该年鉴的概述全文为“2011年,全国××系统各级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工作,履行部门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内部建设,推进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概述无论把主语换成哪个行业都行得通,既没有体现行业特色,又没有反映年度情况,有效信息含量为0。作为行业总体情况或某项业务年度进展情况的总体反映,综合情况应当包含能体现该行业年度发展情况的数字以及对该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特别是综述,更应该对该行业或某项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同比、环比情况有所涉及,但15种年鉴中,有将近一半年鉴的综合情况充满了“进展顺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之类的空话、套话,从中根本无法看出该项工作的确切情形。

3.综合情况的比重不太合理。一是达到5%9%理想范围的仅有3种,比例偏低;二是存在过高和过低两种情形。有3种年鉴综合情况的比重在3%以下,最低的1种比重仅为0.65%;有4种年鉴综合情况的比重在12%以上,最高的1种比重达到了19.68%。综合情况的比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合理的。比重过低很难清晰地反映全貌,这些年鉴的综述或概况(概述)只是短短百字甚至几十字,仅简单列举了几个数字,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发挥不了综合情况应有的作用。比重过高则难免与各分项内容过多重复。按照年鉴界的共识,综合情况与分项记述的重复率只要不超过总篇幅的5%即为合理,但若综合情况已经占去了将近20%的篇幅,要想控制重复率就比较困难。

以上结论虽然是针对这15种年鉴得出的,但这些年鉴创刊早、连续出版时间长,在我国行业年鉴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行业年鉴的情况。可以说,这15种行业年鉴在综合情况的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行业年鉴中都存在。

三、怎么写综合情况

写好综合情况对于一本年鉴来说意义重大。几年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一直坚持学习业界先进理论,不断完善框架结构,在综合情况的处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合同行业其他年鉴的情况,笔者以为,写好综合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综合情况设置为框架的固定组成部分。综合情况是年鉴的重要内容,也是年鉴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框架中予以体现。在设计年鉴的框架时,应考虑需要在哪些篇目中加入综合情况,并以综述、概况(概述)等形式落实在框架中,同时对供稿单位提出明确要求。此外,目录和索引等检索系统也应体现综合情况。综合情况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使读者不需阅读各分项就能掌握某项工作的年度总体情况,如果无法通过检索系统直接找到综合情况,而是需要到厚厚的书本中一一搜寻,那么综合情况在便捷、全面这方面的意义就会减弱不少。

2.提高有效信息含量。撰写综述时,只要严格按照定义,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加入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能确保有效信息的含量。概况(概述)的篇幅不宜过长,但决不能因此降低有效信息的含量,更不能以套话充数。对于行业年鉴来说,如果是某项业务的概况(概述),那么应包括该业务年内进展、收效、同比或环比情况以及重要事件等。如果是某区域的概况(概述),则应包含该区域内该行业年度产值、服务总值、从业人员或行业单位数量等重要数字,以及机构建设、重大事件等主要情况。概况(概述)应为读者提供相当数量的有效信息,使读者迅速掌握行业内某个领域的总体情况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此外,概况(概述)的篇幅应结合后续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以避免与各分项内容过多重复。

3.中央级的行业年鉴应重视综述写作。对于中央级的行业年鉴来说,综述应当是不可缺少的。首先综述是在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该行业整体情况的综合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其次,仅有概况(概述)而没有综述,读者掌握的只是该行业某一区域或某项业务的总体情况,缺乏综合梳理,有“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之憾。《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自2012年卷起设综述一级目,并分为体制机制建设等9个模块分层次进行叙述,也对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和判断,获得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可。

4.对综述和概况(概述)进行合理布局。行业年鉴的篇目设计,大多会考虑行政级别和业务类别。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为例,该年鉴从国家、省和行业单位三个层面来反映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同时按照业务类型进行纵向划分。多数中央级的行业年鉴都采取了这种层次结构。针对这种结构,结合综述与概况(概述)各自的特点,可考虑单独设综述一级目,或在国家级层面设置综述,一来可从地位上突出综述的重要性,引起读者注意;二来可从宏观上把握该行业全年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建立整体印象。同时,在各主要业务类型和各省工作之前设置概况(概述),概要介绍该项(省)工作年度主要进展、主要成绩等,便于读者快速掌握主要情况。这种布局充分利用了综述和概况(概述)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行业状况。

年鉴的设计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目前,多数行业年鉴都已认识到综合情况对年鉴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也产生了不少理论成果。在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年鉴工作者对于综合情况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久的将来,综合情况的运用会更加合理,我国的行业年鉴也一定会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① 刘慧、邵权熙:《年鉴的类型》,《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线装书局,2009

② 张衍辉、邵权熙:《行业年鉴及其发展》,《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线装书局,2009

③ 许家康:《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线装书局,2006

④ 许家康:《地方年鉴框架设计的几个问题》,《许家康集》,线装书局,2011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