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关于《扬州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工作的一些思考

点击数:286322013-11-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地方综合性年鉴中经济类类目的编纂工作颇费周章。本文从设计编排、资料收集、条目编写等方面介绍了《扬州年鉴》对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地方综合年鉴;经济类目;条目编写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任务的资料性工具书。在眼下这个重视经济发展、读者眼球习惯被GDP等数据吸引的年代,地方综合性年鉴中哪一部分最受人重视、最有资料价值和现实意义?无疑经济类类目是其中一个。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最突出、最显而易见的部分。但对于年鉴编纂业务人员来说,哪一类目的组稿难度最大、编辑工作最艰巨?答案也无疑是经济类类目。曾经就有人提问:“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比重的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资料提供的较少,有的方面根本就没有。年鉴中没有这部分资料信息,它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又怎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呢?”诚然,实用性和现实需要是年鉴编纂工作的风向标。而事实上,地方城市年鉴中经济类类目编纂的困难情况,已经影响其使用价值,从而也制约了年鉴自身质量的提高。

从历史沿革上看,我们国家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政府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而来。在这个过程之中,地方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的探索,微观管理职能逐步让位于宏观管理职能,其中尤以经济职能部门的管辖范围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为最。随着政府在具体经济事务上的逐步淡出,行政手段对经济调控的频次逐渐减少、力度逐步弱化,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与之相对应的,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所需的资料也经历着一个由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全权负责提供,到逐渐捉襟见肘甚至在某些领域无能为力的过程。而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年鉴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为读者及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料,包括领导决策、学者研究、普通读者释疑解惑所需要的资料”。更多的读者会去关心数据、关心实实在在的东西。年鉴不是趣味读物,可读性的强弱几乎依赖于其资料的实用价值。许家康先生在《年鉴的实用性、读者定位及创新方向》一文中提及他在利用《广西年鉴》做研究时,“翻了最近10年的《广西年鉴》,结果越翻越觉得自己的年鉴不实用,用处不很大。因为有些情况和数据多数年份有,个别年份没有,断了档,就无法制表;而有些情况年鉴里根本就没有,比如股份制企业的情况就没有。所以今年我下决心对栏目作了很大的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实年鉴的内容。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产生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但连这样一些基本情况和经济指标数据都没有收集,或者是残缺不全,确实跟不上时代。因此,年鉴的实用性问题确实到了非强调不可的时候了。”这样的情况绝不是哪一家年鉴面临的个案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扬州年鉴》自2007年以来,愈发重视经济类类目的编纂工作,经过几年来的摸索,整理出了一些自认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不敢敝帚自珍,现整理成文以作交流探讨之用,请年鉴界的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1.我们对经济类类目内容作出的要求是:完整、翔实、有价值,即点、线、面俱全。

1)面。即一段有宏观性、概括性、前瞻性的情况综述,以便将全市各经济部门或具体行业、产业内全年的经营发展状况、改革举措、战略部署等,系统、科学地简要反映。读者藉此可对该经济部门或具体行业、产业年度内的业务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扬州年鉴(2011)》工业类目中,全篇有专设的综述栏目,各具体产业的栏目中亦有“概述”条目做提纲挈领之用。

2)线。即经济工作中具体某一工作领域的年度情况记述;同时也指时间上的传承关系,即历年年鉴内容之间同类事物的纵向比较。前者如《扬州年鉴(2011)》工业类目综述栏目中“民营企业服务管理”、“节能减排”等,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某一领域的管理活动为主要记述对象;后者如同在该栏目的“工业投资”、“重点企业”等条目,注重与上年度的传承和对比。

3)点。即某一领域的具体做法、措施,或某一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具体经营、发展情况等。面与线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条目,而点则是我们所说的专题性条目。本部门、本行业内的年度大事、新事、要事和有纵向比较价值的事,以及部门、行业内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被我们作为专题性条目的主要记载对象。该类条目的编写既注重内容的新颖,以体现行业(产业)特色和年度特色,使年鉴内容生动活泼、常读常新;同时也兼顾纵向比较需要的相对稳定性,以及资料的现实价值和存史价值。

2.编纂经济类类目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首先是设计编排。以《扬州年鉴(2011)》工业类目为例。在该类目的框架设计阶段,我们即从信息来源的角度出发考虑,根据扬州市委、市政府在工业经济上的重点关注度,将之划分为综述、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船舶制造业、机电装备产业、“三新”产业、工艺美术工业、电力工业等栏目。其中,石油化工、车船制造、机电装备为扬州市三大主导产业,“三新”产业和工艺美术工业为扬州地域特色产业(行业),这样的分类既体现了年鉴作为官书对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响应和支持,也为组稿、收集资料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时,也覆盖了工业部门的各个主要方面,做到了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在确定分类之后,我们即把各分目所需条目数量、篇幅大致拟定。主要包括拟定条目名称和点、线、面三类条目在栏目中所占的比例等。这样做同样是为下一步工作收集资料提供便利,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2)收集资料。经济类类目组稿之困难如前所述,这里不再赘述。在《扬州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工程中,被动组稿工作被大量压缩,被动等待稿件已基本被主动收集资料所取代。近年来《扬州年鉴》工业、商贸服务业等类目的资料主要来源有二:宏观信息到统计局、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搜集;微观信息,如行业内大事、新事、要事,以及具体企业情况除主管部门提供外从互联网、报纸等媒体搜集。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经验,统计部门能为年鉴编纂工作提供大量有效、权威的分类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作为编写综述和分目概述的原始素材,既保障了年鉴资料的存史价值,亦能增强年鉴的实用价值。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从统计部门直接获取数据信息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即避免了某些主管部门供稿时把全社会该行业完成的产销利税等情况偷换成条条管理的“系统内”单位的产销利税等情况,以及部分行业协会把会员单位的情况合计起来当作全行业的综合统计供稿,进而由此造成年鉴资料信息以偏概全,资料失真。如《扬州年鉴(2007)》中,石油工业所载内容仅为江苏油田一家企业,化纤工业则仅为仪征化纤一家企业;从2008年开始,经过调整的“石油化工产业”栏目的概述条目为: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沿江化工产业带中部,东承上海化学工业区,西接南京化学工业园,境内有江苏油田、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过江门站等,上下游产业配套优势明显。2007年,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400家,不仅有仪征化纤、江苏油田等6家部省属企业,还有美国尤尼发、阿莫科,日本东丽,台湾大连化工和中化国际、扬农化工、联环药业等一批境内外知名化工企业,以乙烯、丙烯、芳烃、氯碱等为龙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主要产品有十几大类300多个品种。

2007年,扬州市石油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1.73亿元,比上年增加21.1%;占全市比重22.1%,比上年下降2.7%。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业完成2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化学纤维制造业完成195.41亿元,比上年增长7%;橡胶制品业完成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塑料制品业完成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1%;石油开采业完成6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该概述条目较往年显然有了本质区别,真正反映了全市石油化工产业的年度经营发展情况。凡条目中所涉及之数字,均系统计部门提供,既确保了内容的权威可靠,也避免了以偏概全的讹误。

此外,《扬州年鉴》中收录的一些关于行业龙头企业的条目,其综合信息往往来源于企业自身网站或本市权威新闻媒体如《扬州日报》等,但凡涉及企业的产销利税具体情况的,也均以统计部门公布之数据为收录标准。这同样也是出于对年鉴“官书”这一特性的考虑。年鉴条目的资料价值正在于其真实性与权威性。真实来自权威,权威因其真实。

3)条目编写。关于年鉴条目的编写,年鉴界的专家学者撰文良多,这里亦不赘述,仅就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条目名称,除一些特色性条目的名称强调能做到吸引读者外,其他条目均要求做到“概括性高”即可,以平实为主;条目内容,重点强调格式简化和内容简约,这主要体现在收录的一些工商企业条目的编写上。

《扬州年鉴》所收录行业内重点企业,意在佐证行业发展情况,以点见面,收管窥之效,同时也要避免成为企业的宣传阵地。故此,企业条目一般采用“三段论”:企业简介+年度新事要事+年度产销业绩。这样言简意赅,不累篇幅,杜绝了某些年鉴中企业条目成为企业历年荣誉簿的现象;同时,三段论的结构也便利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年度间同一企业的纵向比较。

条目编写均由责任编辑在所搜集资料基础上独立完成。许家康先生曾撰文指出,年鉴条目的编写要“尽可能详细地占有材料,据实而录”。以近年来的《扬州年鉴》工业篇为例,“机电装备产业”栏目中收录的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是扬州市首家产值破100亿元的工业企业,其商标“宝胜”作为国家级产业“名片”,在国内同行业中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属《扬州年鉴》收录对象。鉴于其不愿意主动向年鉴部门提供稿件,负责该类目的责任编辑每年从该企业网站和地方主流媒体搜集的该企业年度资料通常达万字之多,不可不谓“尽可能详细地占有材料”。

谈及收集资料众多,还必须提及年鉴内容收录标准的问题。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检索手段、检索工具的极大丰富,几乎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出所需要的一切可公开的数据、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鉴信息价值的消亡。相反地,网络引擎所提供之信息的凌乱、重复、未置可否等缺陷更反衬出年鉴所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甚至很多的网络信息本身亦来源于年鉴:例如百度百科“扬州”词条中,很多即采用了我们《扬州年鉴》中的内容,并逐年随年鉴更新。年鉴编辑们很多时候就是要做繁芜信息的梳理者,而梳理则必须强调标准。

《扬州年鉴》内容的收录标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哪些独立主题的内容可以作为条目收录?如工业、商贸服务业中收录的企业条目,必须是在本行业做出突出成绩(视产销利税情况综合而定)的,或是在行业内取得重大突破(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等)的。二是条目中收录哪些内容?这一点的要求更为细化,对年鉴编辑个人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不做专家做博士”算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仍以上文谈到的宝胜集团为例,在万余字的资料中删减出数百字的年鉴条目,这寥寥数百字中还要包括企业年度产销利税情况的简介,这就要求年鉴编辑们必须掌握诸如哪些专利、技术标准,哪些荣誉、成就是在该行业内是有地位、有意义的,于年鉴是有记载价值的。这些标准的掌握对于年鉴编辑而言,完全在于其责任心和工作中的日积月累。

4)除了点线面俱到的文字条目之外,《扬州年鉴》还采用了其他手段来丰富经济类类目的信息含量,如制作表格等。表格作为经过二次加工的文献,有篇幅小信息量大的显著优点,尤其是在经济类类目中,或分行业、或分地区、或分企业的各种表格,对研究经济事物发展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3.《扬州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2012年,我们继续探索经济类类目编纂的方式方法,旧有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曝露出来,其中最致命的是对统计部门官方资料的高程度依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在《扬州年鉴》收录范围之列的行业龙头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布有其特殊要求,比较突出的是上市公司上年度经营情况的年报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并公开发布,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而其发布时间的滞后(一般在次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则与年鉴编纂出版的时间要求发生冲突,这可以视作新经济形势下《扬州年鉴》编纂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新问题。

而即便是未上市的企业,出于同行业之间竞争等因素的考虑,也把自己的某些经营情况视作商业机密保密而不愿意公开对外;政府主管部门亦出于对企业自身意愿的尊重,不愿提供相关信息;甚至是统计部门也根据新出台的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透露企业的具体产销利税情况、甚至是行业内企业的比较情况。

为了适应情况的变化,我们作出新调整主要有:首先是在前期设计编排阶段,调控类目内部、栏目内部的条目比例,不仅是通过偏重具体企业这一个体来体现行业发展状况,篇幅上更多的向政府调控的宏观行政手段、鼓励扶持政策措施上作倾斜,以期更全面、周详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与企业这两大主体互动发展的情况。对于具体企业方面而言,我们与企业自身及经贸主管部门取得沟通,确定产值、企业所属地区等若干可公开之数据,仍旧在年鉴中予以收录;对于涉及敏感数据信息的,请统计部门按产销利税情况将各重点行业企业作出排名,仍制做成表格,但不涉及具体数字,作为年鉴所用资料加以收录。

年鉴编纂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以套用,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工作方式方法。当然,这一切都要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感召之下,本着对年鉴事业的热爱去进行。《扬州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尤其是针对经济类类目,我们的编辑努力去做到“想读者所想”,尽可能地拓展年鉴的信息含量,以期为使用者提供实用性强的工具书。从这几年读者的反馈来看,对经济类类目内容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在2011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年鉴创新类目评选中,《扬州年鉴》工业篇获得了一等奖(最高奖项),这也是业内领导和同行对《扬州年鉴》经济类类目编纂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当然,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工作中仍有疏漏的地方,希望获得专家、同仁的指点。


参考文献:

① 李晓旭:《增强年鉴的实用性》,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第2期。

② 许家康:《年鉴的实用性、读者定位及创新方向》,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3年第1期。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