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编辑工作探索

与时俱进常编常新
——《临安年鉴》不断取得进步

点击数:294032013-11-30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内容提要:本文从年鉴起步、条目编写、框架调整、理论研究、常编常新等方面,论述了《临安年鉴》自1990年创办以来23年期间不断取得进步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特色;常编常新


随着《临安年鉴(2012)》的顺利出版,《临安年鉴》走过了23年的风风雨雨,23卷《临安年鉴》忠实地记录了临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巨大成就,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有益的资政和真真切切的服务,也为先后开展的第一轮和第二轮修志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料,得到当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临安年鉴》成长的23年中,我伴随她走过了整整19年,度过了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青春年华,倾注了我对年鉴事业发展的深深挚爱和满腔心血。《临安年鉴》编纂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在艰难曲折中逐步走向成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临安年鉴》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一等奖,2012年又荣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回眸走过的历程,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心中虽有一些无法言语的辛酸,但更有许多藉以自慰的喜悦和自信。

1.起步于年鉴“方志化”。临安第一轮修志下限定于1988年,为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990年,临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临安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1992年《临安县志》出版后,《临安年鉴》编纂工作转由县志办公室负责。19949月,我从教育系统调入县志办公室,当年参与《临安年鉴(1994)》的校对工作。当时,年鉴编撰深受修志的影响,年鉴编撰人员基本上按志稿模式编撰,依样画葫芦。因此,年鉴编纂思路比较僵化,是一种典型的“方志化”年鉴,具体表现为:条目标题词组化,条目内容切块化,条目语言主观化,很少有单一性条目,呆板、枯燥、乏味,缺乏新颖性和可读性,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年之久。

2.对年鉴条目体的理解与实践。199410月,我参加人民大学组织的培训,学习地方志和年鉴编纂理论及有关知识。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在北京的新华书店专门买了一本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编著的《年鉴学概论》一书,如获至宝。通过培训和学习,对年鉴条目体的语言、条目的分类等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1995年,我首次参与年鉴编辑,边编边学,独立思考,学以致用,还专门开设年鉴编撰讲座,把学到的知识与年鉴撰稿人分享。在编好综合性条目“概况”的同时,指导年鉴撰稿人花力气挖掘单一性条目,进行反复修改加工,条目撰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临安年鉴》的编撰思路和文风有了明显改观。当年,我撰写的首篇论文——《论年鉴条目标题》入选并参加第五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后发表于《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年第4期。在以后的编撰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提高对年鉴条目分类、条目标题、条目要素、条目信息挖掘、编撰规范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年鉴的条目编撰质量。2009年,《临安年鉴》获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条目编写”一等奖。

3.不断调整年鉴框架结构。年鉴框架结构是全书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设计或调整年鉴框架结构很重要,是编好年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框架结构的调整必须与时俱进,随时而变。1996年,拆并有关栏目,适当调整框架结构,并为响应年鉴界关于“年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倡议,增设“生活百科”栏目,给《临安年鉴》注入了新意和活力。是年,撰写《也谈年鉴框架设计》一文,该文入选并参加第六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1997年始,增设“专辑”栏目,围绕当地中心工作进行“特事特编”, 编辑“6·30特大洪灾”、“高原赤子陈金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3个专辑,得到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此,撰写《“特事特编”能有效增强年鉴特色》一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年鉴信息与研究》1998年第4期。随后,“特事特编”的做法成为《临安年鉴》的一大特色。2012年,编辑“重要信息发布”和“青山湖科技城”2个专辑,“重要信息发布”专辑是年鉴编辑部综合重要年度信息资料编成的,其作用和效果都比较好;另一个专辑是“青山湖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是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浙江省抓科技创新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一个示范点,因此编好这个专辑就是《临安年鉴》很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具体表现。2001年,把“工业经济”栏目提至“农业”栏目之前,以突出“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对年鉴框架结构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工业经济”回复到第一产业之后,按国民经济分类先后顺序排列。1998年,把“政治”部类调至“经济”部类之后,以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时代发展步伐合拍。2013年再次调整,把“政治”部类置于“经济”部类之前,以合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习惯排序,并对市四套班子的年鉴材料撰写思路进行改革。2010年,撰写《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刊于《年鉴论坛》(第二辑)。2012年,该文获第六届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比一等奖。

4.方志出版社出版后的进步。《临安年鉴》23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是在不断反复或否定中前行的,就年鉴出版而言,也是如此。1990年,创刊号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19911996年,随第一轮修志出版渠道,改由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7年改由杭州出版社出版。1998年未公开出版,为内部刊物。1999年,改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02004年,又未公开出版。2005年至今,一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方志出版社出版期间是《临安年鉴》发展较为顺畅、进步较快的时期,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之前的那些出版社只收书号钱,基本不予审稿和校稿,与内部编印相差无几,以致于年鉴框架结构、收录内容、编撰规范、排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方志出版社出版时期,情况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方志出版社的审稿制度是比较规范的,审校态度是比较认真的。通过方志出版社专家的审校,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编撰规范、排版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大加强了年鉴编撰规范,二是有效提高了对政治表述和保密问题的认识,三是有效减少了差错率,四是帮助调整框架设计中出现的明显问题,五是逐步克服排版中出现的明显问题(如:单字不成行、留白等),六是完善地图、英文目录、索引等必备内容,七是完善封面和扉页设计要素,八是规范版权页、编辑说明、编委和编辑部人员名单先后顺序,等等。

《临安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临安年鉴(2011)》获第六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特等奖。

5.评奖之后的提高。年鉴评奖是一块试金石,勇于参评就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知不足而后能进步。《临安年鉴(1997)》获第二届全国地方志年鉴评比二等奖,并获浙江省年鉴评比二等奖;《临安年鉴(2004)》获中国地方志首届年鉴评比“版式装帧印刷”特等奖;《临安年鉴(2005)》获第二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三等奖,等等。通过这些评奖,我们看到了差距,《临安年鉴》在不少方面还需要改进和提高;当然,《临安年鉴》在条目编撰思路和条目信息挖掘等方面亦有独到之处。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不断进步,就能不断超越。

2009年,《临安年鉴》获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2010年,《临安年鉴》又获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一等奖。《临安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得到全国年鉴同行的认可,也得到当地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在全市第二轮修志中,《临安年鉴》所发挥的作用得到广大修志工作者的普遍好评。我有幸参加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工作,从中学到了很多,发现《临安年鉴》编纂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接着,就对《临安年鉴》框架结构作了较大的调整。

6.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年鉴理论是年鉴编纂实践的有效指导,伴随着《临安年鉴》的成长和进步,年鉴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十年之前,着重学习和研究年鉴条目体、条目分类、条目编撰和框架设计等,随后,研究“特事特编”、年鉴主编的作用发挥、年鉴常编常新等。十年之后,侧重于宏观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撰写并发表《临安市地方志工作现状及对策》(2001年)、《略谈科学发展观与地方年鉴创新发展》(2006年)、《关于县市级年鉴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分析与思考》(2008年)、《加快构建年鉴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2008年)、《影响年鉴编纂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2009年)、《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010年)、《关于年鉴创新与规范的思考》(2011年)、《谈年鉴“千鉴一面”的现象》(2012年)等一系列文章,累计发表年鉴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全国年鉴学术研讨会近10次。其中,多篇论文刊于《中国地方志》,并完成浙江省地方志系统人才梯队研究课题1个。此外,先后编辑《年鉴编撰手册》两次。2011年编辑的《年鉴编撰手册》成为一些年鉴重要的参考。《年鉴编撰问题及案例分析》一书也已形成初稿。

7.《临安年鉴(2012)》的新意和亮点。2012年,由于人事变动,《临安年鉴》编纂工作克难前行。是年,参加第十三期全国年鉴高级研讨班培训,并参加第22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通过学习交流,及时吸收年鉴编纂新思路,增设并调整有关内容,年鉴编纂工作努力做到常编常新,不仅如期完成年鉴编纂出版任务,而且取得不少新的进步,增加不少新意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专辑”栏目中增加“重要信息发布”分目,发布新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主要数据”、“年度大事”、“年度新闻事件”,这些内容既能体现新意,又能反映亮点,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并方便检索,取得较好的效果。(2)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编辑“青山湖科技城”专辑,服务大局,服务重点工作。(3)首次在正文中随文配图,增强了年鉴的资料性、新颖性和可读性。(4)条目标题和条目编撰更加规范。(5)按照方志出版社的要求,将“亩”、“公里”和“公斤”全部换算为“公顷”、“千米”和“千克”。(6)增加“新闻人物”内容,入编年度新闻人物5人。(7)全书“简略语”全部作了注释,有的随文注释,有的集中注释,并首次编辑“简略语和名词解释”索引。(8)全书空白页全部补白,不留空白;栏目页保持在奇数页,保持全书统一。(9)封面设计要素齐全,色彩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并较好地体现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10)排版更加规范,版式装帧美观大方,纸张印刷质量稳步提高。

回顾《临安年鉴》走过的23年历程,《临安年鉴》就像一棵小草,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从发芽、成长,逐步走向成熟。其间,我们品尝了无数酸甜苦辣,成长的道路可谓艰难曲折,对年鉴编纂出版的认识也是反反复复,呈螺旋形,年鉴编纂出版质量也是螺旋形的提高。


参考文献:

肖东发等:《年鉴学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