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年鉴研究>>年鉴专访

服务创新是年鉴的立足之本
——访《黑龙江商务年鉴》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康翰卿

点击数:283302011-02-22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在“第三次全国地方专业年鉴研讨会”召开期间,记者访问了《黑龙江商务年鉴》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康翰卿同志。通过简短的访谈,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商务年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记者康厅长,据我所知,《黑龙江商务年鉴》在全国省级商务(外经贸)年鉴领域是创刊时间最早(1987年)、坚持办刊时间最长的一部专业年鉴,曾三次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受到李岚清副总理和国家外经贸部石广生部长等领导的题词勉励。请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好吗?

康厅长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些情况和具体做法。我们《黑龙江商务年鉴》创刊于1987年,当时叫《黑龙江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4年国家实行机构调整,根据主办单位的变化,也随之更名为《黑龙江商务年鉴》,至今已经连续编辑出版21卷。在年鉴创办最初的几年里,编辑们缺少经验,为了提高水平,他们想出了一个弥补不足的办法:拜省内具有丰富经验的史、志、鉴专家为师,请他们对稿件把关与点评,以此来提高编辑水平。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年鉴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刘杰锋主编一直是把年鉴当作一项宏伟事业来做的,他在主编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二十一个年头,这是很不容易的。正是有了编辑部同志们的执着坚持,我们的商务年鉴才能够形成这样一部二十多卷的系列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第二轮修志工作的进行,人们更加感到这部不间断的史册的珍贵之处。至于我们商务厅所能做的,就是信任、放手和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及最切合实际的指导。

记者听说编辑部一直不申请办刊经费,没有财政经费支持,他们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呢?

康厅长我们《黑龙江商务年鉴》编辑部的同志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两个车轮一起转。他们把年鉴形象地比喻成一架大车,一个轮子是经费保障,一个轮子是年鉴的质量。办刊二十多年他们从没要一分钱财政拨款,完全靠自己以服务创收来出版年鉴,加上不断提高编辑质量,取得了读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得两个轮子一起转,一直前行。

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我们的年鉴从二十多年前创办那一刻起,直到今天,在人事部门就没有户头,在财政也没有挂号,就是靠着编委会的指导和编辑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地用心耕耘,这块土地便逐渐树起了一个品牌。形成了品牌,受到有关单位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他们的发行、广告和赞助也就不成问题了。这就是他们虽无拨款也能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

记者请谈谈你们是怎样坚持创新的?

康厅长无论是行业年鉴,还是综合年鉴,如果没有创新,千篇一律,总是一个老面孔,其生命力肯定不会长久,是不会编出有特色的精品年鉴的。创新是年鉴的立足之本,在研究总体设计时,我们编委会总是把握着这样一个原则,叫做框架稳定、寻找亮点、突出特色。这样,在保持总体框架不作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每年重点选择和突出一到几个亮点,如,我省边境贸易大幅度上升时,我们就重点组织了边境贸易彩色专辑;在黑龙江省创办中国哈尔滨边境·经济贸易洽谈会时,我们就对这一后来被列入国家商务部八大展会之一的盛会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记录。当我们认识到出口品牌是使地方产品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时,便在年鉴中开辟了企业“品牌专辑”等。总之,突出亮点,是创办特色年鉴的一条途径。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一直把服务作为年鉴的立足之本。同时,我们还感觉到,年鉴的服务和创新常常可以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作为年鉴编辑的办刊宗旨,最重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就是年鉴的内容要为广大读者服务,尽可能满足行业内读者的最大需求,这一读者群既包括机关公务员、企业领导人和广大职工,也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不断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年鉴内容及表达方式,而调整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

以上简单介绍了我们编鉴的几点做法。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儿成绩,但深感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和编辑部的同志们一定借这次研讨会的机会,虚心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家们学习,力争把我们的年鉴办成精品,为年鉴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

图为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兴俊(左一)与康翰卿副厅长(左三)等座谈。

【作者:本刊记者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