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谈谈综合性年鉴“人物”篇的编纂

点击数:30632009-07-1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年鉴既是信息载体,又是史料载体,记人记事、传播信息、保存史料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因此,“人物”应是年鉴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内容之一。


一、“人物”设篇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综合性年鉴,对人物的记载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不设“人物”篇,将人物资料散落在各部分内容中。这类年鉴在主体资料中以事系人,突出人与事的关系。但作为一部综合性年鉴,没有“人物”篇的集中记载,总会给读者查阅相关资料带来不便。二是不设“人物”篇,把人物资料放在“附录”中。这类年鉴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框架大类制流行时很多。随着年鉴热的出现,读者对年鉴的熟知度提高,类目的作用越来越小,篇目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有的多达五六十个篇目,取消了类目,人物资料裹在附录中的年鉴越来越少。三是设立“人物”篇,但体例与其他内容相去甚远,内容也不匹配。有的年鉴6年合刊“人物”只有1页纸,就像一张附表;有的年鉴多达30多个栏目(分目), “人物”占40多个页码,且年度之间内容忽多忽少。四是设“人物”篇,并把它当作年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书的体例、风格相一致。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文字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长河,群星灿烂,而这些“星”都是先贤们通过史志载体流传下来的“人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编写年鉴,也要将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设立“人物”篇,是完善年鉴框架的需要。综合性年鉴,要记载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情况,这是年鉴中的主体资料。但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制造者,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年鉴设“人物”篇,集中记载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解决了年鉴资料既见物又见人的问题,为当代后世留下准确的人物资料。清代方志大家章学诚说过,“地近宜核,时近宜真”,我们把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中最优秀杰出的代表及时记载下来,不仅可以真实地传之于后世,也丰富和完善了年鉴框架结构。  

设立“人物”篇,是科学编纂年鉴内容的需要。年鉴与方志一样,记载人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人系事,一是以事系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年鉴主体资料中展现。但是,同类事物如不归类,散落在各有关篇目中,就削弱了整体性、检索性和可比性,也给年鉴体例带来了混乱。例如:某市有10个全国劳动模范,如果分散在相关篇目中,分目、条目标题就不好编排。如果集中在一起,分目以“全国劳动模范”冠名,条目则直接用人名即可。再如,逝世人物如不集中记载,分散在有关篇目更不好处理。因此,设立“人物”篇集中记载,便于资料内容的科学归类。

设立“人物”篇,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年鉴读者,既有党政领导、社会名流,又有普通群众;既有现在的读者,也有未来的读者。现在的资料,就是明天的历史,现在的名人就是今后的历史人物。读者如需了解社会的发展、了解时代的变化,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是不可不读的资料。事实上,年鉴“人物”也是读者最喜爱的部分之一。读者查阅“人物”资料,可以从中看到社会的变化,历史的进步,可以从中学到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见贤思齐。


二、“人物”篇内容的设置


设置“人物”篇,年鉴界基本达成了共识,但“人物”篇如何设置,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各家年鉴的认识相差甚远。我认为,综合年鉴“人物”篇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年度性原则。即统计年度出现的各行各业先进英模、专家学者、本行政区域级别的逝世人物和新任领导人。对历史人物的记载不能放在“人物”篇,应按照以事系人的记载方式(其事件或是诞辰、逝世周年纪念,或是纪念馆(园)、塑像落成),用条目形式放在相关篇目中。对于要记载的人物来说,事件是由头,其生平事迹为之所系。  

二是先进性原则。年鉴“人物”篇记载的应是正面人物,即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有所贡献的先进人物。以利于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反对低糜颓废的风气。劳动模范、道德典型是以其榜样、品格引导社会,为天地立心。专家学者是以其勤劳智慧奉献社会,为民众立功。党政领导和逝世人物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反面人物也可入鉴,影响较大的必须入鉴,以提高年鉴的鉴戒功能。但是,不能放在“人物”篇,可归类记载。如反腐对象可放在纪检监察部分,重大刑事犯可放在法治部分,黑恶典型可放在区域性资料中记载,等等。

三是资料性原则。年鉴“人物”篇要遵循年鉴的体例,突出资料性。①参照史志笔法,惜墨如金。包拯是历史名人,是历代廉政勤政、刚直不阿的典型,影响很大,其故事可以说妇孺皆知。但《宋史》对其记载仅有1600余字。宋版《新安府志》中,“先达”卷中传主“张度支”记载仅129字。《史记》第六十三卷对申子(申不害)传的记载只有68字,把传主以刑名之学而称于世、为相韩国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以致于“国治兵强”的重大贡献跃然纸上。年鉴中的“人物”也应该如此,尽量做到每句话每个字都有信息含量和史料价值。②要根据人物类别,突出资料的侧重点。“逝世人物”侧重生平履历、参与的重大活动、所作的重要贡献等,基本上属于盖棺定论。“新任党政领导”侧重于任职简历,将其成长的过程公之于众。“科技英才”或“知识精英”偏重于他们的科研成就、对社会的贡献。“英模人物”或“道德模范”偏重于英雄模范事迹,等等。③要形成梯度人物资料。与主体资料相辅相成,采取附表、简表等方式,记载层次稍低、数量稍多的人物资料。例如,某省级年鉴,其逝世人物介绍只登到省级领导,可用一览表把市厅级逝世人物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退职职务等内容记载下来。再如,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少、影响大,可作人物介绍,而省级劳模可列附表。


三、“人物”篇的规范与创新


地方综合性年鉴大批涌现只有2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很多年鉴没有“人物”内容,有的设篇介绍也是时断时续。现有的地方综合性年鉴,“人物”篇内容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创新不足。《安徽年鉴》(原为《安徽经济年鉴》)1984年创刊,1988年才开始设“人物”篇,而199620012002年卷又是空白,且“人物”的编排随意性较大。从2003年开始,逐步探索一条“固定篇目,稳定栏目,优化结构,完善内容”的路子。但是,对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也还存在着许多可改进的地方。

1.要把“人物”篇作为年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谋划编写计划、制定编写大纲时,把“人物”内容放在后面,但放在后面的不一定不重要。比如,党委政府重大人事调整、两会换届等作为事件在“政治”篇作翔实记载,作为涉及的领导人,“人物”篇要作介绍。这样,资料才算完整。

2.要确定“人物”篇收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综合性年鉴的“人物”篇,既不能曲高和寡,选无可选;也不能挖到篮里都是菜,内容庞杂。  

一是入选年鉴人物要有由头。政治类人物要在统计年度内有升迁、调动、逝世等重大资料内容,科技专家学者要有重大发明、成果获奖等资料,而新闻性人物要有重大的新闻信息。

二是入选年鉴人物门槛要高。政治人物入选应是本行政区域内最高一级的党政军正副职,包括新任领导和逝世人物;科技专家学者在省级年鉴中应是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大奖、国家有关奖励的人物,市县级年鉴可降低标准,最低也要省级表彰奖励,劳动模范也应如此;新闻人物应以在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为标准。掌握入选标准不可忽高忽低。现在有的年鉴每年只有几个人物简介,单独设篇非常单薄,似乎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这也失之偏颇。有的年鉴人物入选放得很宽,竟有40多页,10多万字,与全书内容极不协调。

三是入选年鉴人物要有先进性。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编纂出版综合性年鉴是政府行为,也就是说,年鉴为官办官书。官书要有教化功能,要有导向作用。“人物”内容导向作用最为明显。要选登对社会对人民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引导积极向上的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物。如前所述,反面人物可用以事系人的方法,在年鉴相关部类刊登。  

3.“人物”篇要注重资料信息,为读者提供了解人物的线索。年鉴中的“人物”,只能是简历式或简介式的资料,与年鉴中其他内容一样,每句话都要有信息含量,切忌穿插故事情节和主观的评价。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