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年鉴编纂的追求与梦想

点击数:60582010-09-28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办已经25年了,作为从创办伊始就从事年鉴编辑工作的一名老兵,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要让年鉴工作不仅是历史的、科学的、严谨的,同时也是现实的、情感的、愉悦的。如果把年鉴比作一个舞台,那么,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心的追求,舞台的梦想,使我们的年鉴工作逐渐走出枯燥乏味、墨守成规的拘囿,而开始变得有声有色。在这里,我想简单谈谈我们年鉴编纂的追求与梦想,主要谈三点感受:

一、年鉴编纂不仅需要一种理念,也需要一种情怀

年鉴发展到今天,对年鉴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一种对年鉴的理念和情怀,这种理念和情怀将决定你年鉴的生命。

基于这种认识,这些年,我们不仅注意提高编辑的业务素质与水平,也注意培养编辑的历史注意力、历史责任感,以及对历史的兴趣与热忱,对历史的温情与感动。我特别希望从事年鉴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理念、一种情怀。这种理念与情怀源自对历史的忠诚,对历史的感念,对历史规律、历史真实、历史使命、历史尊严的执着追求与满腔热忱。我一直觉得,年鉴编纂体现着冰与火的交融。它需要有冰的理性、冷静、坚定、执着;它也需要有火的热情、生动、张扬、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信念、不能忠诚而执着的对待历史的人,不能搞年鉴;无动于衷、不能被历史的声音与脚步打动的人,也不适宜搞年鉴。在实际工作中,后者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因为,不能被历史打动的人,你编的年鉴也打动不了别人。

我们尝试着把这种对历史的感动融入到年鉴编纂之中,应该说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998年起,每年,我们的年鉴都有一篇卷首语,我从一开始就给这篇卷首语作了这样的定位:它不是一般意义的概述或导读,而是用历史的眼光、生动的语言、高屋建瓴的视角和饱含情感的笔墨,对一年来国家以及广播电视传媒在大事面前的表现作出生动的扫描,它应该充满对正在发生的历史的感悟与深情。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我们的卷首语已经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很多老读者特别关注的情结所在:每年新版年鉴拿到手,首先翻阅的就是卷首语。几年前我们举办过一个年鉴编纂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应邀出席,他在讲话中也特别提到我们年鉴的卷首语,认为“非常独特,充满诗情画意,生动感人”。

再比如,年鉴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怎样编纂才能更受读者欢迎?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从2005年起,我们重新调整了《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编辑方针”,强调追求新颖、实用,图文并茂。要努力避免年鉴死气沉沉、板着面孔、拒人千里之外的陈腐僵化作风。

对新颖、实用,图文并茂,我们有自己的理解和界定,这里没有时间一一细说。总之,我们认为,新颖、实用,图文并茂,这是当今读者乐于接受和喜欢接受的友好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年鉴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年鉴与读者的和谐。现在信息爆炸,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应接不暇,疲于奔命,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的读者喜欢新鲜、直观,喜欢一目了然,喜欢速战速决。年鉴只有以人为本,适应这种新的习惯和需求,才能拥有读者,才能拥有现实的生命力。所以,为读者服务的情怀,也是今天年鉴编纂者必须具备的。

二、年鉴编纂不仅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小技巧

年鉴一年一见(鉴),记述着正在发生的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让人们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年鉴毫无疑问,应该传达出历史智慧;没有历史智慧的年鉴是干巴的、苍白的、没有灵性的,没有品位与内涵的。而年鉴要有历史智慧,首先就要求编纂年鉴的人本身要有历史智慧。没有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深刻地洞察与观照历史现象,就很难把握与传达出其中的历史智慧。历史智慧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历史信息传达出来的。而如何巧妙地传达这些历史信息,就显得非常关键。我在编辑部常常强调,大智慧要依靠小技巧。这些小技巧,在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无处不在。

为了增强年鉴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我们在编纂中加强了数据和图表的使用,加强了统计数据的对比使用。我们深知,数据和图表,比一般的文字表达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数据和图表的使用还要避免简单化和单一化。年鉴编纂常犯的毛病是单一化的数据堆砌,仅仅提供一年的数据。其实,单纯的把一年的数据放在那里,没有前后左右的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数据和图表必须要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比较才有意义,有价值。对比的纵深有多大,面有多宽,其价值就有多大。比如,结合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特别制作了一张统计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覆盖率、节目制作与播出情况等主要指标做了30年的数据统计,让读者对广播电视30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一目了然。这份数据表就很受读者欢迎。

为了突出广播电视行业特色,我们增设了卷首彩色插页,把“年度广播电视数字,年度广播电视言论”,以及“年度广播电视榜”的内容设计成彩色插页,放在全书卷首,使读者先入为主,先睹为快,并且赏心悦目。

为了保持常编常新,我们不仅与时俱进,经常改革和调整栏目内容设置,而且刻意追求封面设计、版式编排的美化。每隔几年我们就会进行一次形式上的美化调整,让人耳目一新,避免出现审美疲劳。

为了最大限度杜绝年鉴中的差错,我们除了坚持责任编辑的三校(含互校)制,还开发了网上校对(把年鉴校稿放在互联网上,请资料提供单位自校);另外我们还一直坚持毛书、样书与正式出版的年鉴之间保持一个时间差,以便有机会改正这些环节中可能发现的差错。

我们深深感觉到年鉴编纂中形式技巧对年鉴内容的巨大反作用。一个好的、巧妙的形式,可以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更丰富地表达内容。过去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今天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年鉴编纂中的这些小技巧就是细节,是我们必须刻意追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所在。

三、年鉴编纂不仅需要打造自身品牌,也需要搭建横向平台

品牌创造价值,价值需要延伸。年鉴首先需要靠自身品牌赢得市场,赢得尊严,同时也需要很好地利用自身品牌,搭建横向发展的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从而赢得更好的效益。

近些年来,我们在努力打造年鉴自身品牌的同时,在搭建横向平台方面先后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已经做的,就是编纂出版年鉴增刊。如果说正本年鉴是一棵大树,那么“增刊”就是大树旁边的一棵棵小树。策划出版“增刊”,是大树旁边栽小树的一步行动。我们的追求的目标是:在确保大树枝繁叶茂的前提下,要在大树旁边适时地栽种一些不同种类的小树,最终成为大树小树相互支撑的多姿多彩的一片树林,成为一个更大更有影响的年鉴平台。我们先后编纂出版过《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辞典》,《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改革开放30年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图鉴》等,扩大了年鉴的影响力。

另一件是正在做的:就是开展“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榜”活动。从2009年末起,我们启动这项活动;2010年,将推出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榜”。这项活动是要使年鉴的品牌价值得到延伸,发挥年鉴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组织权威的评审机构,开展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播电视主要项目的年度排行,使这个榜项的内容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年度报道”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把“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榜”努力打造成我国权威的年度广播电视排行榜,使之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具有引领与示范意义的风向标,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年度标志性事件。

结合年鉴榜活动,我们还计划推出“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论坛”。论坛的内容与当年年鉴榜的热点、焦点紧密配合,从而使年鉴榜的意义与作用也得到延伸。

各位同仁:大家深知,年鉴工作不是一件张扬的工作,它确实需要一些与世无争的“素心人”来做,并且能把这项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办20周年的时候,我们出过一本画册,在画册的封底,我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二十载耕云播雨期许真知明史册,

素心人古道热肠但得憬悟鉴春秋。

可以肯定地说,素心人而又有古道热肠,年鉴才可能成为你心中的事业。而心中有事业的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