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坚持高起点 立场创品牌

点击数:26282008-09-25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北京石景山年鉴》创刊于2006年,是一部地方综合年鉴。三年来,《北京石景山年鉴》的全体同仁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工作准则,年鉴工作获得丰硕成果。在20062008年每年一卷年鉴出版的同时,又穿插收集整理出版了一部19972005资料汇编(九年鉴),为二轮修志打下良好基础。在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北京石景山年鉴》2007年卷荣获特等奖。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年鉴质量取决于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只有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才能推出高质量的年鉴。笔者根据近年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 打造“特别能战斗”的团队,领导是关键


 石景山区志办在2003年以前,基本属于停滞、涣散状态,几易机构,领导频繁调换,志鉴工作看不到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是起步晚、进度慢的单位。20043月,杨博贤同志受命担任区志办主任,主持志鉴工作。杨博贤主任一上任,以有为争有位,强内功求发展,按照“突出重心,分步实施;内夯基础,外树形象;借机造势,提升地位;紧锣密鼓,稳步推进”的方针,调整了领导班子;调整了办公室、编辑部的职能人员;充实了编纂队伍,打造了一个精悍、有为、“特别能战斗”的志鉴编纂团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规划、规章、规定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理顺了志鉴工作;全面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使志鉴工作迅速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从以下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石景山区志办三年时间所取得的成果:

 2005年,出版发行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志》;2006年,《北京石景山年鉴》首卷出版发行;2007年,《北京石景山年鉴 2007》出版发行;2008年,《北京石景山年鉴》19972005资料汇编(九年鉴)出版发行;《区志漫谈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北京石景山年鉴 2008》出版发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志》、《北京石景山年鉴》首卷、《区志漫谈系列丛书》分别在全区召开首发式大会,市志办领导、区委、区政府领导出席,城八区区志办领导应邀出席。

 目前,在石景山年鉴,已建立了一个团结、拼搏、奋进、“特别能战斗”的编纂团队。实践证明,只要有了人的积极性,年鉴工作就能迈出大步伐,创造出辉煌,由被动变主动,由后进变先进,石景山年鉴三年巨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 编纂品牌年鉴,确保质量是关键

 《北京石景山年鉴》在2006年创刊初期就提出“品牌、特色、创新、实用”的主题编纂方针,旨在缩短与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年鉴界的距离。这就赋予全体编纂人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纂出精品年鉴、品牌年鉴的使命。

 那么,何为“品牌、特色、创新、实用”主题编纂方针呢?简要诠释如下:

 品牌。专家认为,“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编写石景山品牌年鉴,就是要和全国先进的、一流的年鉴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编纂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年鉴。

 特色。是指要把石景山的特点、特色、特殊的环境、位置体现出来。

 创新。“创新”是年鉴的灵魂。要打破“千鉴一面”的格局,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实用。是指年鉴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特别是在为修志服务上,“拿”来即可用。

 综合起来就是:高质量、有特色、走新路、文献价值高。

 第一卷年鉴由于缺乏经验,尽管费了好大劲,出版后还是不理想,存在着一些“低级”差错,影响着年鉴的整体质量。编辑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重点放在文字的编校上,校对是重中之重。一部年鉴内容再好,如果不把好文字的编校关,就不是成功的年鉴,无从谈及质量问题。因此,为了编好《北京石景山年鉴》,编辑部在适时调整框架结构、优化选题、精编条目的同时,始终把提高文字编校质量作为年鉴质量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来抓,对资料、文字、数据等认真核对,严格把关。笔者有幸担任总校工作。30多年记者生涯养成的习惯,对文稿、文字眼里容不得“沙子”。在编校2007年卷文稿时,60多处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帽子被笔者“取缔”了,有些不合年鉴条例的内容删掉了。因为笔者深深懂得,年鉴是具权威性、连续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工具书,是本地区重要的历史文献,必须保证质量,才能巩固它的尊严。一字之误,全篇皆疑。要编纂出品牌年鉴,必须在文字上狠下工夫,凡不符合年鉴条例的文字一概不纳;拿不准的问题不辑;空洞无物的文稿不用。此外,笔者还和全体编纂人员一起,开展印前“捉错”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担任总校期间,笔者对此项工作感受颇深。付印前的总校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要有创造性的工作精神,必须要有高度清醒的头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好最后一道关。笔者采取的是“四步校对法”,即:框校、通校、细校、点校。

 框校。拿来稿子后,首先轮廓地看一遍,看看稿子是否符合年鉴体例,布局是否合理,主体信息是否齐备,等等,及时向总编或主笔汇报,使存在的问题尽快得以解决。

 通校。当稿子补充齐备后,从头至尾通读一遍,主要校对的是核实目录与主体信息是否相符,文章和条目中是否有错误的提法,是否存在有悖年鉴体例的问题。

 细校。是校对中最重要、最细致、最艰苦的一个环节。在上述两校完成以后,年鉴的条例、框架、主体内容确定之后,具体要校对每一个细节,对每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每一幅图片、表格、每一个标点都要细细地查对,不能漏掉任何细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尤其是数据,笔者拿着计算机一一核对,查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例如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4年底,辖区人口总数20461人、62456户,比1996年增加29087人、11244户,这组数据如果仅依赖原稿,不去深究、推敲,必然造成差错。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户数少、人数多,前一组数据正好相反。经过查对,撰稿人将户、人颠倒,险些造成差错。

 点校。“点校”是最后一遍校对,主要是校对“细校”时改过的差错是否改得彻底,改后是否出现新的差错。如果发现改的过程中又出现差错应立即改正,直到挑不出任何毛病方可付印。点校多数在印厂进行。


三、 编纂出版九年鉴,挖掘资料是关键


 目前,北京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启动,各级地方志办公室充分利用年鉴这一载体,为续志准备充足的“粮草”,最大限度地使用年鉴上现存的资料,把续志的基础性工作做好。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所致,年鉴太“年轻”,很多资料没有记载下来,对续志工作来说是“无米之炊”。就石景山而言,第一轮志书的下限时间是1996年(也就是说第一部志书写的是1996年以前的内容),而《北京石景山年鉴》2006年创刊,中间有整整9年是空白。如何利用年鉴载体挖掘资料、为续志工作打开局面,石景山年鉴编辑部的做法是:续志先续鉴,把错过、丢失的资料找回来。要挖掘、追溯、整理,形成一本19972005九年资料汇编年鉴(以下称九年鉴)。这项工作在年鉴创刊时就拿出方案,与正常的编鉴工作穿插进行。

 续鉴工作不像正常年鉴那样有序化,是一件无规律、不确定因素多、难度很大的工作。一是时间跨度长,很多原始资料缺失,到2008 年一季度,各单位提供的素材不足五分之一。二是改革、开放,机构调整,有些单位不存在了,人员分流,原始资料大量缺失,反映不出历史本来面目。三是各供稿单位撰稿人经常更换,不掌握全面情况者甚多。四是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别人闻风而动,他们雷打不动。针对这些现状,编辑部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区志办主任出面,向主管区长汇报情况,引起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支持。区长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并以区政府名文下达文件,要求区属单位要把提供九年鉴稿件作为政治任务去完成。区志办领导还主动与一些供稿难度大的单位领导接触,并派编辑上门辅导,解决这些单位无从下手的问题。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快了组稿进度。“请进来”就是约请供稿单位领导和撰稿人到编辑部,当面沟通。“走出去”就是派编辑上门面见单位领导和撰稿人,沟通、辅导、催办。不少单位如发改委等召开座谈会,把过去商业老人请回来,再现当年情景,搜集了不少资料。

 3.年鉴编辑部在发动各单位供稿的同时,亲自动手查找历史资料。借来《石景山区优秀调研报告文集》19962005年卷和其他文献资料,从中摘录出有权威性、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条目1000多条,还从网上搜寻了一部分。这些信息经过核查,准确无误地全部充实到九年鉴内容里面。

 4.利用统计局、档案局提供的数据,组织了一批条目和表格,充实了九年鉴的数据库。

在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九年鉴于20086月份出版发行。该卷全面、系统、翔实地载录了19972005年石景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及九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成果、新信息、新问题。具体有以下特点:

 1)容量大。共设置21个类目,99个二级目,163个三级目,2736个条目,110幅图表,总字数200万字。

 2)表格多。为有效增加信息量,增强年鉴的感染力,有意识扩充了图表数量,增加对比资料,共收入图表110幅。

 3)栏目调整更趋合理。新增“石景山概览”,将九年间本区发生的精彩亮点展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导读作用。对以往一些归属不当的内容做了相应的归类调整,如在“工业”类目中增设“中央、市属企业”、“区属工业”、“街道工业”、“校办企业”、“非公经济”等栏目。

 4)自撰稿比重大。编辑部主动收集区内九年间的文献资料,以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编辑出条目逾千条,80多万字。

 5)条目编写有创新。九年鉴大胆突破年鉴编纂上的定式思维,打破条目编写的基本特征的束缚,坚持从综合卷实际出发,以综合记述、兼收并蓄为主,力求叙事完整,信息充分,能整体反映一个事物九年间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全貌,以增强资料的存史价值。

 6)功过兼载。在九年鉴中,不仅全面记载全区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可资借鉴的工作经验,还客观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失误造成的损失,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正视历史,警戒后人,真正起到“鉴”的作用。

 综上所述,《北京石景山年鉴》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勇攀高峰,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现已耕耘出可喜的成果:2007年卷获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特等奖;九年鉴出版后受到区领导、市志办及各方专家的首肯和好评。追求卓越的石景山年鉴人正以此为新的起点,奋力拼搏,再铸辉煌。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