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对企业年鉴的几点粗浅认识

点击数:27772009-07-07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一、企业年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79年,邓小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地方出版综合年鉴、行业出版专业年鉴确实很有必要,这已被实践证明。企业出版年鉴是不是很有必要?这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从企业年鉴发展的实践看,大多数企业年鉴是在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基础上开始编纂的。  第一轮修志,暴露出企业平常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方面的薄弱环节。宝钢在1992年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基础上,从1993年开始以《史志资料》(企业内部资料)的形式编纂年鉴。这些《史志资料》为1998年上海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后编纂第二部《宝钢志》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二部《宝钢志》完成后,宝钢在总结编纂《史志资料》经验基础上,决定从2000年开始编纂《宝钢年鉴》。因此,企业编纂年鉴首先是为了完整地收集和保存历史资料。  

从大的历史背景看,企业年鉴是在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后开始编纂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真正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企业是政府的附属单位,一切听从企业上级政府指挥,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编纂年鉴的动力和需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企业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单位,成为活跃在市场经济主战场的主角,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意识到企业不仅要向社会提供物质资料,而且有责任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提供企业的历史文化资料。出版年鉴有助于让社会了解企业,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于是一部分大企业开始编纂出版年鉴。由此可见,企业编纂年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企业年鉴编纂状况看,企业年鉴是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企业中发展的。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每年可记载的大事、特事、新事、要事很多;在大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需要互相了解;企业有了一定社会影响以后,社会需要了解企业,企业也需要了解自己,这就为编纂年鉴提供了需要和可能。编纂年鉴是一门专业,需要有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企业,才有条件编纂公开出版的企业年鉴。  

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很有必要” 编辑出版年鉴。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既没有条件,也不需要公开出版年鉴,勉强出版,往往会很困难。没有条件公开出版年鉴的单位可以在企业内部出年鉴资料,只有部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有必要、有条件公开出版年鉴。  


二、企业年鉴具有特殊的价值


首先,企业年鉴不同于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反映社会状况,包罗万象;而企业不是社会,企业年鉴只能反映涉及企业相关的领域,重点是企业所处的微观经济领域,反映企业内部的情况。但企业年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跨地区甚至跨国企业,记载的内容和范围可以不受地区限制,可以更加完整、更加深刻地反映和记载企业经济运行资料,这恰恰是地方综合年鉴不可替代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地区封闭分割的局面,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不受地区限制,而地方综合年鉴由于受地方范围局限,不能完整记载超出地方的资料。  

其次,企业年鉴不同于行业、专业年鉴。行业、专业年鉴可以系统地反映全行业的资料,宏观资料丰富;而企业年鉴只能姓“企”,只能反映企业所涉及专业的局部内容,重点是企业所处的微观经济领域,不可能包揽行业全局。但企业年鉴也有优势,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加强了各行各业的联系,而行业、专业年鉴只能反映特定行业、专业的资料,不能超出范围,企业特别是跨行业发展的企业,记载的内容和范围可以不受行业、专业限制,可以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全面记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情况,这是行业年鉴不可替代的。  

第三,企业年鉴不同于各类社会宏观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各类反映社会宏观资料的年鉴,对分析、了解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全面情况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如果要深入了解社会微观经济层面的运行状况,还需要“解剖麻雀”。大企业是跨地区跨行业运行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年鉴虽然只能反映企业微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但却能够提供记载市场经济主角的资料,因此,企业年鉴对全面了解和研究市场经济主角的运行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后人要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应参阅一些有价值的企业年鉴。  

第四,企业年鉴的编纂主体与政府或社会年鉴不同。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受编纂主体影响,不容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编纂,这一点会比地方政府编纂的年鉴更突出。但企业编纂年鉴也有优势,企业年鉴有强大的企业做支撑,资料的来源比较准确、可靠,并且能够反映出不同企业的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另外在发行方面,大多数企业年鉴主要是提供企业内部使用,一般不存在筹集资金的困难和问题。  


三、编纂企业年鉴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首先,注意把握企业年鉴的社会性。既然是公开出版物,企业年鉴就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企业年鉴要负责任地为社会了解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例如宝钢原来是在企业内部编纂《史志资料》,不公开发行,可以不考虑社会因素。《宝钢年鉴》公开出版后,尽管主要服务对象还是企业内部读者,但也必须考虑社会读者。编纂的角度要发生重大变化,要由企业角度转变为社会角度,在考虑为企业内部读者服务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社会读者的需要,如果这个角度不转变,企业年鉴还只能是企业内部资料。  

第二,必须把握企业年鉴资料的客观真实性。企业年鉴由企业自己编纂,当然必须符合企业利益。但年鉴是逐年编辑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不是企业的广告宣传品。既然是年鉴,所有的资料必须客观真实(当然广告宣传品也应该客观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夸大,否则就失去了年鉴的基本价值。  

第三,要适度把握企业年鉴资料的保密性。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年鉴不可能不删除有关不便让竞争对手掌握的资料,社会应该允许企业对资料有所取舍和保留。但既然是编纂年鉴,记载的资料必须有利用价值,要在符合企业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记载内容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第四,注意重点反映企业的特点。企业年鉴要站在社会全局和读者的角度凸显企业的特点。一是企业年鉴框架结构和内容要具有不同于地方综合年鉴和行业专业年鉴的特点;二是不同企业要反映不同企业的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企业之间的区别很大,企业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应该比地方综合年鉴更明显;三是要在内容上注意反映企业的专业重点工作和年度新的特点,避免平均使用力气的现象,防止面面俱到而失去重点、特色。  

第五,学习、掌握和遵循年鉴编纂规范。企业年鉴编纂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并且提倡创新,但是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和继承。既然是年鉴,就应该服从年鉴的编纂规范,不能搞得不伦不类。要承认编纂年鉴也是一门学问,与社会上许多专业年鉴编辑部相比,企业编纂年鉴不太内行,要向年鉴专家请教,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企业年鉴的编纂规律。  

第六,注意提高企业年鉴的编校质量。企业年鉴是社会公开出版物,读者通过企业年鉴可以看出企业的素质,因此企业要出就应该出质量高的年鉴,不能有损企业形象。企业编纂年鉴不容易,出精品更难,因此必须加倍努力。宝钢按照“一流企业要编纂一流志鉴”的要求,精心编纂,严格规范。几年来,《宝钢年鉴》不仅获中国年鉴奖,而且2005年卷、2006年卷、2007年卷连续三次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特等奖,展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文化素质。  

第七,注意企业年鉴资料的开发利用。企业年鉴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存史的功能;从现实的角度看,是企业现实的一面镜子。企业年鉴要继续存在,必须通过开发利用资料体现出价值。一是要利用编纂企业年鉴,及时收集和整理有价值的资料,发挥存史的功能。二是要利用年鉴等资料,进一步研究借鉴企业历史,发挥资政的功能。三是要开发利用年鉴等资料,为传承企业的优秀历史文化服务,发挥教化的功能。四是要利用企业年鉴扩大与社会的交流,为社会了解和研究企业提供翔实的基本资料,树立企业形象。例如,宝钢2008年以开工建设30周年为契机,利用年鉴等资料,组织各方面回顾与总结宝钢经验,编纂《宝钢三十年》,建起了宝钢历史陈列馆,传承企业文化,弘扬宝钢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