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的一些思考

点击数:29052009-07-14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目前,年鉴编纂呈蓬勃发展之势,正在“以其严谨的体例、丰富的资讯,构成一个权威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见《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许家康著,线装书局出版)。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年鉴编纂历史,其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编纂质量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一、年鉴质量问题举要


以已出版的情况看,年鉴的质量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框架设置方面,编者设计的功夫不够,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因循守旧,篇目的时代感不强,地方特色不突出,栏目设置模式化比较严重,缺乏个性化,给人以“千鉴一面”之感。二是资料收集方面,对资料性是年鉴的第一性这一年鉴的特性没有深刻领会,采取按部就班的办法去收集,仅仅停留在相关部门(单位)提供的层面,提供多少就编多少,资料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没有丰富的资料做依托,编纂出来的年鉴往往是信息含量不高,记述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资料很难在年鉴中找到,年鉴资料呈一般化。三是内容方面,特载、专文和党政领导文章安插过多,“大杂烩”现象突出,部门(单位)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严重,致使年鉴“臃肿”。四是条目方面,选材不精,编者“唯上”、“唯绩”思想倾向相对严重,“编为上”、“读者至上”理念相对淡薄,领导调研、视察和部门(单位)绩效等一类的条目内容偏多,可鉴性、典型性、实用性、负面性条目偏少,编纂出的年鉴成了地方党政领导的“记事本”和部门(单位)的“功绩簿”,存史价值不高,资治效果不强。五是记述方面,总结式、报告式、论文式的记述形式比较严重,致使空洞无用的大量赘语淹没主题性、实质性资料,造成条目冗长,信息含量不高。七是图片方面,其设置科学含量不够高,形式单一,缺乏艺术感和美感。图片选择偏重领导活动和政治活动,广泛性、社会性欠缺。八是编校方面,没有严格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的程序、方法去进行操作,编校质量不高,很多没有达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合格标准。九是审核方面,相应的责任人(单位)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把关不严,年鉴泄密情况和民族、宗教记述出现偏差情况时有发生,自然主义纯客观记述问题存在。十是部分年鉴未编制索引,读者检索使用不便,年鉴功效削弱。


二、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是提高年鉴质量的需要。质量是年鉴的生命,是年鉴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关乎年鉴事业发展的根本。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贯穿于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年鉴质量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而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有法规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作依据。具体操作中,由于对于如何把握年鉴编纂的基本准则和操作规程无统一的标准,编者按各自的理解去进行,各行其是,导致编纂出来的年鉴良莠不齐。因此,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是年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前所说,年鉴属资料性工具书,由于具有严谨的体例、丰富的资讯和庞大的信息网络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社会的普遍青睐,它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是年鉴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年鉴的延续性决定了其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三、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的可行性


一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实践方面,年鉴虽属“舶来品”,但其编纂出版在我国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且发展速度惊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更为迅猛,至今每年出版已达到2000多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经过广大年鉴工作者的不懈探索,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也逐渐摸索出了带有普遍性、实用性的编纂工作方法。理论方面,年鉴自传入中国,各时期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年鉴学术团体的带动下,广大年鉴工作者及其他专家、学者将年鉴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进行更为系统、更深层次的研究,研究范围越来越宽,涉及面越来越广,采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无不包含。特别是1985年年鉴专业刊物《年鉴信息与研究》的创刊和《中国地方志》及其他省(市、区)史志刊物“年鉴研究”专栏的开设,为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期间,数以千计的年鉴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表,《实用年鉴学》、《年鉴条目及编写研究》、《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等专著相继问世,年鉴理论趋于成型,这些,为年鉴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人们对年鉴质量标准从开始模糊的认识逐渐走向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是有可借鉴的质量标准体系范例。为建立地方志质量标准体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分别于200711月、20089月正式印发了《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质量规定》。《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对修志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纂方式、体例篇目、内容记述、志书名称、出版印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志质量规定》对志书的观点和体例、记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应用和行文规范,以及版式和封面等给出了具体标准,使志书质量、审查验收做到了有章可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属地情资料性文献,同未形成独立学科,年鉴的编纂出版为何不仿而效之,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体系。2006年,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编纂出版了《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专著,该书在年鉴编纂方面对编纂策划、条目编写、资料选辑、编辑工艺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和说明,是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值得借鉴参照的一部专著。  


四、年鉴质量标准体系内容


参照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质量标准》和《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结合20多年来年鉴编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立年鉴质量标准体系拟由下列内容组成。    

政治标准。含指导思想、记述立场、观点和方法、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保密规定和民族、宗教问题的记述。  

体例标准。含载体形式、体裁种类、篇目结构、记述语体、选材要求(时限、范围、原则和标准)、内容分类、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文字规范、检索系统等。  

框架设计标准。含框架设计的原则、要求。

资料标准。资料种类和资料收集、辑录的原则、方法。

内容标准。含记述范围、深度、方式、要求,表现要求。  

条目标准。标题设立原则、选材原则和方法,写作基本要求。  

创新标准。包括地方特点、时代特点、专业特点、鉴体特点 。含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行文标准。汉字、标点符号、数字、计量、人名、地名、组织结构名称用法的规定或要求。  

编校要求。编校程序、方法和应遵循的相关规定,编辑、副主编、主编的职责,编校质量要求。  

进度要求。供稿、编辑、完稿、出版发行各环节的时限。  

装帧设计要求。装帧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  

出版要求。出版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