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

首页>>理论与实践

五大体系构筑林业年鉴发展的基石

点击数:27182009-07-15 00:00:00 来源: 腾龙公司客服中心-19908888867

23年盛世修史,“纳万象于一编、缩一年为一瞬”,如今的《中国林业年鉴》不断壮大,日臻完善,并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林业年鉴》要把握好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承担起树碑立传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在总结中升华,无论是过去乃至将来,都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保证,对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就是支撑《中国林业年鉴》发展的五大体系建设。  


一、组织保障体系


领导重视是办好年鉴的关键。从年鉴创办开始至今,历届编辑委员会主任都是由部局主管领导亲自担任,机关各司()、有关直属单位及各省(区、市)林业厅()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编委会委员。编委会现有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森警指挥部的领导47名任编委,有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四大森工(林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3所林业大学领导39名任特约编委,拥有82名特约编辑。年鉴工作已初步形成了由局领导任主任的编委会领导,局办公室、宣传办具体指导,出版社负责编辑部工作日常管理的组织体系。各编委在本单位虽然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但都把年鉴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经常过问年鉴工作,指导帮助特约编辑解决实际问题。正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年鉴事业才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在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把年鉴工作列为创建林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在编辑部、出版社、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国家林业局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扭转了原来“《中国林业年鉴》仅是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一种普通图书”的认识,转变为由中国林业年鉴编委会领导、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具体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主办、国家林业局级机关直属单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及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协办的一项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共同事业,每年的稿件必须经过特约编委亲自过目并签字后再提供给编辑部。长此以往,林业年鉴工作逐步列入了各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特约编委的重视,为年鉴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使年鉴工作任务落实到处室,责任到人,并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2.转变功能,扎实措施,为年鉴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国林业年鉴》由原来单一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资料性工具书逐步实现向记录历史、决策参考、信息交流、科研咨询和宣传教育的综合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历史转变。年鉴编委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员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以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年鉴工作的领导;根据林业形势的发展,相应加大对年鉴工作的投入,加强了编辑部办公自动化建设;为了调动特约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每两年开展一次表彰奖励活动,对大家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为了适应宣传林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由局里拨专款陆续出版了《中国林业年鉴19491998》英文卷、《中国林业年鉴19992005》英文卷,使年鉴出版形式更加多样化,年鉴功能不再单一。2006年,编辑部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投入大量人力,提出了《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加强林业年鉴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反复讨论修改后报编委会审阅,最终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的名义下发了该文,从而使以反映我国林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国林业年鉴》的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年鉴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推动,为年鉴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并为年鉴的可持续发展及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智力保障体系


强有力的特约编辑队伍是办好年鉴的智力保证,是年鉴能保质保量完成编撰任务的基础。20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支来自部局机关、直属单位和省(区、市)林业厅()及以“林”字当头相关部门高素质的特约编辑队伍。虽然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单位,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年鉴事业,政治性强,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文字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们既为《中国林业年鉴》提供选题和积极组织作者撰稿,又亲自动手精心修改和撰写稿件;既参与《中国林业年鉴》的出版,又建立发行网络,协助编辑部搞好发行工作;既积极征集先进单位光荣榜,又积极筹集年鉴事业基金。年鉴工作的许多新思路源自特约编辑的智慧。这支队伍虽因各种原因不断调整,但人员条件不变,工作标准没有降低,整体素质一直很高。  

1.加强队伍建设,为年鉴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编辑部在现有编辑队伍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向更宽、更深的范围和领域发展、壮大。我们定期组织特约编辑总结交流林业年鉴编纂工作的经验,召开研讨会。每次研讨会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充分的编辑业务讨论和交流,并聘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讲解和培训,以达到提高年鉴工作质量、改革创新的目的。对新的特约编辑及时开展年鉴工作业务培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年鉴工作,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工作负责的特约编辑队伍。同时,《中国林业年鉴》经过多年积累已建立了以特约编辑为核心层、长期作者为紧密层、热心读者为辐射层的采编团队,力求增加年鉴的影响力,以林业战线的累累硕果宣传于人,以资料权威立信于人,以信息广泛吸引于人,以扎实工作、质量上乘、方便读者感动于人。  

2.畅通信息,使年鉴的工作联系更加紧密。为了沟通快捷方便,编辑部已连续印制了3版《〈中国林业年鉴〉通讯录》,在编委、特约编辑及编辑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及时交流信息,不定期编发了年鉴工作简报,将年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编辑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并把各地年鉴工作先进经验予以介绍和推广。编辑部还多人次到各省(区、市)调查研究,加强交流,沟通信息,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了解。从2006年开始,编辑部采用网络联系投稿,缩短了交稿时间,减少了录入差错,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年鉴编辑部的负担,加快了文字处理的速度。  


三、质量保障体系


《中国林业年鉴》从创办伊始,就始终抓住质量问题不放松。要确保年鉴的质量,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确保年鉴的准确性,做到客观、全面地反映林业发展,真实地记录林业发展。要突出资料性、实用性、系统性、借鉴性。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使《中国林业年鉴》的质量逐步提高,一年比一年编得好。20多年来,编委会、编辑部、特约编辑在保证年鉴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和特约编辑会议,紧紧围绕提高质量问题,审定编纂大纲,制定选题计划;编辑部制定了详细的编写条例,提出了明确的编写要求;建立了编委、特约编辑、编辑三级把关程序;开展了评选优秀栏目、条目的活动。为保证每一卷年鉴的编撰质量,我们在每次培训过程中,下发年鉴撰稿规范要求,强调年鉴质量的重要性,将来稿中出现的问题和倾向性意见及时与特约编辑进行沟通,减少了稿件返工率,保证稿件撰写的规范,提高了质量。对来稿字斟句酌,保证了年鉴整体的高质量,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中央部委年鉴评比中连续被评为一等奖以及质量奖,在中国林业出版社优秀图书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要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我们还十分重视年鉴内容、形式、观念的创新,年鉴如果不创新,就会故步自封,丧失应有的观察力、敏锐力,就无法正确记载和反映林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就不会有前途。年鉴内容、形式和观念应随着林业形势的变化而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质量是年鉴的生命。从资料征集、优化选题、精心设目、文体文风、写作方法到书写规范,我们都分别加以研究改革,争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1.创新年鉴框架,使年鉴常编常新。根据林业大形势的发展变化,年鉴的框架也要发生变化,使之有时代特色、有深度,才会不落后于林业新形势。我们对栏目框架进行新的整合,随时调整结构框架、丰富内容、增加信息量,以提高使用价值。对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部分作适当调整,对新生事物或反映不充分的内容加以补充,同时扩大信息源,增加资料和信息的密集度,以更好地反映林业的发展动态和时代特色,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2.创新出版形式,使年鉴出版多元化。作为辞书的年鉴,虽然不会像一些市场图书那样在形式上多变,但年鉴的形式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年鉴的装帧进行过几次改变,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尝试:对整书的编排结构进行了调整;彩页的设计采用专版专页设计形式,增设了大版面;更加突出图片的效果,将文字内容与图片相串联,追求一种内在的自然和谐,彰显恢弘和大气。从内文到封面,从正文版式到专版的设计风格力求稳中有变,注入新意,使得整部年鉴“图文并茂”。  

在已出版《中国林业年鉴》中文版的基础上,连续出版年鉴英文版,形成了《中国林业年鉴》中英文双语的出版模式,从整体上创新了年鉴的出版。同时,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对阅读的便捷程度、读物的内容、读物的形式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电子读物,信息的共享性受到很大限制,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没有读者,年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年鉴改革创新的需要,我们打破传统出版理念,正在筹划出版电子版年鉴,创建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电子读物,与国际出版物接轨。  


四、资金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年鉴工作的正常开展,自年鉴创办之初,林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就每年拨专款补贴年鉴出版,解决了部分出版经费。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进一步加大对年鉴工作支持的力度,2005年,拨专款改善编辑部的办公条件;2006年,在年鉴出版20周年的活动中又拨款用于开展年鉴各项活动。为了推动年鉴发行工作,许多省(区、市)林业厅()还建立了发行周转金,用于《中国林业年鉴》的发行。由于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上下共办年鉴的良好局面。  年鉴事业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在于适应不同时期林业工作大局与阶段任务,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除争取编委会对年鉴工作的加大投入和扶持外,在完善资金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利用光荣榜宣传这个市场调控机制来增加年鉴资金,这种方式在《中国林业年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的光荣榜不同于一般的广告,它兼顾市场与行业,编辑部抓主流,针对市场动向及林业行业的大事、要事,每年根据林业发展的大形势,确定主题,编写策划方案,下发至各省,然后经过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及各省(区、市)的报选,开展专版宣传,近几年,我们陆续刊登了“宣传贯彻中央林业决定专版”、“宣传贯彻‘十五’林业成就专版”、“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版”这些综合性的板块及“湖北省红旗林业局专版”、“龙江森工新农村建设专版”、“广西林业专版”、“武警森林指挥部专版”等特色板块。通过这种方式的宣传,整体性强,宣传效果好,有号召力和感召力,同时也拓宽了年鉴资金渠道,增加了年鉴的效益。


  五、发行保障体系  


为了搞好《中国林业年鉴》的发行工作,扩大年鉴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了“明确发行任务,建立完善网络,确保发行经费,层层分解落实”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予以奖励。许多编委、特约编辑抓发行不遗余力,亲自带书下乡,送书上门。在抓好林业系统内发行的同时,积极拓展系统外发行,并建立了固定客户。许多省(区、市)多年来积极完成发行计划数,没有出现滑坡。由于对年鉴发行工作的重视,现已基本形成不积压的局面,而且有几卷年鉴已经脱销。  年鉴的编辑只是一个过程,而真正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才是目的。随着图书市场的多元化,市场营销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鉴的属性决定它不可能完全走向市场,为此,编辑部千方百计地扩大发行量和覆盖面,努力提高年鉴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利用稳中有升、局部领域有所突破的营销策略,将发行工作紧抓不放,对于当年出版的年鉴,出版后及时发送到各单位,尤其赶在会议比较集中的当年年底或来年年初发到各省(区、市)特约编辑手中,保证在行业内发行量的稳定,同时我们经过行业市场调研,对有发行潜力的一些单位如武警森林指挥部及下辖的10多个森林总队、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系统全部开展了突破。  

在发展与创新作为主流的今天,《中国林业年鉴》五大体系的建设使年鉴的准确性、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得到有机的统一。这些措施对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年鉴的发展逐年步入新的台阶。作为全面、系统地记录我国林业发展情况的权威官方资料性工具书,年鉴五大体系的建设是支撑年鉴发展的基石,保证了《中国林业年鉴》成为各行各业以及世界了解中国林业发展变化和相关政策的窗口,使年鉴能够为中国林业提供宣传支持,发挥着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林业年鉴》的发展中,我们将不断完善五大体系的建设,为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Top) 返回页面顶端